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低音提琴在現代民族管弦樂隊中的角色主要是低音聲部,在現代的樂隊演奏中,低音提琴演奏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整個音樂作品的詮釋與表達。低音提琴強有力的低音是整個樂隊音響保持均勻的基礎,是現代管弦樂隊中發揮非常出色的音響效果之一。
在西方的交響樂隊中,低音提琴運用非常廣泛,對樂隊的音樂表現力具有很大的影響。低音提琴是整個樂隊中最深沉的低聲部,能增強音樂的旋律,且能將低音的音色更完全地詮釋出來,使音樂的旋律更加突出,使作品更具表現力。本文主要對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表現力進行分析,為以后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依據。
低音提琴在樂隊中擔任的大多是低音區的演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低音樂器。由于低音提琴的存在,樂隊的整個音域得到了拓展,能夠表現更加沉重、深沉的音樂情感。一些作曲家為了讓音域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將四根弦的低音提琴替換成五根弦的低音提琴,這樣的替換使音樂的音域能夠向下擴展大三度。這種低音提琴的替換在柏遼茲和貝多芬的作品中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低音提琴雖說在樂隊中僅僅發揮低音的效果,但是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低音提琴低沉的音色能夠更好地烘托音樂的主旋律,讓整個樂隊更具立體感,音響效果更加豐滿。
高聲部與低聲部的對比與相互襯托,能夠使整個樂隊的演奏層次更豐富,情感表現力更深沉。在交響樂隊中,在低音提琴低聲部的襯托下,樂隊的高聲部尤其顯得清晰、明亮。通過交響樂的演奏形式,音樂作品表現得更加明顯、更加豐富。如果整個作品中沒有襯托,只有優美的旋律,那么聽眾對主題的感受可能就沒那么強烈。大多數音樂的主旋律都集中于高音部分或中音部分,但如果加上低音提琴的對比與襯托,整個作品的旋律會顯得更加完整,低音提琴的音色能將整個樂隊絢麗的聲音以及濃厚的和聲更好地襯托出來。低音提琴在樂隊演奏中最為常見的演奏方式是低八度的重復大提琴聲部,這種演奏形式能夠與樂隊的高音聲部和主旋律產生明顯的襯托和對比,使作品的表達更深入。例如貝多芬的《命運》第五交響樂C 小調,這首音樂作品將貝多芬的痛苦、矛盾的心理充分地反映出來,充分地表達了其對殘酷的現實命運的恐懼與不滿。《命運》共分為四個樂章,低音提琴通過富有震撼力的、低沉的聲音將這部交響樂的情感表現力層層推進。《命運》第二樂章屬于自由變奏曲,盡管主旋律是由高聲部演繹的,可是低音提琴的憂郁徘徊的聲音卻和高聲部演繹的旋律有著鮮明的對比,襯托出高聲部演繹的主旋律,讓第二樂章所要表現的矛盾心理更充分地抒發出來。如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其第一樂章有五度音出現,含有開放廣泛的大三和弦,使得音響效果更加的鮮明、輕快、透明,而低音提琴的演奏使這個音樂背景上出現了弧形線條的柔和的旋律。
每一種情感、每一種事物,都能夠通過音樂手段表達出來,音樂作品的演繹是情感表達的最具有藝術力的手段。低音提琴的音色和性能,決定了它能夠將荒涼、粗獷、平穩、莊嚴、遼闊、幽靜、恐怖、豪邁、空曠、深厚、雄偉、悲壯、深邃等情感特征完美地呈現出來,音樂藝術的情感表現力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沒有具體的量化特點,是抽象的,其情感的表現力需要聽眾認真地聆聽與感受。如作品《美麗的約瑟夫》,約瑟夫被判刑時走向監牢,低音提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其陰暗、悲慘、強硬、粗暴的情感。這樣的音樂演奏形式與人物的環境、處境及性格相吻合,能夠讓聽眾更好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作曲家的情感表達。
