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李曼丹
1.四川美術學院 影視動畫學院,重慶 401331;2.重慶郵電大學 傳媒藝術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參與社會的方式越發豐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人的發展與媒介傳播更加密不可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當下的審美變化,在視覺上更加注重碎片化和快速審美,對傳統的文本解讀則逐漸失去興趣。整個審美進入快速的接受中,在這一視域下,傳統的電影美學并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出現了一些視覺視頻高于文本敘事的網絡電影,這些敘事類型的模式,成為電影在后現代審美中的一次轉型,符合人們當下觀看和審美接受的模式。當然并不能完全否定傳統電影,虛擬的網絡為人們進行陌生化交流提供了平臺,進行自我審美虛擬之后我們所觀看和交流的都是烏托邦主義的審美敘事,網絡審美的發展進一步影響觀眾的審美,觀眾的自我虛擬是社會性在審美中的具體體現,互聯網時代下的美學敘事呈現,是當下社會性在人們審美中的具體體現。
馬克思認為,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決定人勞動實踐的延續,社會屬性決定人在勞動實踐中的審美意義。在社會實踐中,人的最終目的是進行自由、自覺的勞動生產,將人從物質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中,人的勞動自由不再是人們面對面交流的雙重屬性,而是利用互聯網的虛擬化,將每一個人通過互聯網的連接形成一個信息場,在其中人們可以選擇與任何個體進行交流、建立聯系,形成虛擬化的自我。在大數據中,互聯網可以很清楚地記錄每一個體的特點和偏好,形成數據鏈,成為公眾交往的標簽,人們依據數據判斷是否與其交流,這種社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社交成本,在有效的時間中與更多的個體互動,形成多元的審美內涵。而另一方面,網絡社交的虛擬則成為審美社交中的阻礙,人們通過臆想,按照自我審美的標準構造出虛擬世界中的完美形象,由于此形象是在人自己的審美下產生的,抽象的真實則阻礙了交流者對客體的客觀審美感知,因此,這種情況下形成的真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真實,而是虛擬化的審美。但這種真實同樣經歷了審美認知、審美實踐、期待視野的過程,具有真實的實踐性,基于這種現狀,人們對審美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電影的產生讓原本嚴謹的文本敘事去邏輯化,增加了電影視覺情節的激情和沖擊,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樂趣。
在實踐勞動中人與動物不同,人可以按照自我的審美意識進行實踐勞動,并根據需要對客觀對象進行改變,動物只能按照自我的本能進行實踐,超越本能之外的勞動幾乎不存在。網絡社交是人們在進行審美勞動時對客觀現實的改造,在虛擬的網絡中,傳統的文本敘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他們不會對那些宏大敘事的情節感興趣,而是主張從現實的生活中來,通過微觀敘事的記錄讓他們感受到存在社會中的意義,讓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如在傳統的文本《西游記》敘事中,觀眾會關注角色各自的形象或者故事線索和情節,但很少會對他們之間包含的深層次審美邏輯進行探討,孫悟空本領最強,在三打白骨精中實質上是斬斷自己的生死輪回觀,設置的九九八十一難是為了讓他們逐漸斬斷所有的世俗性,將自己從現實中解放出來,成就佛性。而在現在互聯網普及之下成長起來的觀眾,其知識來源已經從書本跳躍到互聯網上,他們更加注重的是瞬間記憶和審美認同,對專業性的知識和深層次的審美內涵已經不再關注,經濟的良好發展和物質的極大豐富更讓他們在乎自己價值利益的表達,更加注重自己內心價值的體驗,而這一點在傳統的文本敘事中是看不到的。如現在很多網劇、新媒體小視頻都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從敘事手法上進入人們的現代視野中,通過快節奏的敘事方式和去英雄主義的陌生化,讓觀眾在觀看理解時能夠進入情景,通過審美認知觀看體驗去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從而起到一些教化作用,但目前中國的網絡電影處于初級階段,在制作和價值審核上存在漏洞,關于此問題本文不做討論。
