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勞技課程的特點就是讓學生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章郭小學近年來,以省級課題為引領,以學科課程資源為基礎,以教學實踐和勞技活動為兩翼,將學校辦學特色和勞技實教育緊密結合,確立了“幸福勞技”的辦學愿景,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知行合一。孩子們養成了勇于探索、敢于動手創新、勤于勞動的良好習慣。
一、合理開發勞動資源,拓寬實踐活動渠道
1.努力拓展校內資源,實現學科整合
學校將學科教學資源和勞動實踐有效結合起來。例如語文學科可以“勞動”為主題,進行經典詩歌的誦讀,故事的演講,課本劇的表演等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讓他們體會到勞動最光榮的道理;音樂課上,可以教唱勞動題材的歌曲,還可以欣賞勞動號子,幫助兒童體驗勞動的樂趣;勞技課按照課程安排踏實上好紙工、木工、金工類的課程,提升兒童手腦并用的能力;美術課上以“手工編織”和“剪紙”為特色,同時開展剪紙、沙畫、手工制作等活動,促進學生美育和勞育共同發展;科學課上,把植物和動物的相關知識和平時的勞動過程有機結合,激發思考,讓勞動和科學交互滲透。學校還利用“國旗下活動”以及勞技節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個人才藝展示,為學生搭建一個設計自我、發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激發起無休止成功的欲念,為勞技活動的開展提供不竭的內在動力。
2.積極開發社會資源,拓展學生視野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校園,積極拓展校外資源,把勞動教育和民族文化、科普教育等融為一體,滲透到活動當中,定期開展義工活動,幫助鰥寡孤獨老人;定期走進養殖基地、種植基地、編織工廠,進行參觀、考察、調查以及動手實踐活動。例如開展“走出校門,感受家鄉變化”的實踐活動,通過他們觀察,走訪等方式了解家鄉環境、建筑、景觀等發生的變化,激發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感情。帶領孩子們走進種植基地,觀察植物的長勢、探索提升產量和質量的科學方法,讓他們在勞動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悅身心。
二、抓實勞動技術教育,引領全面發展
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重視勞動教育。因此我們在勞動技術教育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豐富兒童的勞動知識,提高兒童技能,激發兒童的勞動情感。我們在抓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著力做好下面兩點:
1.激發勞動樂趣,豐富知識提升技能
勞技課注重手腦并用、知能合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上好這門課,我校專門配齊配足了專用教室和設備。每年新生入校,我們都組織兒童參觀農具廳和成果展覽廳,讓他們徜徉在傳統農具之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知農耕時代祖先們的聰明才智,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成果展覽廳,孩子們被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吸引力,這些作品都是歷屆學長們留下的手工杰作,作品上標有姓名和時間,教師解說時的優美詞句和自豪的語氣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促使他們也努力學好勞技這門課程。
每節勞技課上,教師都先投影出示相關的勞動成果,引導學生欣賞,以期激發兒童主動參與勞技學習的欲望,然后在教師指導下或者自主查閱相關資料明確相關的知識和要求,到手實踐,嘗試進行制作,通過手腦并用,掌握相關勞動技能,養成勞動意識和良好的勞動習慣。于此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種植和養殖實踐,引導學習進行觀察,了解動植物生活習性,澆水施肥、喂食治病等多方面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撰寫觀察日記。不但為孩子們解決種植和養殖等方面的困惑,而且使孩子們明白了一些科學道理。激發了孩子們在勞動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樂趣,更讓兒童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2.創設勞動基地,促進勞動技術成長
培養學生勞動意識,促進兒童技能的提升,需要把課內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才能知行合一。我們學校的花圃、菜園還有養殖園成為全校同學的課外勞動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師生進行義務勞動并開展蔬菜和花卉種植以及管護評比活動,還有小動物認養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樂趣。通過勞動實踐孩子們認識了很多植物,學到相關的管護知識;認識了很多動物,還學會制作昆蟲以及植物標本,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我們還積極構建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和寶祥農業產業園、仙羽制衣、曉強飯店、凱信家具等達成共識,就種養殖、縫紉、烹飪以及編織等項目上給予學校以支持,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和實踐機會,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田園、工廠;走進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將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發展自我,提高能力。
內容豐富,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勞技教育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幫助兒童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鍛煉了他們動手實踐能力,促進了兒童手腦并用,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體驗中獲得了提高。勞技活動已經成為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