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討論《揚州瘦馬》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分析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化,還是文化的傳播,對于漢英翻譯而言,最難的地方在于如何處理兩種語言中迥異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一直都是譯者和翻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歸化和異化是翻譯文化負載詞的兩種主要策略,不同的翻譯策略翻譯效果不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化負載詞的含義,保證讀者能夠理解譯文,應交替選擇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處理文化負載詞。同時,在日趨全球化的背景下,譯者應更注重異化策略的使用來保護促進文化傳播。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歸化;異化;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趙慧慧(1995.8-),女,漢族,河南鹿邑人,河南大學外語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03
1.引言
翻譯作為當今最具活力的新研究領域之一,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從歸化和異化角度對《揚州瘦馬》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英譯進行研究。歸化和異化作為翻譯文化負載詞常用的翻譯策略各有優缺點,應該在翻譯實踐中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翻譯中國文化詞匯時,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優先考慮異化,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
《揚州瘦馬》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撰寫的一篇短文,描述了“揚州瘦馬”的現象。林語堂是一位優秀作家和翻譯家,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對西方文化也很熟悉,他將這篇短文譯成了英文。研究林語堂的王少娣認為,林語堂一生都在寫中英文化和西方文化,堅持把中西方文化聯系起來,承擔文化交流的使命(4)。大多數關于他翻譯作品的研究限于著名作品,但是“揚州瘦馬”對于對文化翻譯感興趣的人來說仍然是很好的學習材料。王德福在他的文章中說,“潛心欣賞林語堂先生的《揚州瘦馬》譯文,我們看到的正是這么一幅栩栩如生的歷史畫面,封建時代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因此得以大白于天下”(60)。
2.文化負載詞
2.1文化負載詞的定義
許多學者研究過文化負載詞,鄧漪漣和張順生對文化負載詞進行了定義:文化負載詞是人們使用的一些詞語,短語和習語,與這個國家的文化有關。在另一個國家的語言中沒有任何表達與這些詞的含義完全相同(39)。此外,著名的西班牙翻譯家J.F. Aixela給出了文化負載詞的定義:
Some items appearing in the source text do not have equivalent items in the target readers cultural system or these items have different textual status with those in the target readers cultural system, thus leading to a translation difficulty while transferring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target text (qtd. in Xiang 70).
據以上定義,文化負載詞包含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一種民族語言中人們使用的,與該民族文化背景相關的詞匯習語等,在另一種民族語言中找不到完全對等的表達方式。
2.2 文化負載詞翻譯的兩種策略: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
文化負載詞與文化密切相關,難以準確翻譯。譯者應選擇適當的策略從而將源文本和目標文本之間的文化更好地傳達。
歸化和異化是文化負載詞翻譯中運用最廣泛的策略,歸化和異化翻譯術語是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Lawrence Venuti于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的。據Venuti,異化是“an ethno-deviant pressure on those values to 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20)歸化是“an ethno-centric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text to target-language cultural values, bringing the author back home”(20)。
