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晚,一臺專門為養老護理職業從業者舉辦的大型晚會《守護夕陽——養老護理職業榮耀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播出。該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聯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共同舉辦。整臺晚會主辦方以一場隆重的慶典儀式為來自全國的九位優秀養老護理員代表頒發了象征著本次節目主題“愛與呵護”的金色羽翼獎杯,以表達對他們所從事的這份職業的尊重和敬佩。同時,在晚會現場,九位養老護理員也與觀眾分享了他們動人的養老護理故事,講述了他們職業生涯中的跌宕起伏以及與老人之間的悲歡離合。
2018年北京市建成并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82家,就近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服務。北京市城六區疏解清退的房屋重點用于養老服務驛站建設。農村則通過流轉方式將農民自有住宅流轉到村集體或村級經濟組織,升級改造建成“幸福晚年驛站”。2018年新建的182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中,95%的設施由政府無償提供。每連鎖運營一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給予不低于5萬元的一次性補貼。目前,北京連鎖化運營養老服務驛站占比達80%。
1月3日,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截至2018年9月,全國已有養老服務機構約2.93萬個,床位732.54萬張。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會上介紹,過去一年來,民政部門大力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深入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數據顯示,我國31個省份均已建立高齡津貼制度,有30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20個省份建立了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截至2018年9月,享受高齡津貼、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的老年人分別達到2680萬、354萬和61萬人。
一則“關于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即可免費游覽市屬公園,享受乘坐地鐵8折優惠,還可以到農商行參加換購、滿減”的消息,在網絡社交平臺傳播,受到老人關注。根據《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管理辦法》,老年人持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可以刷卡免費游覽市、區級政府投資為主并運營管理的公園、景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和舉辦大型活動期間按優待場所相關管理規定執行)。不過,享受乘坐地鐵8折優惠為不實謠言。
近期,網上流傳“養老保險斷繳3個月,之前繳納的額度和記錄就清零”的說法。勞動者因為新舊工作交替,就容易出現斷繳的情況,但很多勞動者都不清楚相關政策,因而相信了這則網上流傳的謠言。人社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國家為每個參保人員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不會清零。
1月9日,沈陽市民政局發布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新舉措,其中可能產生鲇魚效應的是,今年沈陽市首次將營利性養老機構納入補貼范圍,首次為養老服務設施增設了運營補貼和連鎖補貼。面對養老這項重大民生課題,面對大多數老年人更傾向選擇居家養老的現實,今年沈陽市結合實際推出了幾項補齊民生短板的具體措施,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剛性需求。
民政部近日發布通知,明確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發布之日起,各級民政部門不再受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申請,也不得再實施許可或者以其他名目變相審批。這意味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這個曾經把不少民辦養老機構擋在門外的“攔路虎”,如今將徹底掃除。
12月28日,多位專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8》發布式”上表示,中國仍處于外匯儲備的積累期,且積累規模相當可觀,中國應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期,適時建立起一只“外匯型”的主權養老基金,用于未來老齡化高峰的補充。
1月10日,云南“一部手機辦事通”APP正式上線試運行,指尖輕點手機,用戶就可以通過該APP輕松辦理戶籍、查詢職工養老保險、預約辦稅等多項政務服務。云南“一部手機辦事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相關要求,改善營商環境,由省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開發的一個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易用性、實用性和友好性,方便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用戶辦理各項政務服務。
2012—2018年,烏蘭察布市共建成互助幸福院458處,建立了“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統一管理,互助服務”農村牧區養老服務新模式,解決8萬多農村牧區孤寡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因傷因病喪失勞動能力老人和60歲以上貧困老人的集中養老問題。撤并“空心村”“老齡村”,促進了農村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農牧業現代化的發展步伐,增加了農牧民的財產性收入,進一步解放了農村勞動力。
新修訂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寧夏老年人將享受更加豐富的福利和優待。新增條款多為社會服務、社會優待、宜居環境、參與社會發展等方面。內容涉及子女享有護理假期、擴大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就醫享優先、免收掛號費、加快推進無障礙改造等,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