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玉
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農村黨員發展工作情況,研究探索新形勢下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新途徑、新辦法,萊州市委黨校調研組對全市農村黨員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統計,梳理了發展黨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萊州農村黨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萊州市把農村黨員后備隊伍建設作為提升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突破口,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嚴格控制質量,加強實踐鍛煉,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農村發展黨員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農村黨員結構進一步得到了優化,人員素質也有所提高,但農村發展黨員存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1.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幾年萊州發展的農村黨員隊伍整體上年齡老化、整體素質偏低,黨員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從年齡結構上看,35歲以下青年黨員所占比重不斷下降,60歲老黨員所占比重不斷提高。相當一部分村莊老黨員比例超過60%,個別村莊黨員平均年齡甚至超過60歲。
從文化結構上,黨員隊伍多以低學歷為主,大多初中學歷及以下,致富思路不開闊,新知識、新技術較為缺乏,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強。
從農村人口結構上看,大量農村青年外出上學、務工經商,留在農村18 歲至40歲以下的青壯年大量減少,50歲左右的都成了村里的年輕人,使相當一部分農村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成了無源之水。
2.農村黨員發展培養機制嚴重滯后
萊州農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源頭不足,歸根結底在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機制的嚴重滯后,農村發展黨員的工作責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一是有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村支部書記不重視發展黨員工作,甚至是刻意對上級要求發展入黨積極分子的事情進行壓制、擱淺,根本原因在于權力熏心,害怕“培養了苗子,失掉了位子”。
二是農村群團組織不健全,本來應該充分發揮作用的“推優”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實行,因而一些優秀的群眾不能被推選出來。
三是發展黨員工作貴在黨員的廣泛參與,但在許多村莊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選拔時黨員根本沒有參與的機會,或者根本不愿意參與,因而使得黨組織在選拔入黨積極分子時視野受限,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農民沒有及時納入黨組織的培養范圍。
四是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對于一些長期不發展黨員、亂發展黨員、發展黨員擅做主張的村支部和支部書記,缺乏嚴苛必要的問責措施,即使目前已有一些措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3.廣大青年隊伍入黨意愿下降、政治熱情不高
青年農民現在生活壓力巨大,養老養小、養房養車,因而大多外出務工經商、賺錢為大。少數在家的也是從事養殖、種植,無力分身分心,全心全意搞經濟,對入不入黨沒有格外的熱情,加之有的黨員先進意識淡化,服務意識淡薄,沒有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很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降低了黨員在群眾心中的威信,使得一些優秀青年對入黨缺乏真正意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黨員青年隊伍的質量和活力。
二、加強農村發展黨員的對策及建議
黨員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不僅影響到黨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聲譽,更是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的長遠發展。在農村一線為黨組織吸收新鮮血液,充實黨員隊伍,必須解決好“后備不足”、“素質不高”、“結構不優”、“經驗不足”、“源頭不活”等問題。
1.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儲備機制,破解“后備不足”問題
萊州農村黨員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匱乏,可供黨組織挑選的優秀對象太少,因此,必須首先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儲備機制,抓好入黨積極分子后備隊伍建設。
萊州市委組織部要明確規定每個村莊黨支部每年入黨積極分子最低數量,原則上應該不少于3名,當然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組織部要恰當制宜地根據標準進行適當調整。對落實發展黨員工作不力的黨支部實行工作責任追究制,對違反發展黨員工作有關規定的行為必須堅決制止、堅決糾正,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同時要重點關注那些能夠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好手、個體私營企業中的青年業務骨干和生產技術能手、村組干部、農村女青年、共青團員及退伍軍人,認真調查摸底,逐人造冊登記。在此基礎上,采取每名黨員聯系1至數名黨外優秀分子的方法,經常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2.實行跟蹤教育并進行動態管理,破解“素質不高”問題
采取市鄉村三級聯動的辦法做好培訓工作。村黨支部主要負責對入黨積極分子后備人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的培訓,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日常所作所為。鎮街黨委主要負責對入黨積極分子的集中培訓,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鎮街組織部門必須實行全程跟蹤,最終成績合格的方可確定為發展對象,并提交市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重點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的培訓,每年盡可能安排2期及以上培訓班次,將黨和國家最新方針政策和指示精神傳達,引導其發黨的聲音,做黨的喉舌。同時建議推行入黨積極分子認可度評議制度,對已確定5年以上但尚未被確定為發展對象的入黨積極分子,黨支部組織黨員、群眾代表重新進行認可度評議,若達不到“雙過半”(同意票數分別達到應到會黨員和群眾代表的半數以上)人數要求,將不再作為積極分子培養。通過跟蹤教育和動態管理,破解“素質不高”的問題。
3.實行素質約談并進行競爭評優,破解“結構不優”問題
擴大年齡在40周歲以下、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農村優秀青年的名額比例,對遴選上來的優秀分子,由組織部門先統一進行全市培訓、理論考試,按照年度評優計劃1:1.5的比例,組織理論考試成績靠前的人員進行素質約談,全程按照公務員面試的標準,考察黨員黨性的堅定性、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了解度、宗旨意識的強弱以及自身素質的高低,最終按照理論考試成績和素質約談成績各占50%的比例折算最終成績,確定擬發展對象名單。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增大年輕農村黨員的比例,擴大高學歷黨員的份額,有效破解結構不優的問題。
4.推進入黨積極分子實踐鍛煉,解決“經驗不足”問題
培養一名優秀的黨員,僅有理論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實踐的鍛煉與磨礪。在培養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到實踐中去鍛煉成長。對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要壓擔子、交任務,使他們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增強黨性意識,堅定黨性修養,激發上進心和責任感,盡快地成長起來。
5.創新發展黨員工作方式方法,解決“源頭不活”問題
發展黨員進展慢、優質黨員儲備人員少,很大程度上在于發展黨員“源頭不活”。全市自上而下各級黨組織必須高度重視,轉變思維方式,創新工作方法,把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納入到考察范圍內,在他們中遴選優秀分子吸納到黨組織中來。
一是對于外出前已經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村黨支部要明確由其培養聯系人負責聯系,定期聯系一次,了解工作情況及思想動態,進行思想教育,幫助提高認識,保證思想不跑偏,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二是加強對外出務工經商的入黨積極分子的管理,要求其至少每半年向黨支部寄回一份思想匯報材料。
三是黨委在審批預備黨員之前,要抓住外出人員回鄉參加支部會議的機會進行談話。如果當面談話確實有困難,可以將談話內容列出書面提綱,郵寄給談話對象,由談話對象書面回答后寄回黨委,作為談話的記錄。有條件的話,可以靈活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電話談話、視頻談話,還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向黨組織匯報思想等方式,打通外出務工人員與黨組織空間距離的“最后一公里”,對他們進行培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