網絡媒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科技發展對電影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人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審美共性就是社會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網絡社交的虛擬性正是人們在物質基礎滿足之后對自我精神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體現,按照自我的審美認知現實的自我不是完美的,為了更好地進行社交臆想出完美的自我形象,網絡的虛擬性恰好發揮了作用。觀眾對網絡電影的觀看實質上也是一種虛擬的網絡審美,影像的表演真實是建立在導演的二次加工之上,在審美上是一種多重的表達,單從電影敘事環節上看,網絡電影觀看審美是一種虛擬化的自我審美,具有極強的自我性。
電影是綜合性藝術,無論是在文本敘事還是影視制作都有著多重的方式,它揚棄了戲劇的時空限制和舞臺假定性,可以通過二元的視頻制作呈現出三維的視覺審美效果,在敘事方式上能夠給人以更多的情感和遐想性,在空間呈現上給予更多的自由性,是一種動態的視覺呈現方式,相比于繪畫更加生動。而這種限制性在成就自我的同時又對其本身具有阻礙作用,敘事中的電影是流動的狀態,因此難以讓其成為不變的事物讓人欣賞,制作的過程融入了音樂的線性和韻律,獲得形體語言的現代審美之時又摒棄了舞蹈的呆板,正是這種強制性的介入,電影在現實本體美學的敘事方式上是多元的。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成為人們進行交流的主要媒介形式,也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媒介,就如麥克盧漢所說的“一切媒介皆信息”,媒體的傳播在今天占據有重要地位,特別是自媒體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更是為中國網絡電影注入活力,自媒體低門檻設置大大增加了媒體的利用率和客戶的入駐量,觀眾依靠手機的閱讀就可以獲得之前十倍乃至更多的信息,由此網絡劇在虛擬的網絡社交中尋找到了土壤,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他們可以不用任何的敘事文本,也不用多么宏大的敘事方式,只要敘事內容或者形式能夠吸引觀眾,那么這一網絡電影無疑就是成功的,它成功的重要標準就是能夠獲得更大的點擊量,播放并被觀眾認可。即是這些認可都是虛假的,他們只在乎能否獲得更多的流量,關注的更多是生活中的瑣碎事宜和審美方式,而傳統的電影更加注重的是宏大敘事之后的教化和反思,在整個制作上有嚴格的創作和審核方式,在審美上更加注重宏觀的敘事性,在這一點上網絡電影與其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面提到,網絡電影在審美方式和評判標準方面與傳統電影有著本質區別,因此,在創作方式呈現上具有多元性。通過對網絡電影審美的分析,具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隱喻型。制作者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社會現象進行采集,通過編程軟件進行剪輯制作,形成一個特定的社會主題,通過這種主題闡釋這部影片的敘事方式,這種是網絡電影最常見的,如《特種兵王》,這類影片在現實中是具有社會原型的,通過對故事原型的審美加工形成一種主題,電影《特種兵王》就是通過特種兵在現實生活中的艱辛歷程來弘揚中國軍人的高大形象,告誡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其次是反諷型,這種類型在網絡劇中也較為常見,通過對社會現象和故事取景,通過反面的邏輯敘事方式將其呈現,這種類型的優勢是為了更加突出表達主題,點明精髓,但這種類型正在被后現代美學消解,后現代主張的虛無性和反英雄主義在表達方式上有分歧,因此,大多呈現的方式是一些網絡小視頻,如抖音音樂《蘑菇頭》,通過浪漫的卡通形象對之前的經典歌劇進行歌詞篡改,從而對目前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以此來引起人們對現代社會生活的關注,喚醒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再次是含混型,這類網絡劇一般以紀錄片或歌頌鄉村英雄故事題材的影片為主,在敘事手法上他們尊重故事原型,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基本不加任何修飾,在電影中投入成本較少,沒有宏大敘事,從微觀的角度敘事表達故事的主題性,但這類影片往往具有較強的宣傳性質,在審美表達中具有多個中心,如《水鳳凰》,通過對陸永康近40年的農村支教光輝事跡的歌頌,既表達出對鄉村支教老師的關注和感動,又呈現了鄉村教育任重道遠。