3.The Concubine Market of Yangchow中翻譯案例分析
3.1 The Concubine Market of Yangchow中歸化翻譯案例分析
3.1.1意譯
意譯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相對有用的歸化方法。鄧漪漣和張順生認為,意譯強調基本意義的翻譯,在不破壞源文意義的基礎上,既表達了作者的原意,也不顯得累贅。(42)
(1)揚州瘦馬:The Concubine Market of Yangchow (Lin 49)
“瘦馬”一詞首先出現在標題中,考慮到讀者可能不知道其含義,譯者選擇意譯來解釋這個詞的含義,這樣讀者就不會感到困惑。
(2)稍透消息,牙婆駔儈咸集其門。
Once this leaked out, the professional agents and go-bet-weens, both men and women would swarm about his house or hotel like flies, and there was no way of keeping them off. (Lin 49)
對于西方讀者來說,他們很難理解“牙婆”和“駔儈”的含義,因為這兩個詞充滿了中國文化。“牙婆”指的是通過買賣人口來謀生的女性,特別是買賣貧窮的年輕女孩。“駔儈”最初指的是交易馬匹的經紀人。在《揚州瘦馬》中,這兩個詞指的是男女經紀人賣窮女孩發財。因此,林語堂將原有的意義排除在外,將這兩個詞的主要意義指出,而不是保留中國特色。
(3)姑娘拜客。
Kuniang [mademoiselle], curtsy! (Lin 49)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叩頭”來拜見別人,即“拜”,是一種屈膝的方式。對于西方讀者來說,“拜”是一種奇怪的屈膝行為。這里林語堂就選擇了意譯來翻譯“拜客”,以幫助目標讀者了解“拜”的本質。
(4)釵: ornament (Lin 51)
“釵”是古代的中國女孩或女人用來裝飾頭發的一種發飾,但對西方人來說卻很新奇。林語堂在翻譯的時候沒有描述“釵”的樣子,相反他用意譯的方式來簡化翻譯,以便目的語讀者不會在腦海中去想這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一種發飾,而是繼續閱讀。
(5)然看至五六十人,白面紅衫,千篇一律。
But after one had seen fifty or sixty of them, they were all just about alike, with a painted face and a red dress. (Lin 53)
成語在文化負載詞中占很大一部分。漢語中,“千篇一律”意思是千篇文章都是相同的。如果譯者在這里使用其原始含義,那么這個翻譯將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主題是人不是文章。鑒于此,譯者使用意譯方法使英文版本可以被西方讀者理解。
(6)酒壺杯箸: table services (Lin 55)
龍虎壽星: longevity stars (Lin 55)
撒帳牽紅: bed curtains (Lin 55)
“酒壺杯箸”,“龍虎壽星”和“撒帳牽紅”描述了中國傳統的婚禮儀式。在中國,酒是大多數儀式的必需品。盡管“酒壺杯箸”可以譯成“wine, pot, cup 和 chopsticks”,但譯者譯成了這個詞試圖表達的內容或這個詞所描述的情況,即 “table services”(Lin 55)。中國文化中,龍虎象征著長壽,具有褒義;然而,龍虎在西方文化中具有貶義,他們認為龍和虎是可怕的。因此,譯者這里沒有逐字翻譯,而是譯了其隱含意思,即“longevity stars”(Lin 55)。此外,與西方婚禮在許多方面不同,紅色是中國傳統婚禮中最重要的顏色,象征著慶祝和幸福。譯者這里翻譯時沒有譯出顏色以避免文化差異引起誤解。
3.1.2 替代
替代是歸化翻譯中另一種翻譯文化負載詞的方法。 替代是指使用目標語言中與源語言中的詞或成語具有相同的含義或密切的文化含義的詞或成語,而不是直譯。通過替代,目標讀者可以獲得與源文讀者獲得的相同的信息,目標讀者更容易理解。
(1)看不中,出錢數百文,賞牙婆或賞其家侍婢,又去看。
If no one was satisfactory, a tip of several hundred cash was given the woman agent or the maids of the house, and one was shown another house. (Lin 51)
漢語中的“文”是中國古代的貨幣單位。譯者用英文單詞“cash”來代替漢語中的“文”,不僅表達了源語言的指稱意義,也保留了其內涵意義,幫助譯入語讀者了解“文”的意思是“cash” 。
(2)半里: a quarter mile (Lin 53)
“里”,中國文化中的度量單位,如果轉換成國際單位,就會涉及數字。 一旦涉及數字,翻譯的連貫性將受到損害,譯者用“a quarter mile”來代替漢語“里”,令翻譯易于理解。
3.2 The Concubine Market of Yangchow中異化案例分析
3.2.1 音譯
音譯是指使用漢語拼音來翻譯源語。 當源語不能直接翻譯成目標語或者源語與目標語之間沒有等價語時,音譯是一種有用且主要的翻譯方法。音譯通常用于人名,地名,動物甚至昆蟲名稱的翻譯。
(1)姑娘轉身。
Kuniang, turn around. (Lin 49)
漢語里“姑娘”指的是年輕時候的女孩,有未婚女性的意義。譯者沒有翻譯成目標語中對應的“girl”,而是采用音譯方法來保持“年輕未婚女性”的文化內涵。
(2).看中者,用金簪或釵一股插其鬢,曰“插帶”。
