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雜交水稻的育成,為水稻大幅度增產開辟了新的途徑,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圖為袁隆平(左二)和科技人員在觀察雜交水稻生長情況。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育成我國第一個三系雜交稻野敗不育型“二九南1號A”。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的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活6000多萬人。近年來,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占全國水稻總面積的五成多;全國水稻平均單產每公頃約6.4噸,其中雜交水稻每公頃約7.5噸。雜交水稻對世界范圍內減少饑餓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從1979年首次走出國門起,中國的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研究和推廣。2016年,86歲的袁隆平又帶領團隊,向“海水稻”發起挑戰,并在新疆等全國五大類型鹽堿地區域開展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