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文學是電影和電視文學的合稱,它以具體直觀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文學形式。語言的抽象性,影視的具象性,這種讀和看的矛盾構成了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的一切對立性因素,影視文學的具象創造會限制審美想象,二維寫作會限制作者深度的情感表達。本文旨在分析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的特征,以期對影視文學創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特點;劇本創作
作者簡介:劉楠(1982.2-),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西安外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紀錄片、影視劇。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1
影視文學自誕生之際,其歸屬一直飽受爭議。我國影視文學創造大多表現于獨立的劇本創作,但是,近些年來,小說改編劇本的興起,加上“導演中心論”觀念的沖擊,我國影視創作長期處于停滯、低谷狀態。整個行業內出現劇本媚俗化、導演主控藝術創作的方向等問題,很少劇作家將眼光置于影視文學這種獨特的語言審美層面。實際上,將影視文學創作回歸本源,關注影視文學審美,才能助力我國影視文學跳出創作的樊籠,改變現存困境。
一、語言和畫面的矛盾融合
語言和畫面是影視文學的兩個基本符碼,二者存在抽象化和具象化的天然對立,同時,在影視文學層面,二者又是矛盾的融合,缺一不可。
語言的情感表達依托于文字、符號及語氣,具備抽象性特征,影像畫面則是透過人類視覺系統,對客觀世界實在畫面進行的直觀反映。有人認為語言文字和影視畫面都是為了給大眾帶來情感沖擊,語言文字如果可以具體化,再加上主體發散想象思維,同樣也可以達到影視畫面的效果。實際上,語言文字和影視畫面追根溯源,體現于中國的字與畫,以中國的字畫發展史來看,字脫胎于畫,畫演變為字,二者關系緊密。由此,語言和影像畫面雖然存在差別,但是本質上確是同宗同源、相互融合的,這種融合也推動影視文學的興起。
影視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過于重視主體內容,在語言使用中,很多演員易根據自身生活經歷改變一些語言表達,此時,便需要從畫面的角度進行補充,以畫面的真實性保證內容表達不被改變,避免融入個人情感。大眾對影視作品的欣賞通常過于注重畫面感、音效效果、人物情感等表面因素,忽視了語言文字,然而,優秀的影視作品依托于精彩的劇本創作,這種矛盾融合的關系要求影視審美創造要尊重客觀事實,映照社會現實,創作者必須抓住獨特的審美視角進行影視文學創造。
二、具象化寫作
影視文學作者在以語言為依托進行審美創造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思維的具象化,這也是影視文學和小說、戲劇、一般文學等藝術形式相區分的本質特征。本質上來講,影視文學的具象化創作圍繞文字回歸本源,文字創作便自然和語言的想象性、自發性形成對立。
影視文學在利用文字進行審美創造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理解影視文學創作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僵硬的文字拼湊,必須將內心視像和現實世界影像相對照,利用語言、符號進行修飾描摹,將無形的幻想具體化,最后通過聲音、圖片、影像等交織于屏幕,引發大眾產生情感共鳴。比如以小說《邊城》為劇本拍攝的影視作品中,劇本中的翠翠生長于風日,眸子如水晶,天真活潑,如山頭黃麂一樣良善。影視編劇根據小說作者的描寫準確把握翠翠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健康、天真、自然,以這些特點來進行影視文學創作,從而在影視作品中展現了靈動的人物形象。
因此,影視文學的審美創造應當盡可能貼近實際,迎合大眾需求,把握好語言文字和思維想象的關系,避免影視創作一味地放縱想象。總的來說,影視文學創作的具象化和一維性和藝術審美創造的自由精神是有所相悖的。
三、影視文學的情感目標
影視文學的審美創作必須和其他藝術創作相區分,影視文學要注重直觀的情感表達和大眾共鳴。大眾在欣賞影視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感受到作品情感,產生情感沖擊。
影視文學創作的過程中追求這一情感目標,通常創作者要深刻把握社會動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正確的審美方向進行影視創作,推動觀眾在欣賞作品中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唐山大地震》,以社會實事件為基礎,表達愛與親情;再如《湄公河行動》,以真實的跨國緝毒案例為基礎,大量緝毒警員的英勇犧牲催生大眾產生感動、敬畏情感。
總之,影視文學創作者的情感目標一定程度上影響作品的質量,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情感共鳴的程度也是對影視作品的肯定。
四、同在和異在
影視文學創作依托于語言文字,并且要將文字通過聲音、人物、情境等形式進行藝術表現。小說創作可以根據劇情來安排主人公,通過文字描述來引導讀者發散思維勾勒主人公的形象,影視文學創作的作者必須將主人公的形象具體化,以創作者的審美傾向來引導大眾,比如我國83版的《射雕英雄傳》,黃日華憨厚傻氣的形象一直影響著觀眾對郭靖的審美認知,盡管之后影視界對該作品進行過多次改編,但是老版人物的審美取向卻被固定化。
影視文學審美創作中這種同在和異在的區分,是對影視創造者的提示和限制。這種同在和異在的存在可以使創作者區分小說創作和影視創作的界限,把控好語言表達和內容安排。
綜上,在大眾環境下的影視文學審美創作必須和文學背景相交融。影視作品創作只有以文學為基礎,仔細考量句法細節,在此基礎上進行審美表達,同時兼顧社會現實,才能以積極的影視文學審美創作改善我國影視行業的疲軟狀態。
參考文獻:
[1]何平華.論影視文學審美創造特征[J].當代電影,2005(3) : 128-131.
[2]劉超亮.大眾文化視域下影視文學的審美價值研究[J].大眾文藝,2015,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