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濰坊學院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一般而言,“密室電影”中的密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密室指的是并非完全密閉但是無法自由出入的命案現場,只存在目擊者證言或者一些不能直接說明問題的證物等間接證據;狹義密室指的是完全封閉的空間。無論是廣義密室還是狹義密室,都會為電影帶來一種逼仄的且令人驚恐不安的氛圍。這是此類電影營造懸疑感的起點。“密室電影”脫胎于文學作品,其魅力在于依賴嚴密的邏輯和精彩的推理一步步識破利用詭計逃脫的作案兇手的過程,這類電影無論是故事節奏還是電影基調都充滿了緊張刺激的氛圍,不斷以發生于特定空間內的驚悚故事挑動觀眾敏感的神經。不過,伴隨時代的發展和電影市場的變革,“密室電影”的形式也發生了變種,電影工作者在抓住“密室電影”精髓的基礎上慢慢提出了反向概念:假如我們是兇手,該如何從密室中出去?這種類型的電影是目前“密室電影”的主流創作思路,代表作品包括《死神來了》(2000)、《心慌方》(2002)、《八面埋伏》(2004)、《電鋸驚魂》(2004)、《無人生還》(2012)等風靡一時的電影。
2019年1月18日,美國電影《密室逃生》在中國內地上映。顧名思義,《密室逃生》是一部結合了“密室逃脫”類游戲設定的密室類電影,屬于懸疑驚悚類電影的一個分支。有影評人稱《密室逃生》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密室電影,由電影《無人生還》中的“阿加莎”式邀請拉開序幕,在類似電影《心慌方》的布局下展開環環相扣的密室逃生,這一過程遵循著電影《電鋸驚魂》的法則。令當局者直面不堪的過往,當然也經受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死亡陷阱,一不留神便走向難以預料的萬劫不復,這一設定與電影《死神來了》中的彩蛋又一次不謀而合。因此,整體上看《密室逃生》像是多個密室電影的“合集”,但其并不以制造恐怖、陰森、驚悚等駭人氛圍為創作重點,反而從細節入手,來營造電影的懸疑氛圍,實為一部游走于安全線內卻引人入勝的密室類驚悚電影。
人物與場景是電影創作的重中之重,電影的創作通常循著塑造典型環境——場景中的典型人物展開。一般認為人物是敘事和矛盾沖突的核心,鮮活的人物形象形成于一系列場景中。電影《密室逃生》是一場將密室游戲做到極致的電影,電影中的每一處密室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且與人物角色息息相關的。
《密室逃生》中一共設計了6個密室:烈焰密室、寒冰密室、顛倒密室、病房密室、迷幻密室、倒計時密室。烈焰密室是一間不斷升溫的密室,房間內的加熱裝置類似烤箱,先是屋頂被加熱,其次是墻壁,最后屋頂中央噴出火焰,并在持續了一段時間后發生爆炸。烈焰密室中的熱度令人焦躁不安,表現最明顯的便是退役女兵阿曼達·哈珀,這與她服役期間參加越南戰爭被嚴重燒傷的經歷有關。她非常懼怕高溫和火焰,還患有嚴重的幽閉恐懼癥,因此在同伴找到出口——通風口時,她痛苦到尖叫,并因懼怕而顫抖,最終在大學生佐伊·戴維斯的幫助下才順利前往下一關。經過了烈焰密室的炙烤,一行人來到了第二關寒冰密室。遠遠看去,這間密室仿佛置身于阿爾卑斯山脈,冰天雪地之中有冰湖、北極熊、狼等,不過這些都是游戲設計者采用智能投影和動物模型營造的假象罷了,然而這一切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的溫度一直在降低,先前還迫不及待脫外套降溫的人們現在卻冷到瑟瑟發抖,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冰湖的冰層會一塊塊碎裂。經歷過海難對嚴寒具有極端應激反應的金領精英杰森在寒冷的環境下變得心神不寧,開始顯現出暴力傾向。另外,這間密室提供給六個人唯一的外套與他在遭遇海難時同伴所穿的外套一模一樣,這給了他非常大的刺激,因為作為海難中的唯一幸存者,他為了生存曾殘忍到不擇手段。第三個密室是顛倒密室,這是一個臺球室的倒置,人們似乎踩在屋頂而望向地板。這間密室中有一部電話,會重復播放歌曲《魯道夫紅鼻子馴鹿》,這首歌曲是雜貨店雜工本與他的伙伴遭遇車禍時正在唱的歌。這首歌每一次響起,都會令本焦慮不安,因為這場車禍中藏著他不堪的作為。同時,這間密室還具有伴著時間推移天花板(地板)會不斷掉落的特點,人們只有爭分奪秒地逃出去,才不至于摔下萬丈深淵,這使得每個人都戰栗不安。第四間密室是病房密室,這里有每個人曾經住過的病床,交代了每個人的痛苦經歷,因此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通過閱讀病歷本,佐伊意識到來闖關的幾個人都是災難的幸存者:密室逃脫愛好者丹尼是一場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幸存者;阿曼達是土制炸彈爆炸的唯一幸存者;卡車司機邁克·諾蘭是一場礦難的唯一幸存者;本是一場海難的唯一幸存者;佐伊是一場空難的幸存者。在進入這間密室前,丹尼在第二關寒冰密室掉入冰湖身亡,阿曼達為了給大家創造逃生機會在第三關顛倒密室掉入深淵身亡,而這間密室又一次讓剩余的幸存者直面過去的痛苦經歷,顯然觸痛了每個人的痛點,表現最為明顯的便是杰森。在這間密室提醒在5分鐘過后即將釋放毒氣時,他為了逃生已經焦躁至有些瘋狂,開始暴露殘忍的本性,因此害死了邁克。第五關迷幻密室,闖入這間密室的人身體會發生嚴重變形,意識也比較模糊,必須找到解藥才可以恢復正常。進入這間密室當中的人僅剩杰森和本,二人都曾為了自己活下去而置同伴于死地。這一次,為了生存,二人上演了一場無所不用其極的爭斗,最終本勝利了,走進了最后一間密室——倒計時密室。這間密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縮小,如果不在最后一刻找到出口的鑰匙,那么在里邊的人將面臨粉身碎骨的威脅。
