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
【摘 要】現階段,城鄉二者的復雜性逐漸加強,反映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和環境倫理觀,不僅可以營造一個美麗的家園,而且可以發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存的效用。本文基于生態美學理論,從生態美學理論的應用性、鄉村建設迷障等方面作為闡述要點,最后總結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重塑鄉村家園之美。
【關鍵詞】生態美學;鄉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239-01
鄉村,作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也正面臨著被城市“吞沒”或同化的危險。本文依托于生態美學的視角,試圖探析我國鄉村建設出現的迷障,總結個人看法。生態美學作為一種新的應用美學,是基礎美學與審美實踐的中介,它研究了人們在生態意識指導下如何進行審美活動。
一、我國鄉村建設迷障
(一)“淪陷”的鄉村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孟德拉斯(Mendras)曾在20世紀60年代發表“農民終結論”的評判。他之所以進行這樣的思索,事實上他并非擔心農民這個職業屬性的消亡,而是對鄉村逐漸泯滅的痛心隱喻。隨著城市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打破了鄉村人民原始的自然狀態,因此鄉村的自然屬性也在慢慢減弱。
(二)鄉村建設迷障
1.經濟迷障
建設資金不足。鄉村的各項建設比城市更具長期性與不確定性,基礎與公共設施不完備,因此就更需要穩定的資金支持,雖有政府的投入與農民的自發募捐,但僅僅實現了最為基礎的一部分。城市與鄉村的人均收入差距雖然在逐漸縮小,但在醫療衛生和教育等軟件方面的建設仍然不足,更需要進行綜合改善。
2.文化迷障
鄉村是文明的起源,其文化傳承作用可見一斑,雖然加大了硬件建設的投入,但與保護歷史傳統存在偏差,更加追求實現傳統建筑和文化的商業化,使得新鄉村失去了歷史文化的底蘊,在鄉村中渴望的田園風光、小橋流水人家竟已成了奢望。應提高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常識與意識,加大宣傳力度,落實惠民政策。
3.法制建設迷障
在部分試點鄉村存在政府以強制性行政命令引導美麗鄉村建設的現象,日益造成政府與農民對立的情況。政府為了“幸福”的構建,應在每個階段進行周詳規劃與嚴密把控,而不是鼓勵令人不安的想法,要讓農民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妥善處理農民問題,加強引導,才能實現鄉村的振興和農民的富足。
二、生態美學理論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啟示
在我國,生態美學理論的發展充分展示了我國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對美學理論的實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標,“美麗鄉村”“生態鄉村”等美麗藍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生態美學理論能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給予理論基礎與必要的經驗指導。
(一)堅持生態開發,維護生態平衡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陳望衡認為:“生態不是一種美學范疇,而是一種審美視角,當生態成為審美視角時,生態就成為美的重要前提。”生態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一種良性的維系作用,因此需要順應自然生態,保護自然生態,敬畏自然生態,維護好鄉村的生態平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全面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在建設過程中,要實現生態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有效統一。
(二)塑造鄉土景觀,傳承鄉土文化
“生態美學是立足于審美體驗,把人與宇宙的審美關系作為中心,對生態系統中的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互動主體關系進行研究和探索的理論。”現實生活中,人們實則處于一種精神空虛的狀態,致力于尋找和感受一種“詩意的棲居”。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對鄉村傳統文化進行發掘與傳承,在“文化全球化”的語境之下,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態勢已成大勢所趨,文化交融亦是重要途徑之一。
(三)樹立正確生態觀
樹立正確的生態觀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途徑之一,我們應始終對鄉村的自然環境秉承一種敬畏的審美態度,大自然的美不外乎人性之美,畢竟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關系,而非相互對立競爭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理念已眾所周知,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全民共建,追求生態審美的同時也要倡導生態保護。
三、結語
生態美學依然處在構建過程之中,時勢造實事,在可見的時期內,二者必將有所互利。美麗鄉村之美在于歷史記憶的原真性,走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共生之路,要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黨和政府應該優化現實層面利益訴求機制, 完善部門職責, 發揮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程相占.論環境美學與生態美學的聯系與區別[J].學術研究,2013(01):122-131+160.
[2]齊甲子,洪京.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生態美學問題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5):41-45.
[3]周春媚.生態美學視域下當代中國特色鄉村建設探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6):43-45.
[4]王莉娟.從美學視角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0):398-400.
[5]陳夢迪.淺談喬治·奧威爾《動物農莊》: 話語權——極權主義的利器[J].青年文學家,2018,32:113-114.
[6]吳啟越,劉雯.淺析網絡時代抗爭運動的視覺化嬗變與機理[J].戲劇之家,2018(36):219-220.
[7]吳啟越,胡喆.淺析本土化真人秀節目發展與走向[J].戲劇之家,2019(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