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劇目之一,《在遠方》以小人物命運反映大時代變遷,聚焦中國快遞行業發展。
全劇開篇以“還珠格格引爆收視率”“澳門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第22屆萬國郵政聯合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等一連串新聞播報信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瞬間把觀眾拉回到20世紀90年代。緊接著,一場巧妙躲避郵政稽查的戲碼上演。
郵政稽查的對象是快遞公司。底層快遞員姚遠(劉燁 飾)為了躲避國營郵政稽查,主動“搭訕”載送兩個女孩路曉鷗(馬伊琍 飾)和霍梅(曾黎 飾)回家,以她們為擋箭牌逃過檢查,將報關單順利送達。恰巧路曉鷗是國營郵政稽查隊負責人路中祥的女兒,為了換取更多信息,姚遠主動接近路曉鷗,二人的命運就此聯系在一起。
郵政稽查是由國營郵政主導的。在中國郵政內部,大家對是否繼續夜查行動產生分歧。以路中祥為代表的老郵政人堅決要求繼續稽查行動,年輕一代郵政人則主張商業信函逐步向市場開放,不應該壟斷經營,應該撤銷夜查行動。國營郵政與快遞公司之間矛盾凸顯,新舊觀點發生碰撞,隨著互聯網崛起而誕生的快遞行業在夾縫中求生存。以姚遠為代表的快遞員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艱難的生存環境、可觀的利潤空間讓他們嘗盡了快遞行業起步期的酸甜苦辣。
在宏大的敘事背景下,姚遠與路曉鷗這對人物關系也隨著時代變遷發生變化。姚遠的人物設定是孤兒出身,在福利院長大,是一名基層快遞員,酷愛讀書、聰明正直、敢打敢拼,為了拓展業務,一路披荊斬棘,展現出極強的奮斗精神。路曉鷗的人物設定是心理學研究生,高冷睿智、善良執著,代表著自強、獨立的女性。因為郵政稽查,兩人陰差陽錯相遇相識,姚遠主動接近路曉鷗是為了得到更多稽查信息,彼此關系剛開始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基于這一目的,姚遠找借口帶路曉鷗去了自己小時候待過的兒童福利院,希望她幫助孩子們治療心理問題。在此,路曉鷗偶然得知姚遠是孤兒,并對他產生了好奇和疑問,開始主動了解和詢問關于姚遠的一切。
從目前劇透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姚遠從基層快遞員,幾經沉浮最終成長為快遞企業家。通過姚遠的創業之路,觀眾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時代的機遇、改革的力量對于普通人命運的改變。該劇故事時間跨度約20年,其間快遞行業發展與互聯網行業發展相伴相交,正是這些普通人,在夢想的感召下,成就了這個美好的時代,劇集以普通人的命運展現中國20年來的發展巨變。
該劇具有濃厚的年代氣息,如劇中出現的“BP機”“快譯通”“IC卡”“報關單”等道具;《流浪者之歌》《最美》等音樂;以及姚遠微卷的發型、路曉鷗的白色衛衣、霍梅的“長筒襪”等服裝造型,都是那個年代的流行元素和時代標志,瞬間勾起觀眾回憶,產生情感共鳴。
此外,該劇還通過路曉鷗這個角色涉獵了心理咨詢行業的內容。在時代巨變的背景下,人們的心理是否跟得上社會變遷的步伐,是實際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展現時代、行業飛速發展,另一方面觀照人們的心理健康,這也令該劇充滿了人文關懷。
《在遠方》秉持“小人物、大時代”的創作思路,以普通人的命運折射國家發展、行業更迭、個人夢想。相信后續劇情將帶領觀眾重溫20年時代變遷,感受偉大時代賦予我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