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 姚思懿
摘? 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隨著茯茶文化傳播與交流機制的不斷成熟與完善,茯茶文化外宣資料翻譯對于傳播茯茶文化、提升茯茶的市場品牌和國際知名度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文擬從陜西茯茶文化的屬性與發展現狀著手,分析現階段茯茶外宣資料翻譯存在的問題,及其對貿易出口的影響,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促進陜西茯茶文化的推廣。
關鍵詞:陜西茯茶文化? 外宣資料? 翻譯現狀? 調查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H3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c)-0187-02
600多年前的洪武時期,關中茶人結合關中獨特的半干旱氣候,用涇河水制紅茶。由于此茶在伏天制成,因而被命名為“茯茶”。在中國古代茶文化發展歷史上,出自陜西涇陽的茯茶享譽中外,有很高的地位。在明清時期茯茶就已經作為“陜引”“甘引”的主要茶品銜接起了茶馬古道,貫穿了大西北地區,在其市場中占據極大的份額,且沿著古絲綢之路運銷沿線省市及國家,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絲綢之路的‘黑黃金”。以茯茶為代表的茶葉,促進了貿易往來,增強了與世界的溝通。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絲路經濟帶建設發展必然促進涇陽茯茶文化迅速推廣及發展,但現階段,仍存在產品宣傳力度不夠、外宣翻譯資料程度參差不齊等問題,對發展茯茶文化產生了負面影響。為加快茯茶文化、茯茶產業走向世界的節奏,必須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促進陜西茯茶文化外宣,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小小茯茶磚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1?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茯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關學術理論也更加豐富多樣,大多從理論角度和工藝角度對陜西茯茶進行了研究,但是對于如何建立立體化的茯茶文化,以及如何從新的角度對外宣傳茯茶文化、促進茯茶產業發展的研究未曾提及。
1.1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中國關于茯茶文化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茯茶名稱的由來;茯茶及茯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茯茶工藝和成分研究;陜西涇陽茯茶的歷史地位。
茯茶名字起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官茶音變之說和附會茯苓之說。如韓健暢在《茯茶何以名“茯”》(2015)中表明,持官茶音變之說的研究者們引經溯源,認為茯茶是“附茶”“副茶”“福茶”的音變,取義“官茶之附屬”,或者因其保健功能而取義“福樂安康之茶”。另一些學者則認為,由于茯茶含有類似茯苓的成分而得名。
研究茯茶發展歷史的學者從自然條件、物質基礎等方面分析了陜西茯茶文化形成過程,侯凱東的《茯茶始祖“涇陽茯磚”》(2013)、張家琪的《陜西茶馬古道的歷史考察》(2016)等表明,茯茶文化的發展即在千余年的茶馬互市貿易中,由于咸陽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經濟樞紐作用等原因,陜西形成了獨特的茯茶文化。在歷史上,陜西茯茶文化隨著茶馬交易的發展而久盛不衰。
茯茶工藝和成分研究的主力軍是食品專家、微生物研究專家和茶葉成分研究者。李適的《不同年份茯磚茶感官品質研究》(2016)從茯茶的制作過程,尤其是“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產生而帶來的獨特功效,以及成品化學成分分析、貯存時間與方法對“金花”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與研究。
陜西茯茶的歷史意義與地位的研究。其中,段繼業在《歷史上的磚茶之路及其社會文化功能》(2010)中表述到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茯茶在歷史上的經濟作用——是茶馬貿易的主要物資與交易對象;茯茶的獨特的政治作用——成為維系民族團結的紐帶,改變了少數民族的人口結構并締造了少數民族城鎮,促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創造了邊疆治理途徑。
陜西茯茶文化自唐宋興盛起,已有上千年的中華文化歷史,蘊含著濃厚的文化韻味,熏陶著各國茯茶愛好者。然而,由于在翻譯方法與翻譯策略上的失誤,導致茯茶文化在傳出國門之時內涵盡失,體現不出茯茶文化的精華。陜西茯茶文化外宣資料主要有陜西地區茯茶企業外宣文本、茯茶小鎮特色旅游本、茯茶文化研究本、政府和茶葉協會的相關活動、研討會公告等,參考后發現,這些資料的翻譯程度參差不齊,缺失一定的文化內涵與茶文化的內在修養,茯茶文化總體不夠立體化,使茯茶文化的歷史意義顯得也愈發淺薄。而高質量的翻譯文本可提高茯茶文化的宣傳效果,擴大茯茶文化的影響力。
1.2 存在問題
茯茶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特色與魅力,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在對外翻譯過程中也就牽扯到了跨文化交際因素,即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會因地域特色而顯現差異,更何況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現出的文化形態必然大有不同。據了解,部分茶文化翻譯者著手于傳統的翻譯模式,不能對茶文化進行本土化翻譯與通達性翻譯,簡單直譯模式的慣性思維中,表達茯茶文化文本內容不能結合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在翻譯過程中導致本國茶文化與他國文化內涵相抵。例如,翻譯人員在翻譯茯茶名字時,大多譯為“Official Tea”“eight tea”等,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茯茶文化的特色與內涵,不如表述為“Poria tea”或者直譯為“fu tea”,并加以注釋更加清晰明了。文化傳播基于文化理念與價值內涵,茶文化翻譯者缺乏茶文化知識熏陶,只看到了客觀文化的外在形式,缺乏對茶文化理念的高度理解與整合,不能對茯茶文化加以自己的思想觀點進行適當合理表述,固守于傳統翻譯,因而限制了茯茶文化的傳播效果。
2? 陜西茯茶文化外宣翻譯對策
2.1 培養專業翻譯人才
“一帶一路”政策的全面推進與實施促進了茯茶文化交流機制的不斷完善,茶文化翻譯者承載著促進文化傳播的希冀,因此對翻譯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更高。在培養翻譯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已不僅僅是翻譯方法的創新與完善,更是對文化內涵的的有效融入與感知。專業的翻譯人才不但要精曉說話的根基理論基礎常識和翻譯技術,對茯茶文化具有更深層次的熟悉與領會,接管中外說話技術和說話常識的練習,還要精曉跨文化寒暄和根基的漢外口筆譯技術,并把握必然的科研方式、具有靈敏的營銷意識,感知消費者需要并且盡力滿足消費者的想法,從而進一步增進陜西茯茶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推行與發賣,提升茶品牌知名度。在翻譯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國內外文化的獨特性,能夠深度感知陜西茯茶文化的內涵驅動性,具體剖析內涵根源,實現茯茶文化對時代發展與全面提升的融入,從而推動中外不同茶文化之間的深度交流,實現茯茶文化傳播的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