低音提琴在交響樂隊中并不是獨有的低音樂器,有時候為了需要也將大提琴等用于低音部分的演繹。低音提琴在樂隊中以一個獨立的聲部對作品旋律進行演奏的形式并不多見,特別是在一些較低的琴弦上進行旋律的演奏就更加少見了。如果遇到低沉、含蓄的樂句或樂段時,這種音樂表現力通常由大提琴來完成低音區。但是有很多的作品,為了使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能夠更豐富、更立體地表達,此時就需要更低的聲部進行演繹、更低的聲部能夠將旋律襯托出來,當大提琴不能演奏出音樂作品中所需要的更低的低音聲部時,低音提琴卻可以達到更低聲部的音響效果。低音提琴演繹的低聲部使作品的旋律更加明顯、更加豐富。低音提琴對低音的演繹多使用撥弦的奏法,比起弦樂器,這種奏法的效果更加明顯、突出。低音提琴的共鳴箱寬闊,琴弦比較長,撥弦后的音能夠更持久地延續,因此聲音就會顯得更加豐滿。低音提琴的這種特點使其能夠將作品的主旋律特征更好地襯托出來。例如交響樂《命運》,其第一樂章是比較燦爛的快板。在樂章的開始部分,就有弦樂與單簧管齊奏出主題,這是弦樂的低、中、高聲部一起演繹的效果,這種奏法使聽眾能夠很好地辨識低音聲部。低音提琴由于聲音特別低沉,因此其演奏出的低音聲部,就如同男性粗壯的氣息,使《命運》悲壯情懷的主題更加強烈地表現出來,同時使聽眾感受到《命運》中所表現的勇敢、強韌、堅定。
低音提琴的琴弦又長又粗、體積大,因此其發音溫和而深沉,具有獨特的音色表現力,具有很強的共鳴效果。低音提琴最善于持續長音的演奏,強烈的共鳴能夠使整個樂隊的音響效果更加飽滿。低音提琴進行輕快的撥奏,就可以表現出良好的音樂效果,但是進行撥奏時不宜過快,否則演奏者很容易產生疲勞感。由于低音提琴樂器本身的限制,其對和弦與雙音的演奏并不擅長,如果運用得不恰當則很容易破壞整個樂隊所表現出來的音響效果。
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表現力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的:1、擔任低音,烘托主旋律;2、擔任主旋律;3、固定節奏型。主旋律的音色通過低音提琴演繹出來的效果是令人著迷的,但是由于低音提琴音域較低,因此其進行獨奏的主旋律是比較少見的,一般是以八度或同度的形式與其他樂器共同配合進行主旋律的演奏。低音提琴運用固定節奏型,主要是與其它聲部共同形成伴奏的音型。如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三樂章的一個片段,主要是由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對相同的節奏型進行演奏,從而形成和聲的背景,更好地將第二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襯托出來。
此外,由于低音提琴具有獨特的音色,因此在作品中運用低音提琴能夠將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和音樂形象更充分地表現出來。如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的第五樂章——妖魔夜宴之夢,在音樂開始的片段,通過加弱音器的中提琴和小提琴進行分部,并在高音區使用弓尖演奏出極弱的顫動聲音,然后緊接著在低音區使用低音大提琴和大提琴以八度的方式進行演奏,使六連音的音階和節奏型,與之前微弱的音響比較,使作品中奇異的音樂形象充分表現出來。
在西方的交響樂隊中,低音提琴的運用非常廣泛,對樂隊的音樂表現力具有很大的影響。低音提琴在樂隊中擔任的大多是低音區的演奏,是樂隊的重要的低音樂器。樂隊由于低音提琴的存在,整個音域得到了擴展,能夠表現更加沉重、深沉的音樂情感。低音提琴雖說在樂隊中僅僅發揮低音的效果,但是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低音提琴低沉的音色能夠更好地烘托音樂的主旋律,讓整個樂隊更具立體感,音響效果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