可見,電影《密室逃生》對密室的細節設計觸及了每個游戲參與者的敏感神經,除了以貼合某一個人的經歷使當事人陷入驚恐,還以早已刻入人類基因中的對火與水的懼怕切中人們最基本的恐懼心理,同時還以各種極端的場景設置置人以無限的恐慌之中。而這些在觀眾看來,都是極端的刺激,極易挑起觀眾的興奮感并令他們有所觸動。因此,人物與場景的細節設置對于增添電影《密室逃生》的懸疑緊張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物件指的是電影當中所用到的各種道具,其本身并不會演戲,但是當其作為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出現時,便以其隱喻性和象征性為觀者帶來解讀的快感,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在電影《密室逃生》中,物件被作為一種細節來“傳情表意”,不僅推動了懸疑劇情的發展,更起到了揭示主人公經歷和制造推理氛圍的功用。
《密室逃生》在電影開頭以倒敘的形式首先預演了本在倒計時密室驚慌尋找開門的密碼,同時經受著房間不斷變小而被擠壓的凄慘境遇,雖然最后本破解了密碼,但是房間始終沒有停止變小和壓縮,本因此而受傷,如此情形下,本絕望地喊道:“根本就沒有出口……”本的這句話看似是無助之下的吶喊,實則是對后續情節的鋪墊。電影最后,雖然本成功逃脫密室,卻并沒有逃脫“游戲主持人”的魔爪,如果不是意外逃脫的佐伊出現,本很可能因為“游戲主持人”的謀害而喪命。可見,在這場逃生游戲中,“游戲主持人”并未曾給予任何一個游戲參與者以生的出路,在他們眼中,只有游戲參與者全員喪命,才是游戲真正的結束。游戲尚未開始時,本在米諾斯密室外徘徊,并在看見阿曼達之后猶如自言自語般說道:“是的,我知道他會殺死我的。”看似一句無心的話,卻預示了后續劇情的兇險。在邁克和阿曼達相互寒暄的情節,邁克得知阿曼達的名字后激動地表示自己曾經有一條名叫阿曼達的狗,可惜最后這條狗死了。而伴隨劇情的發展,電影也給出了阿曼達的命運——墜入深淵而死。電影中諸如此類的情節不在少數,可見借助細節表現,電影已經提前為觀眾預見了后續的電影劇情,展現了細節推動情節的藝術魅力。
電影《密室逃生》中,集結于這場逃生游戲的參與者都是幸免于難的幸運者之一,為了展現他們在經歷過的災難中所受到的巨大傷害,以觸動參與者傷后的敏感神經來擾亂他們的心志并暴露本性,從而營造電影的緊張氛圍,同時增加電影的懸疑氣氛,電影采用不同物件揭開了參與者心里的那道疤。電影中,阿曼達是傷后應激反應最為強烈的人物角色,電影也花了不少工夫來展現她所經受的戰后創傷。阿曼達在電影中的首次出場便是與本的對話。看到正在吸煙的本,她并不友好,表情嚴肅且充滿不滿。此刻阿曼達的情緒還并未受到過多觸動。進入密室后,阿曼達隨手翻開了桌子上的一份報紙——《芝加哥鏡報》,上面一則5人被活活燒死的事故令阿曼達陷入緊張,不得不以深呼吸來平復自己。接著,本不小心觸發游戲開關,烈焰密室開始啟動,被燒得火紅的屋頂、墻壁和逐漸攀升的溫度令阿曼達惶恐不已,最終在爬往下一關卡時,理智全面崩塌,陷入恐懼和不安而不能自拔。電影以一系列與戰火有關的物件勾起了阿曼達最不愿面對的創傷記憶,使其亂了心志,一方面起到了以痛不欲生的阿曼達這個人物形象勾起觀眾同情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隨著各種物件的暗示,剖開各主人公的經歷。另外,電影還以帶有帆船模型的雪花水晶球和帶有飛機圖案的水杯分別暗示了杰森和佐伊的經歷。
懸疑電影中,通常會出現一個細節鏡頭反復出現的情景,如此設置不僅可以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還可以調動觀眾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設置懸念的目的,從而營造推理氛圍。《密室逃生》中第一關烈焰密室是個逐漸升溫的密室,雖然畫面中以燒得火紅的屋頂和墻壁等營造了燥熱的氛圍,但是于并不能親身感受溫度的觀眾而言,是難以對不斷升高的溫度有所感知的,為此電影巧妙地以一個物件——塑料人像的反復出現達成了使觀眾感受到密室中的熱浪攀升的目的。塑料人像是游戲操控者用于迷惑逃生者使其誤以為密室內存在服務臺的一個假象,當游戲參與者打碎服務臺的玻璃獲知真相時,塑料人像也隨之暴露于熾熱的密室。電影中塑料人像一共出現了4次,每一次出現都被融化得更多一點,直至最后開始燃燒并被高溫徹底毀壞。借此物件,密室中溫度不斷攀升的事實不言自明,電影借此成功地為觀眾提供了參與推理的氛圍。
電影《密室逃生》以細節刻畫創造逼真的環境效果和流暢的節奏,進而推動情節的有序發展,并令觀影變得刺激而享受,不得不說是一次密室逃生類型電影與商業電影結合的典范之作,非常值得業界效仿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