If the gentleman decided he would take a certain girl, he would put a gold hairpin or ornament on her hair; this was called tsatai. (Lin 51)
譯者運用音譯來保持“插帶”所帶有的文化特征,有助于傳播中國傳統特色文化。
3.2.2 直譯
直譯是傳播源語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重要的異化方法之一。直譯強調源語的特征,很多文化負載詞可以通過直譯來翻譯,以保持源語原始的文化元素。
(1)揚州人日飲食于瘦馬之身者數十百人。
At Yangchow, there were hundreds of people making a living from activities connected with the “lean horses”. (Lin 49)
文章開始說到商人以低價購買撫養貧窮的女孩,后以高價出售,這類似于賣瘦馬。因此,那些可憐的女孩被稱為“瘦馬”。讀者會難以理解為什么人類與馬聯系在一起,當他們繼續閱讀時就能理解文章中的文化現象并自然地理解這個詞。譯者使用直譯來保留源語的文化特征。
(2)如蠅附膻: …would swarm about his house or hotel like flies. (Lin 49)
隱喻是一種能反映一個國家文化的因素,隱喻的內容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大環境等有關。譯者運用直譯的方法來翻譯比喻用語以反映中國文化的隱喻現象的存在。
(3)花轎: floral sedan chairs (Lin 53)
花燈: floral lanterns (Lin 53)
“花轎”和“花燈”也是中國傳統婚禮中的重要的東西,譯者采用直譯的方法來展示源語的文化元素,并沒有為目標讀者設置障礙。
3.2.3 直譯加解釋
如果譯者只是直譯,目標讀者有時很難理解,因此,添加解釋是一種既能使翻譯易于理解又能保留文化元素的方法。
(1)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
…but if she wears her skirts relatively high and reveals her feet as she takes a step forward, you already know that she has a pair of small feet that she is proud of. (Lin 51)
中國古代的女孩小時候裹腳,因為小腳的女孩可以找到一個好丈夫。但是西方讀者不熟悉這種現象,譯者便添加了解釋,保證了全面性。
(2)新人拜堂,親送上席。
The bride came up and performed the wedding ceremony [by bowing to the groom and guests], and she was ushered to take her place at the dinner table already laid. (Lin 55)
中國人都知道“拜堂”是中國傳統婚禮,但西方讀者會覺得奇怪。譯者便添加了解釋,向目標讀者解釋這是中國傳統婚禮的一種儀式。通過這種方式,目標讀者可以一睹中國傳統婚禮儀式,從而將中國文化與翻譯帶到世界各地。
4.結語
文章著重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對林語堂英譯的《揚州瘦馬》中的文化負載詞的英譯進行了分析。通過案例研究,發現歸化和異化通常結合在一起翻譯文化負載詞。異化有助于使目標文本易于理解和連貫,而歸化有助于保留源語的文化特征和元素。當今全球化趨勢和異國文化的壓倒性入侵的背景下,異化應該得到更多關注,以防止源文化受到文化霸權的影響。
翻譯不只要關注語言本身,它深深扎根于滋養語言的文化中,帶有文化信息和色彩的文化負載詞在翻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翻譯的目的是將信息以及包含的文化內涵意義傳遞給另一種文化。一些文化負載詞在其他語言中甚至沒有可以替代的表達語,這就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因此,如果譯者在翻譯中不能正確處理文化負載詞,讀者就會感到困惑,并可能誤解源文化。通過對林語堂《揚州瘦馬》英譯的研究,可以看出歸化和異化并不是矛盾的,必要時兩種策略要交替運用。
參考文獻:
[1]王少娣. 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德福. 林語堂譯《揚州瘦馬》賞析[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6,28(3):58-60.
[3]鄧漪漣,張順生. 漢語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策略—以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為例[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2,29(3):38-44.
[4]Xiang, Chunyan.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12.6 (2006): 69-74.
[5]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鄧紅順,唐紅芳. 異化:全球化語境下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29(4):140-141.
[7]林語堂編:揚州瘦馬[C]. 林語堂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