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金祥 (江蘇警官學院 公安部現代警務改革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2)
公安題材電影是以人民警察為主體、案件的偵破為主線,講述警察故事的類型電影。受國家主義與政治文化影響,公安題材電影肩負著法制文化宣傳的重任,公安題材電影堅持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帶有政策指導性。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70年代,公安題材電影紀實美學主要在“反特潮”中體現。公安題材電影有歷時性特征,受社會實情影響,反特工作是整個公安工作的重心,所以此時的公安題材電影紀實美學主要在“案”中體現。該時期的公安題材電影以公安機關粉碎敵人破壞的陰謀,維護新中國和平穩定為創作背景,講述了有勇有謀的“抓特務”的故事,受國情、警情影響,大眾審美表現出對偵破敵人特務故事的偏好,公安題材電影在現實主義敘事的原則下,真實展現了當時社會敵我斗爭的主要矛盾。電影《國情十點鐘》是這個年代的反特經典。故事的原型來自公安機關偵破的一起陰謀于五一節在人民廣場實施爆炸的犯罪未遂案。小說和影片在當時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群眾從電影作品中,感受到了公安破案神力,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人民群眾增添了安全感,使人民群眾對新中國維護社會安定充滿信心。在主要宣傳偵破特務案件的同時,公安題材電影體現了公安是人民公仆的主題。如經典電影《今天我休息》中對小民警馬天民的形象塑造,在故事敘述中,將一個個平常的事件排列起來,集中在一天中展現。這個時段公安題材電影崇尚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對電影戲劇性編劇及蒙太奇編輯手法都敬而遠之,公安題材電影的紀實美學發展到了頂峰。隨著二十次公安工作的召開,電影文學以盡量還原公安工作實景,展現真實發生的故事為宗旨。1996年出品的電影《民警故事》,如紀錄片般記錄了“片警”點滴的日常生活,電影中沒有都市的高樓大廈,只有古老的胡同巷子,拆遷后的空地,影片以凌亂且并不完整的故事真實展現了民警繁忙的一天。
公安題材電影呈現形式多樣的特點,延續紀實美學的特點,以記錄真實人物為主,如電影《任長霞》。新時代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微電影以網絡為傳播途徑,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通過各類媒介進行播放,播放形式及方法極多。微電影傳播較快,一部好的微電影作品能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有的甚至在一夜之間就傳遍大江南北。微電影以民警為原型,經真人真事改編,向廣大網友展示公安機關關愛群眾、服務民生等方面的良好形象。微電影《為夢出警》是以某派出所民警的處警經歷中幫助一患有“癲癇病”的男孩為題材改編進行拍攝,將公安工作的真實寫照以微電影的形式搬上銀幕,反映了基層派出所在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中的典型事跡,展現了青年民警立足崗位、成長建功的青春風采。微電影《我可以叫你媽媽嗎》講述了畬族小女孩藍天,因父親藍木根被抓后,受到教導員陳阿姨的照顧,陳阿姨為不給小藍天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通過編織謊言維護父親在小藍天心中的形象,為了給小藍天過生日而忽略自己兒子強強的生日,并在之后的照顧中填補了小藍天心中媽媽的空缺。長大后的藍天因為同學的奚落而與陳阿姨發生爭執,而與此同時,忙于工作和照顧兩個家庭的陳阿姨卻意外地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受此觸動,被陳阿姨的大愛影響后的藍天下定決心學做像陳阿姨一樣的偉大警察,并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微電影《我是80后,我叫周玖麟》《邱云富》《我是女警我為自己代言》等代表作,分別展現了80后新民警、中老年民警、女民警以及警輔立足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業績的“警察故事”。
公安干警是公安題材電影紀實美學的首要關注對象。一方面,公安干警是電影素材收集的源泉,紀實主義的敘事風格中,電影故事就是來自公安干警的日常工作生活。如電影《任長霞》,就是通過對女公安局長任長霞日常工作的紀實描述,展現其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一生,體現公安民警為民服務的兢兢業業,舍小家為大家,最后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公安干警是公安題材電影的主要觀看者。公安干警能從公安題材電影中找到職業認同感。比如《湄公河行動》,該影片改編自“10·5湄公河案件”,在紀實敘事的同時從一線干警身上截取了許多人物特征,引起公安干警強烈的情感共鳴。因公安題材電影中的警察影像塑造,都是公安干警身邊的例子,那些在破案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就是公安干警的親身經歷,因此能夠迅速引起公安干警的審美關注。
公安題材電影的紀實美學對公安干警的審美意識塑造上,體現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理解與職業認同感使公安干警能更快更準確地解讀影片圖像信息,實現傳播主體與受眾之間的有效溝通。二是紀實美學使公安干警對公安題材電影展現的內容及人物形象要求更高,對紀實美學體驗有更高的期待。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公安干警在審美的過程中,會在潛意識里不自覺地將影片中展現的破案手法、場景、人物形象與自身的親身經歷相對比。
因學歷、環境、經歷等的不同,普通大眾對公安題材電影的審美意識呈現多種多樣的特點。受主流意識形態影響,普通大眾的審美意識主要從兩方面體現:一是影片展現人民公安保家衛國,對“案事件”快速偵辦,體現對犯罪的有力打擊;二是影片展現人民公安正直勇敢為人民無私服務的人物形象。電影《民警王法金》,社區民警王法金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真正地去接觸群眾,面對群眾的問題,群眾事情無小事。微電影《三個甘肅女孩》《挽救》等優秀作品,讓大家看到了警民之間的魚水深情,看到了人間有大愛;常熟市局在公安微博、優酷網同步上傳以交通法制教育和宣傳為主題的微電影《聽我說》《常囧》,受到網友廣泛好評。
