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丹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蔚縣剪紙俗稱“窗花”,由最初僅用作逢年過節紙窗戶到今天儼然成為一種文化。蔚縣剪紙雖是剪紙的一種,但制作工藝又與普通的剪紙不同,蔚縣剪紙不是“剪”而是“刻”,主要以生宣紙為原料,再用各種刻刀雕刻,最后染上鮮艷的顏色制作而成。
關于蔚縣剪紙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始于明代,另一種說始于清朝道光年間。盡管說法不一,但這并未影響蔚縣剪紙獨特的吸引力(圖1-1)。
據可查資料,真正實現振興蔚縣剪紙的代表人物是王老賞(1890—1951),他在吸收傳統刺繡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工藝特色,從而能夠發展成為流傳于東南亞地區的一種獨特文化。
20世紀隨著文化實力的發展,蔚縣剪紙在當地政府的打理推動下開始逐漸進入歐美國市場并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如今蔚縣剪紙已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欣賞、收藏價值的民間藝術精品、國家級饋贈禮品。
2003年8月全國剪紙專項工作會議在蔚縣成功召開,蔚縣被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國剪紙藝術研究基地”。2010年,蔚縣剪紙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藝術品展廳陳示,2010年下半年,蔚縣剪紙進入到上海世博會的會場。2011年,蔚縣剪紙申報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1]
中國的剪紙工藝大多源于民間生活,而蔚縣剪紙也不例外,其藝術特點主要呈現以下五個方面:
由最初的單色到現在的繽紛色彩,蔚縣剪紙確實經歷了一次華麗的蛻變。目前蔚縣剪紙主要呈現出了色彩濃艷,對比強烈但由協調統一的特點。在實用美學中多強調對人色彩視覺的心理感受,而蔚縣剪紙正把這種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運用到了極致。蔚縣剪紙是以紅色為基調色,并輔助于其他顏色進行調和。
目前剪紙的工藝主要分成為兩種:一為剪子剪裁,二為刻刀刻,但縱觀兩種藝術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蔚縣剪紙采取的是刻紙,其神奇之處在于刻刀上的神奇變化。不論是形象的雛體,還是典雅的花紋,都是通過道具刻出來的。在蔚縣,想知道哪個工匠師傅的刻工好,就去看他們他們刻出來的的紙屑,以落在地上的紙屑來看功底。這種高超的刀工主要還是得益于這把刀子,這種刀子是他們自己制作的刀子,根本就沒有地方買,這些刀子的形狀各不相同,但是用在他們的手中就很神奇。因此,他們的厲害之處就在于這把刀子。

圖(1-1)
蔚縣剪紙其優美的構圖、精細的做工為世人所驚嘆。它的風格嚴謹,形神兼備,具有獨特的六大特點:
1.構圖時具有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的特點,給人以豐滿勻稱的美感。
2.刻制時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刻見色彩,陽刻見刀功,素以刀工精細,色彩濃艷馳名。
3.染色時將點染、涂染、暈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機地結合運用,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給人以和諧大方的鄉土氣息感。
4.在人物造型上著意刻畫,務求傳神妙處,給人以生動優美感(包括其它動植物的造型)。
5.采用象征民間吉祥喜慶的“連年有余”、“歲歲平安”等圖案,給人以吉祥如意、幸福美滿感。
6.在陰刻為主的剪紙藝術中,以實用上不遮光的穿透明亮,給人以活靈
活現的立體感。這些構成了蔚縣剪紙藝術的風格和特色,更顯示出在全國剪紙藝壇上特殊的、無限強大的藝術生命力。蔚縣剪紙是全國唯一的一種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素以刀工精細,色彩濃艷而馳名,所謂“陽刻見刀,陰刻見色,應物造型,隨類施彩”而成。
蔚縣剪紙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不斷受到現代設計藝術的影響和沖擊,蔚縣剪紙想繼續發揚和傳承就必須借助現代設計藝術的力量促其發展。
現代設計藝術主要科學技術和創新理念兩個方面促進蔚縣剪紙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設計出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新產品。從而豐富了蔚縣剪紙藝術的題材內容,拓展了蔚縣剪紙藝術的紋樣內容,為蔚縣剪紙藝術提供新的構成理念,改善了蔚縣剪紙藝術的功能現狀和工藝現狀。
剪紙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直流傳至今。蔚縣剪紙可以說是中國藝術中一朵新的奇葩。蔚縣剪紙的多元性價值,其根源在于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著與時俱進的創新與創造。它在全中國文化藝術中占領的位置越來越突出,它的文化價值在全世界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
中國需要這樣的剪紙文化,世界需要這樣的剪紙文化,為了把河北蔚縣剪紙文化發揚光大,我們要努力豐富自己的學識,博覽群書,要繼承先人的文化,把先人的智慧充分吸收,發揚光大,把河北蔚縣剪紙文化送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