摘要:本文以渭南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為例,簡述了渭南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情況和結果,并就紅線劃定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態保護紅線;三生空間;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9-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112
Discussion on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drawing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line
Cheng Xijuan
(Zhong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00,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deline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line in We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and results of the deline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line in Weinan City, and expounds the relate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lineation of the red lin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line;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Ecology function; Importance assessment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2017年5月,環境保護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要求各地市開展紅線劃定工作。2017年9月,陜西省召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會議,要求下轄各市(區、縣)開展紅線劃定工作。渭南市積極響應國家和陜西省號召,開展了渭南市紅線劃定工作。本文以渭南市為例,根據在紅線劃定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對紅線的劃定提出了幾點建議。
1 渭南情況簡介
渭南位于黃河中游,陜西省關中盆地渭河流域的東部,34°13′~35°52′N,108°50′~110°38′E,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南倚秦嶺,與商洛相接;西與西安、咸陽為界;東臨山西運城、臨汾和河南三門峽。南北長約182.3km,東西寬約149.7km,總面積1.3萬km2[1],總人口560萬。
渭南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2],自南向北依次為秦嶺中低山地、黃土臺塬、渭河沖積平原、渭北黃土臺塬及北部低山丘陵。
流經渭南的河流主要有黃河、渭河、洛河。黃河自北而來沿邊境流過,洛河自西北而東南入渭河,渭河自西而東在境內匯入黃河。三條河流年平均徑流量438.86億m3。境內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總量20多億m3。
2 紅線的劃定
紅線的劃定,主要依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中所推薦的方法,根據渭南市生態環境特征,確定僅對其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評估,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評估類型包括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三項。根據所獲取的數據條件,除水土保持重要性評估使用模型評估法外,其他均采用凈初級生產力(NPP)定量指標評估法。
在紅線劃定過程中,根據渭南市實際情況,并結合專家意見,對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正,以使評估結果趨于合理。經對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的重要性評價,渭南市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極重要區域主要分布在渭南市南部的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潼關縣,西北部的富平、蒲城、白水、合陽也有部分區域分布;渭南市水土保持極重要區域主要分布在渭南市南部的華州區、華陰市和潼關縣,北部的富平縣也有部分區域分布。
渭南南部屬秦嶺山地生態系統,主要包括竹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等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渭南北部分布的山脈有橋山、黃龍山余脈,屬黃土臺塬區,主要為落葉闊葉林、灌叢等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林地生態系統。經與實際情況對比可知,評估結果與實際生態環境狀況相符。
在科學評估基礎上,對各類禁止開發區及其他保護地進行疊加校驗、邊界處理(融合、聚合、去碎斑等)、現狀與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環節,去除了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用地、農用地,渭南市城鎮規劃,合法的礦業權和其他建設項目,形成了渭南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渭南市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秦嶺山區、北部的橋山與黃龍山余脈,以及黃河、洛河和渭河沿岸生態帶。
3 紅線劃定的調整建議
根據渭南市紅線劃定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特殊值的剔除
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以及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重要性評估中所需數據均包括氣象數據集。然而,氣象數據在應用之前需進行分析判斷,應能夠反映當地的實際情況,僅代表特殊區域的數據不能作為基礎數據進行分析。例如渭南特殊的氣象站---華山氣象站,該站坐落在華山西峰之巔,海拔高度2064.9m,屬高山氣象站。在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評估過程中,應用氣象數據時對該站點的數據需進行剔除,因其僅代表特殊區域的氣象條件,不能作為常規氣象數據而被采用,否則會影響評估結果。
3.2 評估單元的劃分
在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中,不能僅以行政區劃邊界作為評估單元,應結合當地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劃分出合理的評估單元。以渭南為例,若以區劃邊界作為整體進行評估,在水源涵養功能重要性評估過程中,僅有部分秦嶺山區劃入紅線范圍內,渭南北部實際擁有重要水源涵養功能的區域則無法納入。而將渭南按流域單元劃分,則除秦嶺外,北部的金粟山、方山等也有部分區域屬水源涵養重要功能區,與實際生態環境狀況相符。
3.3 “三生”空間的識別
“三生空間”是“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簡稱,他最早出現在城市規劃實踐中[3]。其中,生態空間是指具有生態防護作用,對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能夠提供生態服務和產品的地域空間,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保障,是必須嚴格管控和維護的區域。生產空間是指以提供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為主的地域空間,包括農業、工業與服務業生產空間。生活空間是人們日常生活活動所使用的場所,為人們的居住和公共活動提供必要的空間條件,主要包括城鎮生活空間以及農村生活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中提出,在國土空間范圍內,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方法,開展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和生態環境敏感性評估,確定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及極敏感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將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疊加圖,通過邊界處理、現狀與規劃銜接、跨區域協調、上下對接等步驟,確定生態保護紅線邊界。包括采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對疊加圖層進行圖斑聚合處理,合理扣除獨立細小斑塊和建設用地、基本農田。
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的要求,先在國土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評估,再扣除建設用地、基本農田等,最終形成生態保護紅線。然而,根據渭南科學評估結果顯示,識別出的生態功能及重要區中有部分耕地、園地,而耕地、園地屬于“生產空間”,不應納入紅線范圍內。因而,建議在紅線劃定過程中增加“三生空間”的識別步驟,首先進行“三生空間”的識別,再進行科學評估,在“生態空間”中進行生態功能重要性的評估,能夠使評估結果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宋慧敏.基于RS和GIS的渭南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
[2]沈關東,朱志梅,劉歡,張甜,和鑫.基于NDVI的渭南市植被覆蓋時空變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S2):351-353.
[3]王婧媛.縣域“多規合一”中“三生空間”劃定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7.
收稿日期:2019-05-11
作者簡介:成西娟(1984-),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與環境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