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普通大眾在開展對公安題材電影的賞析前,已對該類型電影有了大致的期待:案件是越難越好,犯罪情節是越復雜越精彩。對警察的電影形象構建,大眾一方面渴望中國警察能如同美國大片中的警察一樣,手拿大型沖鋒槍,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獨戰群雄;又渴望他是自己身邊所熟悉的人,平凡得如同每天可以看見的社區民警。因此,普通大眾對公安題材電影進行的審美活動,更在意電影場景真實,案件復雜,斗爭激烈的視覺體驗。普通大眾不會如同公安干警一般,重視故事的邏輯性與真實性,而在于該故事是不是由真實案件改編,破案過程是不是曲折緊扣人心,警察是不是自己印象中的中國警察,如果影片符合上述要求,那么受眾就會對公安題材電影有紀實美學的審美意識,否則,導致普通大眾在感受了“熱鬧”之后,并不能迅速領悟影片真正傳遞的影像信息、思想意圖。
公安題材電影有兩個明確的主題:一是以“案”為主,一是以“人”為主。
以“案”為主。電影《湄公河行動》以湄公河案件為線索,拍攝時主張盡量還原案件場景,其中毒販糯康受審的場景加入了真實記錄鏡頭。在故事敘述中,塑造了緝毒隊長高剛和情報員方新武兩個中國警察形象。在真實事件背景下,加入藝術性敘事手法,增強影片視覺沖突,在驚險的場景中展現勇敢機智的警察形象,使影片更具有觀賞性。高剛和方新武兩個角色是從一線干警身上提煉的人物特征。在警察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實現了從群體協作向個人能力的轉移。電影《湄公河行動》是公安題材電影紀實美學與藝術性并存的重要探索。電影《我不是藥神》賺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眼球,電影中,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主人公程勇從剛開始的為了賺錢從印度走私價格便宜的特效藥,到后來良心發現,寧愿自己貼錢也要讓一些患者吃得起保命的走私特效藥。本部影片之所以吸引眼球,一方面是因為程勇無私幫助買不起高價藥的患者的精神令人敬佩,影片的原型,2015年的“陸勇代購印度抗癌藥案件”中的陸勇受到了法律的眷顧,被不予起訴;另一方面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不理解,劇中明明印度生產的仿制藥的療效和正規廠家生產的特效藥的藥效一樣,為什么國家法律卻認定該藥是假藥呢?與電影中情況驚人相似的是,目前社會上把自己當成“藥神”的不在少數,他們懷著對金錢的無限崇拜,游走在違法的黑暗角落。
以“人”為主。從電影《今天我休息》到電影《民警故事》再到電影《任長霞》,在警察人物銀幕形象塑造上,公安題材以“人”為主的電影經歷了提煉公安形象(共性)到塑造先進典型(個性)的過程。在共性形象塑造中,強調公安干警的整體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增添生活安全感,提高人民群眾對警察工作的滿意度。電影展現民警日常的真實工作,使警察形象平易近人,深入人心。體現了平民化紀實美學。對個性形象的塑造,體現了榜樣的力量。對工作典型人物的刻畫,引導群眾對“英雄”的正確認識。為公安干警提供學習的榜樣,符合現階段公安隊伍建設的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微電影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多樣,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微電影記錄的警察形象更加真實,如同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微電影的拍攝選角上,也多由民警擔任主角。微電影在宣傳公安文化,鑄造忠誠警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利用微電影作為公安題材電影創作形式的同時,加強對微電影作品的推廣力度,從而達到公安題材電影法制宣傳的目的。《江南style》《人在囧途》電影引入最時新、最流行的網絡文化模式,把超載、駕車不系安全帶、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不文明交通行為編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制成網絡微電影上網發布,贏得了網民的廣泛關注。《女神的逆襲》等公安微電影,向公眾傳遞防詐騙、防盜等防范知識;《“六防”微電影》進社區等多種途徑、渠道,組織轄區居民群眾集中觀看,密切了警民的聯系。
微電影有拍攝成本低、制作簡單、信息發布快的特點,是公安題材電影的主要發展趨勢。拍攝一部微電影需要比較好的攝像機(儲卡式的)、電腦各一臺,拍攝所需附件一批;軟件方面在電腦上裝一個“繪聲繪影”之類的音像編輯軟件即可。公安題材微電影以各級公安機關為主體,在故事敘述上,以真實工作與真實人物為基礎,展示警察隊伍面貌,彰顯公安行業特征,延續了公安題材電影的紀實美學特點。微電影故事情節比較完整,方便利用各種載體進行傳播,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完備的心靈之旅,比傳統的電影、電視運用更廣闊,不受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人們對微電影的認同感較強。公安機關應對公安題材微電影創作進行探索。首先,培育營造微電影創作文化氛圍。根據民警影視創作熱情高漲,將微電影創作作為打造公安文化高地,推動文化建設上層次、上水平的機會,主動介入,因勢利導,系統推進公安微電影創作。其次,加強人才培養,促進微電影創作宣傳水平提檔升級,普及創作知識,提升專業水平,發掘宣傳警務工作亮點和公安先進典型,為微電影發展注入持續動力。最后,注重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公安微電影的社會效益,緊密結合公安中心工作,有針對性地創作宣傳公安微電影,充分發揮微電影在帶動隊伍建設、服務公安工作、展示警察形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