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民 周育輝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我國社會各項建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使命。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轉型的現階段建設需求,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越發清晰。基于此,該文以基于社會需求導向視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范式研究為課題,首先對該文涉及到的相關概念進行解析,并指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需求導向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社會需求導向下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與此同時,分別從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評價體系構建幾方面進行了一般對策探討。
關鍵詞:社會需求導向? 高職? 人才培養模式? 范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c)-0113-02
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社會需求導向性的必然性選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二是社會需求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最具活力的推動力量。現實問題很好理解,也容易看到,那么為什么要研究社會需求導向呢?什么又是社會需求呢?我國高職教育在借鑒國內外多方面成功經驗基礎上,涌現出了很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符合社會需求導向的,比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外合作辦學、校企合作、“雙證書”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對此,我們有必要總結其中的社會需求導向因子,共同探討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范式發展問題。
1? 概念解析
社會需求更大程度上是經濟學的范疇,它對應的是社會供給,簡單來說是社會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實現社會現實供給能力的基本和驅動力。社會需求都是在特定歷史發展階段下產生的,是基于國家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對勞動力和專門人才要求而產生的對某一個方面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從經濟學角度講,需求的分析方式和分類角度很多,比如中長期需求、區域需求,又由于社會需求是集合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現實狀況和多種需求為一體的集合體,特別是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由此掌握社會需求分析方法,抓住社會發展進步的重點和趨向是社會需求導向的本質所在。社會需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對于高職教育來說,更主要的體現為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乃至于經濟產業機構變化都能夠鮮活地體現在相關教育的招生、專業設置、課程調整以及人才培養規劃等方面,是一個地區教育發展程度的主要衡量標準之一。
2?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方向和人才培養標準
2.1 確定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
高職人才培養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行業發展的社會需求、時代需求以及政策要求等,同時包含對于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成長的需求分析和思考。人才培養模式優劣分析、需求分析等決定了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關鍵所在。對此,我們既要從高職院校專業優勢、劣勢以及政策影響因素、經濟建設需求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根據人才培養基本模式,比如訂單式、雙證制、聯合辦學等模式進行選擇。
2.2 聯合行業制定崗位技能標準,為修訂人才培養標準奠定基礎
根據教育服務社會經濟范圍和短期中長期需求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人才崗位技能標準確定,積極參與行業崗位技能標準分析,深化校企合作,有助于進一步明晰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為高職專業人才目標規劃奠定基礎。
3? 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3.1 教學管理
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教學管理改革主要涉及到專業設置、招生,以及教學體系頂層規劃等諸多方面,主要目的在于確保學校專業設置符合社會人才緊缺的現實需求和人才發展趨勢,在于保障學校專業招生能夠匹配地區經濟社會人才發展需要,均衡人才數量,優化人才質量,提升高職學生畢業就業的機會,在于確保使學校人才培養方向與目標標準能夠反映在教學的頂層規劃上來,確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3.2 課程體系方面
基于社會需求導向的教學內容改革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一系列教學問題分析和優化對策探討和實證。在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要建立學校主導、社會特別是企業專家參與的課程設置改革委員會,有課程領域權威專家、企業專家、專業帶頭人等根據社會行業信息為高職課程體系科學化制定和改革做出指導和調整,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職業素養課程教育體系,并積極改組教師團隊結構,構建基于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的模塊化教學隊伍。與此同時,把富有工匠精神、新進教學理念、創新創業等的理念寫入人才培養對應的教學內容中去,鼓勵教師積極革新思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教學的結合,并從教師激勵機制等方面鼓勵教師提高自我職業核心素養能力。
3.3 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教學評價是對現行教學質量進行整體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方法,能夠為社會需求導向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調整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依據。對此,要著重構建基于企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質量考核與評價體系。突出教學評價與教學考核的關聯性,突出教學評估的雙向動態發展性,確保所反饋的最終內容能夠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正確對應行業人才需求發展趨勢,正確對應學校基于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和目標。
4? 教師隊伍素養的提升
基于社會需求的高職人才培養不僅需要著重于提高大學生對于未來工作和社會的適應能力,還需要教師隊伍人才素養能力的整體水平提升。
4.1 繼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是基于社會需求導向下人才培養目標更高效達成的教學保障,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所謂“雙師型”教師,簡單來說是既懂專業課程理論知識,也熟練掌握行業前沿技術,能夠洞悉行業前景。對此,要深化校企合作,實施專業教師到企業中掛職,擔任企業顧問等機制舉措,與此同時,又要充分利用企業前沿科技人才優勢,加強在教師企業培訓、企業人才進校園等多方面的溝通機制建設。
4.2 引入人才,充實實力,實現人才隊伍的結構優化轉型
一方面,引入“雙師型”教師人才,或者開展多種形式的優秀教師講座、優秀教師演講、培訓等活動,努力培育一批年富力強,肯擔當、愛崗敬業的青年教師,充實青年骨干師資力量。另一方面,要敢于創新,實現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自我轉型。要敢于創新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從頂層規劃到每一堂專業課程的教學都處處體現出負責任的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面貌。
5? 結語
關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可謂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從專科院校合并,中職院校升格等基礎上走過來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經歷了擴建、大規模擴招的外延式發展到如今的內涵式發展姿態,可以看到高職院校逐漸在辦學導向、教育特色、教學改革等方面達成了重要的思想共識和理論框架基礎。對此,我們既要看到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研究的不發達特點,也要停下腳步,躬親實踐,深刻認識到社會需求導向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根本價值,努力為深化我國高職教育社會化改革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張士.社會需求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3(19):34-36.
[2] 邢梅,崔佳.建立就業和社會需求導向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J].中國人才,2012(8):127-128.
[3] 張麥秋.社會需求導向下的高職教育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2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