最后是戲劇型,這一類型的電影在網絡小視頻和微電影中居多,他們通過一些搞笑、夸張、惡搞的方式拍攝一些視頻素材,將其制作成電影,基本上沒有完整的敘事方式,而且在敘事手法上非常混亂,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視頻中人物之間的故事引起人們的快感和刺激。如《陳翔六點半》《六點半變變》,就是通過敘事人物之間的方式進行搞笑,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刺激。
但無論網絡電影在審美上是隱喻型、諷刺型還是含混型,在敘事手法上注重微觀敘事,關注現實生活的本體美,而這些不同的審美類型造就了現實本體的多元性。
中國網絡電影在敘事手法上與傳統電影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是,網絡電影在情感敘事上多采用“零度”,即導演在對生活原型和社會現象進行解碼時,他們消除了主觀情緒,按照客觀的敘事方式進行客觀情態的描寫,保留作者對整個事件的主觀態度,讓其成為敘事過程當中的一條主線,突出敘事主人公的形象,以事寫人。傳統電影在敘事方式中多采用倒敘和夾敘夾議的方式,并且融入畫外音等,是一種多元的雙重審美介入,這種敘事方式雖然能夠增加影片的復雜性,引起人們視覺感知上的沖擊,但在微觀敘事的方式中就顯得特別虛無。在網絡電影《水鳳凰》中,作者和敘事者的視角是合二為一的,影片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從敘事者的口中說出的,同時也代表作者的所有觀點,雖然他們之間是轉述關系,作者并不介意在轉述的過程中涵蓋了敘述者的存在。電影中的敘述者是盧老師,而作者是陸永康老師,雖然二人沒有相同的面孔,但在錄制影片中盧老師也體會到了陸永康老師的艱辛,整個行為最大還原到陸永康老師身上,特別是第一天上學時水秀得知這位與自己差不多高的同學就是新來的老師時,在拍攝上做出了一個特寫,水秀眼睛睜得很大,充滿了驚訝,這種細節的描繪讓影片更加真實,能夠從側面映射出陸永康老師的為人師表和高尚品質。
而零度的張力在敘事中是非常純粹的,在敘事語言上刪掉那些累贅的煩瑣無用的話語,最大化呈現故事的情節,通過肢體語言的呈現展示敘事語言的話語,極大地濃縮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部分。在網絡電影中,視覺永遠來得更加直接,在人的審美認知中,通過視覺的觀看往往能夠很迅速地捕捉到所關注的信息,圖像不經過理性的思維判斷,而聲音需要通過邏輯思維的驗證才能匯總出相關的信息,在審視距離方式上就滯后了。網絡電影采用零度情感敘事,是為了讓敘事的功能能夠直接為觀眾提供情報拒絕模仿,影片中的臺詞是經過別人加工之后的,其本身就已經蘊含了被人審視的美學,通過轉述者自己說出去被對方所接受進行解碼理解,這種編碼到解碼的過程已經將整個故事最本質的信息解碼了,而肢體語言可以直接傳遞最本質的信息,零度情感敘事可以規避掉“間接引語”的解碼。相對于讀者來說,這種零度的敘事方式可以通過無聲的語言表達方式傳遞更多的細節,通過這些細節去反映人物形象,這種價值審美的判斷更加客觀公平,保持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網絡電影選擇這種敘事方式,是由它的特殊性決定的,它的觀眾更多的是建立在虛擬網絡中完美的形象下,相比傳統電影觀眾環境更加復雜,只有采用這種客觀零度情感敘事方式,才能保證影片的正常傳播。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網絡視域下,網絡電影相比傳統電影在敘事和受眾審美方式上更加復雜,在碎片化閱讀和后現代美學中,網絡電影的創作是一個含混的初始狀態。基于此特殊性,網絡電影的敘事方式必須基于虛擬性的自我審美,從微觀敘事的角度對社會真實生活現象解碼與編碼,采用零度情感的敘事方式是目前網絡電影的最大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