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

尉文淵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者之一、首任總經理
“接手籌建上交所,是諸多機緣巧合。”尉文淵這樣開始回憶當年建立上交所的情景。
1989年年中,30多歲的尉文淵放棄了審計署處長的身份,從北京回到上海,這個消息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時任行長龔浩成知曉后,他讓人捎信給尉文淵,“讓他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
龔浩成與尉文淵的交集是在上海財經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前身,簡稱上海財大)。那時,尉文淵是學生骨干,深得時任副院長的龔浩成喜愛。此時尉文淵重回上海,而龔浩成第一時間抓住了這位愛徒。“老師召喚,豈敢怠慢”,尉文淵于是就職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
籌建上交所還有一個重要背景:浦東開發。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朱镕基向鄧小平匯報:“小平同志,我們想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鄧小平當時說:“好啊,你們干嘛。”1989年12月,朱镕基召開上海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正是那次會議上,朱镕基拍板,確定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由龔浩成等三人組成“上交所籌建小組”,辦事機構設立在人行上海分行,而具體執行機構則是金融行政管理處。
上交所的設立迫在眉睫。1990年6月8日,朱镕基宣布:上交所將在年內開業。因為香港貿發局主席鄧蓮如將在1990年12月率領一個大型貿易代表團訪問上海,朱镕基希望代表團出席上交所開業典禮。
籌備時間只有半年,1990年6月下旬,尉文淵向人行上海分行的領導透露一個愿望,是不是可以讓我去籌建上交所?一拍即合,時年35歲的尉文淵挑起了這副前途未卜的擔子,當年7月3日,他履新上交所籌備小組組長。
剛接手上交所籌建之時,交易所在尉文淵的腦子里只是電影《子夜》中的片段,它究竟該怎樣運行、管理?構建怎樣的機制?一切都是空白,但尉文淵心中有個基本準則:要建交易所,就要建一個高標準的交易所。
毛澤東形容新中國建設基礎時,用了“一窮二白”一詞,而新中國證券交易所建立實際也是如此,窮的是硬件,白的是軟件。
萬事開頭難。在經歷過剛開始的迷茫之后,尉文淵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先要有一個交易大廳。按照他的說法,有了交易大廳,就會有各種場景的想象,各種設備的需求,就會使所有問題都變得更加具象。所以,籌建上交所就從交易大廳的尋找開始了。
按照龔浩成的要求,這個交易大廳應當放在黃浦區。這里不僅是上海金融聚集區,而且有外灘這個標志性的時代印記。
當然,在尉文淵的心中,交易大廳應當是個什么樣子,說不清。
但就是這個虛幻的形象和標準折磨著尉文淵,讓他跑遍上海這一區域所有可能帶有大廳的場地,包括賣火車票、賣船票、賣郵票的地方,他甚至考察過當時上海南外灘、55路公交車終點站對面商業儲運公司的倉庫,那個地方離十六鋪的糞碼頭不遠。“我們籌備小組就在附近辦公,一到夏天,上海愛刮東南風,辦公室空氣就很不好,必須關窗。” 尉文淵說。
也許又是機緣巧合。上海大廈一位副總經理聽說尉文淵正在滿外灘尋找大房子,便托人帶信。當時,上海大廈旗下的浦江飯店經營非常困難,希望能找到大客戶物盡其用。尉文淵刻不容緩地去看了,“真夠破爛的,又黃又舊,穹頂像塊破席子都快塌下來了。”
但是尉文淵仔細一看,墻是大理石和漢白玉構件,孔雀廳作為中堂精致典雅,圓形穹頂殘破中暗透氣派。這座有著近150年歷史的飯店,是全上海最早使用煤氣、安裝電燈、使用自來水的地方,羅素、愛因斯坦等一批國際名流都曾下榻于此。
“就是她了。”尉文淵一陣興奮,“沒見到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的‘夢中情人長啥樣子,直到你見到了,才知道就是她。”多年后講起這段經歷,尉文淵仍是滿臉興奮,但當時他還是有點忐忑,因為浦江飯店不在黃浦區,而在與黃浦區一河之隔的虹口區,自己相中的“媳婦”,“婆婆”會認賬嗎?
費盡口舌征得了龔浩成同意,尉文淵如釋重負。浦江飯店,尉文淵踏破鐵鞋要找的那個她,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誕生之地。
接下來的工作則是該如何裝點她,讓一個破敗的飯店不僅變成自己的“夢中情人”,也變成千千萬萬中國證券投資者的“大眾情人”。
場地有了,交易體系如何構建?用怎樣的方式構建?尉文淵試圖超越已經使用計算機的納斯達克,建立一個計算機自動交易系統,一并完成信息傳輸、信息披露、交割清算。不到半年時間,要完成如此之大的創新,談何容易。
“直到開業的前一天,我們還在做用戶界面。”尉文淵記憶深刻。
也許又是巧合,就在這個時候尉文淵偶遇上海財大信息系的朱快蕾老師,正是朱老師組織信息系的老師和同學,包括上海財大助教謝瑋和劉蘭娟夫婦,一起開發了上交所第一套計算機交易撮合系統。
“‘時間優先,價格優先的基本交易規則是明晰的,但人家做編程之前我需要向人家提供整個交易流程的設計規劃。”尉文淵舉了一個例子,負責編程的謝瑋提出一系列問題:股票代碼如何設置?編碼規則是什么……當然,這些具體問題都要有規則,如果開始不為未來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那交易所走不了幾步就需要回頭解決“歷史問題”。
尉文淵舉了一個例子,股票代碼6開頭、6位數是受上海電話號碼升位的啟發,這樣的股票代碼編制一直延續到現在。“當然,還有標準化的證券買賣委托單、交割單也是我們借鑒當年的銀行儲蓄單據設計出來的。”這樣一點一滴地拼,一點一滴地湊,在極其短暫的時間里,尉文淵他們硬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他們自己都不曾想象過的圖畫。
1990年,中國還處在物資短缺的時期,很多東西都是定量供應。當時籌備上交所的時候,電話號就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電話終端的數量對交易所非常重要,但當時上交所只申請到了30個電話號碼。
怎么辦?朱镕基來了,距離上交所開市還有16天。1990年12月3日,朱镕基來到浦江飯店視察交易所的籌建情況。正是這次視察,朱镕基責令上海市政府全力以赴支持交易所建設,包括申請電話號碼等等。“多虧是12月3日朱镕基來視察,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尉文淵說。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如期舉行,朱镕基以及北京趕來的人民銀行領導出席,而那個如約前來的香港大型貿易代表團也站在出席典禮的人群當中,當開市的鑼聲敲響,全球唯一的股票電腦撮合系統跳出第一筆成功交易的結果之后,“電腦技術人員都跳起來了”,而尉文淵卻因為一雙不合腳的鞋磨破了他的一只腳,發著燒敲響了開市第一鑼。
現在,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不斷豐富,成為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驟然提速, 2019年7月上交所科創板開市,建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再下一城。
(本文為《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的報道)
編輯:孫庭陽 suntingyang@ceweekly.cn? ?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