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摘 要:當前,綠色環境發展已經是社會發展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發展模式,黨的十八大特別提出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昌吉市要做引領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就必須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為推動力。本文簡要從昌吉市空氣質量、水質量、噪音污染等方面來進行實證分析,探索昌吉市綠色發展實踐的經驗和制約因素,以及如何進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展開論述。
關鍵詞:綠色環境發展;發展潛能;環境保護
一、昌吉市綠色環境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昌吉市已成為西部地區重點培育的新的增長極和重要能源戰略基地之一,將逐步打造以北部空港物流,中部城市服務性三產南部電子信息產業、公鐵聯運現代物流的大三產格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金融、信息產業、會展產業、總部經濟、現代中介服務、臨空經濟等相關配套產業,全力將昌吉市打造成為烏昌地區的“CBD”以總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的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中心,輻射帶動三工八鋼工業園、新疆(昌吉)亞歐國際物流園、大西渠閩昌工業園三個園區實現快速發展,“一區三園”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昌吉國家高新區成功獲批自治區兩化融合實驗區,在116個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上升至第76位。全市外貿方式向對外承包、邊境小額貿易、加工貿易等多樣化方式轉變,進出口產品逐年豐富。
2.環境治理,空氣質量、水資源
在環境治理、空氣質量、水資源方面,昌吉市始終圍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推行“清新空氣”計劃,啟動實施清潔能源熱力改造工程項目,新建天然氣熱源,陸續關停4家供熱企業15臺825蒸噸鍋爐,采取新建天然氣集中供熱鍋爐和改造熱交換站方式保障冬季集中供暖。按照生態宜居、精致精細的發展理念,選擇3個鄉鎮、5個村繼續實施特色鄉鎮和中心村建設,選擇17個基礎條件較好的自然村實施凈化、綠化試點工作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扶持政策向鄉村傾斜、現代文明向鄉村輻射,全力打造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
在水資源方面,昌吉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市區東部的頭屯河與市區西部的三屯河兩條河流。通常情況下,河床干涸河水均引入人工防滲干渠,由于頭屯河為穿城河流,因此四個斷面按枯水期、豐水期。近年來,昌吉市對頭電河的綜合整治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三屯河河道采砂實現全面禁采停售。三屯河河道兩側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地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質狀況保持穩定。
二、昌吉市實現綠色發展存在問題
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空氣質量改善壓力巨大。目前我市供熱現狀是燃煤鍋爐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供熱為主,但集中供熱企業的燃煤鍋爐均位于城市建成區以內,這些燃煤鍋爐污染排放都不達標,冬季采暖期的燃煤鍋爐在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煙塵顆粒物等污染物,對冬季空氣質量的惡化造成很大影響。機動車數量大幅增加,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排放量,機動車尾氣的主要污染物為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PM2.5等,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土地資源緊張。昌吉市中低產田較多,農業工作方法更新不足,平原農區水土流失情況存在;同時礦產資源在開發和利用時,存在只開發不保護的情況,致使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生態環境承載力逐步減小。昌吉市目前正處于城市高速擴張期,建成區面積、常住居民人口和流動人口數都在快速增加,文化機構設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服務供給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供需的矛盾,城市快速擴張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另一方面,由于缺水,部分土地不能開發和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資源的閑置。環境保障能力不足,體制機制建設有待提高。此外,飲用水安全保障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水源地上游或周邊存在著工業項目,部分水源地受面源污染影響較大;應急水源建設不足,城市供水風險及應急管理能力還需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仍然存在,水質安全難以保證,農業和農村私自開采地下水、水污染問題未得到有效管控,監管體系滯后、監管能力欠缺、監管不到位問題任然存在,違法查處整治力度不強,農業用水壓力增大。
三、昌吉市綠色發展的對策
1.優化能源結構,降低能耗
必須在能源生產、輸送、消耗各環節強化節約意識,改善能源使用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合理的能源價格機制,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降低GDP能耗,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一是采用先進技術、工藝,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能耗終端消費企業的能耗。通過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增加研發投入,改進技術裝備水平,降低能耗大戶的單位GDP能耗。二是改善能源使用結構。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占到相當大的比重,火電本身就是高耗能企業,必須改變倚重煤炭的能源模式,多管齊下,通過天然氣、風能等途徑,優化能源結構,節能降耗。
2.以環保制度為手段,加強控制
(1)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源治理力度。當前,昌吉市基本形成了“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格局。為此,必須嚴格執行相關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排污的工業企業加大管理力度,實行污染物排放監督的定期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重點煤炭消耗企業的脫硫除塵設施改造,安裝在線監測儀,督促企業加強自身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確保排放達標率。
(2)在水環境保護方面。一方面要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重點是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定期對水源地水質進行檢測,并不定期地進行監測檢査,及時發現可能造成水源地水質污染的違規建筑物、工廠、排污口等,并予以盡快妥善解決,確保飲用水安全;另一方面,根據水質功能的要求,對相應的排污單位進行監控和管理,努力使水質達到與其水質功能相對應的要求昌吉市屬于水資源匱乏的區域,因此要繼續做好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大幅提高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率,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強化源頭防控,城鄉統籌、水陸統籌、河湖兼顧,對河流湖庫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管理。
3.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與保護
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時要逐步解決好固體廢棄物的妥善處理間題,尤其是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一方面要做好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的規劃,完善各類固體廢棄物收集清運制度,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爐在垃圾處理過程中,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有毒有害氣體對空氣環境的影響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做到垃圾分類收集整理,根據其各自的屬性進行循環使用、再利用,做好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與保護工作
4.加大力度進行綠化建設
要加大力度進行城市綠化建設,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化模式,加強沿路綠化、公園、游園、單位以及小區的綠化建設,以美化城市環境,營造綠色氛圍,凈化空氣。打造生態濕地保護區。建立國家和區、州、市四級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啟動實施濕地生態保護貫通工程,結合鄉鎮規劃,積極申報國家濕地保護和恢復項目。
總而言之,昌吉市的綠色環境發展之路還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將面臨諸多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但是作為新疆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實現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就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關注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和人的和諧發展,使昌吉市實現綠色環保的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尚金城.環境規劃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3-90
[2]海熱提.環境規劃與管理[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8(第一版):39-88
[3]吳舜澤、徐毅、王債.環境規劃:回顧與展望[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4(第一版):345-349
[4]徐長久、萬玉山、馮俊生、李定龍.我國環境規劃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M].煤炭技術,2007.2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