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孕育出一道風景。“鄉土”景觀一詞具有地方特色的意味,承載著地域特征以及地方文化,可以說鄉土景觀是地域文化傳播與傳承的一種特殊介質。然而,由于近年來國家的快速發展,迅速發展的城市讓景觀行業沒有得到足夠喘息的機會,當地景觀缺乏保護,出現了“千城一面”現象,給鄉土的繼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這也讓人們開始重新重視起鄉土文化的研究,著手探究新的保護地域特色的辦法。
鄉土元素的特點在于其孕育在各自的地域范圍內,與本地的生產與生活特征息息相關,充分體現出區域的文化以及場所精神。依照屬性分為兩大類。一是物質形態內容,其存在于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中,秀美的鄉村景觀、蜿蜒的鄉村小路、農人手中的耕作工具等,都是構成鄉村景觀的實體元素。二是非物質形態內容,通常是指人類生活在特定區域,經過長時間與環境的磨合,產生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文化,常用抽象的符號形式來表示。
西方國家對于鄉土元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而我國起步較晚,將鄉土元素運用于景觀上的優秀案例更是屈指可數。不過隨著環境對于人們的影響,設計師們對于鄉土景觀的認識紛紛加深,鄉土元素在景觀中的運用也更加廣泛了。廣東中山岐江公園(圖1),是1997年開始俞孔堅帶領研究隊伍對于鄉土景觀這一領域研究期間創作的作品之一,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

圖1 中山岐江公園
項目地原是廣州的一個造船廠的舊址,面積有11公頃,獨特之處在于水體與岐江相通,園內有3.6公頃的水域。因為原是舊船廠,場內不僅擱置了不少舊設備而且內部生態環境也較差,因此這個項目不僅涉及到景觀的美化改造,同時還有生態問題需要處理。
場地獨特的歷史背景,復雜的地理環境,是這次設計中的巨大挑戰。
挑戰一:內湖水位變化一天一米的高差如何解決?俞孔堅解決這個問題時,將橋體設計成網格形狀,在每個空格內設置種植床,形成了階梯狀的種植景觀。由此一來參觀體驗的游人可以盡情感受自然與本土的氣息。
挑戰二:船廠遺跡要如何處理的問題一直是個大難題。在大家都在尋找文化古跡、傳統建筑,乞求探尋文脈和場所精神的時候,其實站在船廠的舊址上,精神就在眼前,那么又該如何融入在新的設計中去呢?鋼鐵廠房、破舊的吊車和鐵軌、銹跡斑斑的水塔,在俞孔堅手中變成了歷史特色。這些舊設備重新改造加工,融入新材料新技術,創造出新的功能,在新與舊的碰撞下形成對比,產生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挑戰三:場地高度與老榕樹的去留問題,在設計過程中也頗費心神,為了滿足水利的要求岐江寬度要保持一定,老榕樹就面臨著砍伐的危險。但是老榕樹是歷史的見證,老船廠的區域精神不應就此毀滅。古榕新島是設計師留下的一個念想,運用綠島的方式將榕樹保留下來,不僅滿足實地條件,還保留了鄉土增添了一個新景。
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在解決挑戰的同時,將區域鄉土特色考慮了進來,本土的植物種植、鐵軌、廠房、老榕樹等鄉土元素都應用在設計中。使過去的歷史保留了下來,這給過去經歷過老廠房年代的人們留下來多少記憶,又給沒有經歷過的人們帶來了多少的想象空間,對于城市來說這是鄉土的回歸。
實踐證明,岐江公園的設計效益明顯,植物群落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大幅度提升,生態環境、人群互動、景觀效果改善顯著。在公園的營造中,該地的鄉土景觀元素成為最直接的營造景觀要素,多角度的傳遞著設計師營造的景觀信息,這對于鄉土景觀是很好的傳承與保護。
城市濱水景觀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運用鄉土景觀元素展現景觀的地域性特點,更有利于凸顯地域特色、展現地域的風土人情傳播地域文化。不同區域與環境的鄉土景觀元素的特征不同,即使對于當地人來說是習以為常,但是對于外地人來說就是新奇,這就是地域特色的體現。因此將景觀鄉土化處理有利于地方文化傳播與加深,通過各地區的地域環境與當地人民生活狀態與習慣的作用,使得各區域的鄉土特征各不相同,將這樣的鄉土融入于景觀之中避免“千城一面”的現象。
濱水區是一個城市中動植物較為豐富的區域,有著良好的生態基礎,是景觀生態多樣性集中保護的場所。因此,鄉土景觀元素運用于濱水區可以減輕區域水體與土壤的負擔,利于鞏固生物種群的生態穩定性和體現地域特征。具有生態性的濱水設計能夠達到人與自然共生共棲的目的。
景觀的鄉土化過程中鄉土景觀元素的使用必將具備本土性,本土化的元素更適應于當地的生活環境與氣候條件。在景觀建造過程中鄉土景觀元素的運用可以降低施工運輸成本,一定程度也會減少鄉土材料的加工費用。最主要的是鄉土元素適應在本地的環境中生長,可以為景觀后期的養護減輕負擔,在展現地域特色的同時還可提升經濟效益。
濱水景觀的鄉土化設計舉措仍然屬于濱水設計范疇,依舊要遵循濱水景觀設計的原則。整體性則指的是設計要統籌內部與外部元素,使得鄉土元素“生長”在濱水景觀中。濱水綠地原本就具有防洪防澇、貨物運輸、調節區域水氣平衡等等一些基礎功能,要在此基礎上考慮鄉土化元素,讓鄉土在景觀中發光發亮就要整體去考慮,還需兼顧好設計中環境、社會和經濟三方面的效益。
地域特色的重視是避免單一、相似性的最佳處理辦法。鄉土元素的地域特色開發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多采取實地調研的方式方法,潛心發掘出地域獨特性較強的特征,通過景觀手法的融合最終呈現出獨特的效果。鄉土化元素一是指植物選取的鄉土化、二是園林設施建設材料鄉土化、第三方面則是非物質形態上景觀歷史文化的鄉土化開發,讓其更加符合當地人的審美與生活習慣。
城市濱水區的鄉土化植物種植不失為城市文化傳承的一種辦法。植物的選擇應該因地制宜,城市濱水區連接道路和水域具有特殊地理條件。在城市濱水景觀植物的設計中,鄉土植物是首選,利用鄉土植物與本地環境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們的設計更具生態效益。
城市濱水景觀比比皆是,城市環境孕育著河流生長,在二十一世紀里,河流的景觀功能不斷被開發。身兼數職的濱水地區不僅是旅游資源,更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財產,作為景觀設計師,我們需要清醒意識到濱水區鄉土化設計的意義,不管是何種的設計風格,濱水景觀都應融合良好的鄉土元素,從而創造出怡人、有機的公共景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