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光遠 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
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的日期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為期5天。會前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的日期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為期36天,中央工作會議舉行的時間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7倍,的確為全會做了充分準備。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理解,何以5天的全會能開得那樣成功。
中央工作會議于1978年12月15日散會,18日就要舉行三中全會。不是中央委員的人要離開京西賓館。曾濤、胡績偉和我等少數幾個“非中央委員”留下來了,仍住在原先的房間沒有動。
12月15日是個星期五,周末我回家休息了兩天。在回家前我已經知道三中全會的議程,18日是閱讀學習文件和傳達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三位中央領導人的講話。議程上當然不會說參加了工作會議的人可以不閱讀文件,但事實上聽過那三個講話,又在14日、15日兩日討論過那幾個講話的人,18日能自由支配時間。
12月18日星期一我回到京西賓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那個三中全會參加者和列席者的名單。從這張名單知道,十一大選出的333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中,有6位已經去世,他們是郭沫若、羅瑞卿、彭紹輝、王錚、林李明和謝正榮。前4位我熟悉,后兩位不熟悉。
在余下的327人中,又有25人由于種種原因經中央決定不通知他們到會。這25人是:河北的王國藩,黑龍江的于洪亮,福建的江禮銀,河南的耿其昌、杜學然、杜昕,陜西的吳桂賢,遼寧的蔚鳳英,吉林的馮占武,云南的七林旺丹,新疆的賈那布爾,解放軍的劉興元、孔石泉、任思忠、劉光濤、黃榮海、江燮元、陳先瑞、吳忠、張積慧,中直機關的曹軼歐,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的劉建勛、郭玉峰、解學恭、鐘夫翔。327人減25人,余數是302人。
這張名單上因事、因病請假的有21人。實際出席三中全會的中央委員169人,占中央委員201人的84%,大大超過法定人數。開這個三中全會的目的是對中央工作會議準備好了的事履行合法手續,所以這個名單很重要,會議準備的名單就比中央工作會議搞得嚴密多了。
這張名單上列為列席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9人。包括宋任窮、黃克誠、黃火青、胡喬木、韓光、周惠、王任重和習仲勛等,都是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建議增補為中央委員會的人,而且一旦全會通過增補他們成為中央委員,他們便成為既有發言權、又有表決權的出席者了。
曾濤、胡績偉、楊西光和我,可能還有別的很少幾個人都不是中央委員,但因有可能工作需要,中央工作會議散會后沒有離開京西賓館,無以名之,就叫作非正式列席人員吧。非正式列席人員沒有上名單。我注意到毛主席著作編委會辦公室的李鑫等人似乎沒有留在京西賓館。
在12月18日上午我看到的三中全會分組名單按工作會議的6個組分組,各組召集人不變,原來在組內的中委不變,各組人數比以前只略多一些,西北組從原來的35人增加到44人,加上宋任窮、王任重兩位正式列席者共46人,沒有上名單的我,就自動按照老規矩仍去西北組聽會。
會議以12月18日整天閱讀中央工作會議文件和傳達閉幕會上鄧小平、葉劍英和華國鋒的講話。
這次中央全會沒有作主題報告。從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三位中央領導人講話的內容來看,鄧小平的講話由于精辟地、全面地論述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任務和組織問題,出席者都知道它實際上就是這個全會的主題報告。
18日晚上,在京西賓館舉行三中全會第一次大會。大會上華國鋒講了這個會議的開法、會議的議程等。這些話是他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已經講過的那些。他的講話很短,從內容上看很明顯不是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9日各組繼續看文件,西北組首先開始討論。從20日到22日各組進行討論。我的印象,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增補陳云為黨中央副主席這件事,都是在一天的大會上表決其他問題之前通過的。我記得三中全會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開了大會,其余都是分組會。
三天分組會的內容,概括起來有四條:第一條是原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中委們以發言的形式向未參加會議的中委們介紹中央工作會議的情況;第二條是所有出席者都對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中央領導人的講話表態,對全會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表態,對中央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名單表態;第三條同中央工作會議一樣,對“兩個凡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平反冤假錯案、康生問題等發表意見;還有一個,即第四條便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草稿表態并提修改意見。
三天分組會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是會上不再有不同意見的討論。會上對汪東興和有些同志繼續發表了一些批評意見,并揭露了一些中央工作會議還沒有揭露出來的新情況。
最后一天晚上舉行了大會。大會首先通過關于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原則通過兩個農業文件和1979—1980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通過全會公報。在增補前,三中全會的正式列席人員還沒有表決權,增補通過后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時他們就有表決權了。
選舉結果,候選名單100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全部當選,并選出第一書記陳云,第二書記鄧穎超,第三書記胡耀邦,常務書記黃克誠,還有副書記11人、常委23人。陳云當選后在會上發表了講話。
舉行三中全會的過程中沒有什么事要我做,簡報很少,6個組的簡報加在一起只有中央工作會議的一個組那么多,閱讀簡報不花太多時間,我過了5天比較輕松的日子。
另注:在三中全會期間,我忽然想起了一件本來想做的事,那就是為了修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大樓,我們派了杜干全副秘書長去香港考察。回京后他帶回一份關于九龍元朗一個房地產商的賣房廣告。這個廣告引發了我的一個想法:在深圳修建類似元朗廣告上那種住宅,再把這些住宅賣給九龍的居民,同時放寬羅湖邊境對成為這些住宅主人的香港、九龍的人的進出境限制,簡化手續。這樣,深圳土地由于離市場遠近而產生的級差地租與香港九龍掛起鉤來,能夠大大提高深圳的地租,使得我們成為社會主義的“地主”,坐得其利。
習仲勛當時是廣東省委第一書記,有一天晚上,我去他的房間談了我的想法。他聽了很感興趣,讓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焦林義(他沒有參加中央工作會議,但是出席了三中全會會議)帶了秘書來找我,聽我的意見并做記錄。后來我得知習仲勛、焦林義回廣東后,把我的意見向下做了轉達。我的建議是深圳建立特區的來源之一。當然這是一件與三中全會沒有關系的事情,我講這件事,只是表明那時我比較空閑了,而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我是不會想到去做這樣的事情的。
(摘編自于光遠著《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臺前幕后》一書)
編輯:王紅茹? wanghongru@ceweekly.cn? ?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