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耿國彪
7月19日至22日,炎炎烈日下,一支40余人的植樹隊伍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后旗的沙漠中連續地挖坑、植樹,將一棵棵樟子松幼苗深植于高低錯落的黃沙之中。這是富士膠片(中國)首次攜手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組委會,在科爾沁沙地植綠。
科左后旗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享有“草原明珠”的美譽,曾被世人矚目,后因生態環境破壞,草地荒蕪。上世紀70年代末,科左后旗80%的牧場沙化,草甸地鹽堿化,森林覆蓋率僅為5.1%。從三北防護林工程一期開始,科左后旗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并延續至今。在政府倡導組織下,很多企業和個人都來到這里參與國土綠化,防沙治沙工作。富士膠片(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從1998年開始,富士膠片(中國)已經在科爾沁沙地連續22年開展植樹行動,為中國的防沙治沙事業做出了貢獻。“我們從1998年開始連續在內蒙古植樹22年,綠化243畝沙地,種下了42010棵樹。”富士膠片(中國)行政部部長、對外事務總監、工會主席巫蔚薇向記者說。
作為負責任的公益推動者,自1984年進入中國,富士膠片(中國)不斷拓展業務內容,為中國市場提供日益豐富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倡導可持續的公益模式,通過創新公益理念與行動,為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巫蔚薇表示,在規范自身環境管理、爭做環境友好企業的同時,富士膠片(中國)積極參與和開展多元環保公益活動,以自身行為帶動更多組織、群體關注綠色,為提高環境質量貢獻力量。
“我們這次攜手綠色中國在沙漠中植綠,就是要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組成志愿團隊為國家的生態治理盡一份力量。”巫蔚薇說。
“綠色中國行”是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雜志社承辦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共建美麗中國。活動開展10年來,先后在18個省市自治區,50個地區舉辦,共有3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3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4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面向全球現場直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00多家媒體記者隨行并做了同期專題報道,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目前,這項活動已成為面向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平臺和宣傳窗口。
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負責人表示,綠色中國行活動中“共植綠色中國林”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鼓勵倡導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到生態建設中來,使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這次與富士膠片(中國)的公益行動合作是綠色中國行活動向宣傳和實踐全方位邁進的嘗試,希望今后和更多的企業結成公益合作伙伴,為建成美麗中國而努力。
據了解,由于全社會多年的共同努力,科左后旗沙化土地面積由1977年的1688萬畝,降低到2017年的815萬畝,減少了87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1%提高到21.68%。全旗有51.7%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