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古詩詞之美在于字里行間,學習古詩詞可以很好地欣賞美、體會美,其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而且也有利于學生體會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而初中語文作為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重要陣地,必須促使其教學效果得到優化?;诖耍疚膹摹凹訌娮衷~句的理解”“聯系生活感悟詩詞情感”“發揮想象進行擴寫”三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展開策略,以期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字詞理解;想象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古代文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詩詞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一直作為重點存在,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很多初中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因為畢竟古詩詞用的都是文言,和如今的白話文相差很大,如此就需要教師為其掃清字詞句的障礙,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還能夠聯系一定的生活背景體會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一定的擴寫,以求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果。
一、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古詩詞中的語句有很多和今天的用法不太相同,其載體為古代漢語即文言,有許多不常見的生僻字或者多義字等等,容易造成學生閱讀理解上的困難。學生也普遍反映古詩詞大多是不好懂的,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必須先將字詞句障礙排除,掃除閱讀理解道路上的絆腳石。這樣學生才能弄懂全篇詩詞的意義,理解整篇詩詞的主要脈絡,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其思想內容進行體會,在流利的朗讀中達到背誦的程度,否則是不會得到最佳效果的。
例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的許多字詞都是學生難讀難理解的,如罥、突兀、大庇、俱等等。有的學生甚至連讀音都不太清楚,所以說這些字詞是學生理解詩句的絆腳石,不理解字詞自然無法理解詩句的含義。因此,在教學這篇古詩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查閱字典,給生僻字正音,做到會讀,如罥讀作juàn,意思為“掛,纏繞”;然后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參考書,找到一些字詞的解釋,如突兀為高聳的樣子,大庇就是全部遮蓋、掩護起來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更加順利地翻譯出每一句詩的意思,達到初步感知詩意的目的。
二、聯系生活感悟詩詞情感
在初步理解詩意,知道一篇古詩詞講了些什么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多古詩詞都是作者生活經歷的濃縮,反映了作者一段時期的心境,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只有理解了作者在古詩詞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夠更好地和作者產生共鳴,才能夠真正走入古詩詞中,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雖然我們現在的年代離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遠了。但不變的是生活,生活中人與人的情感交流是不變的。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古詩詞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詩詞所含深意。
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映了在安史之亂尚未平息的背景下作者困苦的生活,作者借自己的困苦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疾苦,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學生生活在富足安康的時代,很難對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有深刻的感受。在教學這首古詩時,為了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關于我國古代人民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的視頻和圖片,以視覺和聽覺的結合使學生聯想當時生活之難,從而能夠設身處地理解杜甫那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而且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將古今生活進行對此,聯系自身的生活來對這首古詩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積極作用。
三、發揮想象進行擴寫
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表達與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理解、體會古詩詞時,也可以要求學生對古詩詞進行一定的擴寫,這需要學生發揮一定的想象力,所以也十分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對古詩詞的思想情感進行了感悟以及和作者產生一定的共鳴之后,學生也會產生各自獨到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進行一定的寫作小練筆。
例如,在講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古詩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之擴寫成一篇白話文,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在擴寫時,需要注意的是應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然后就可以確定寫作的切入點,根據自身的愛好和感受擴寫了。而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渲染秋日的凄冷和茅屋的破舊,營造更加凄苦的意境,為后面的感情描寫做好鋪墊。在學生發揮想象完成擴寫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展示、互評等,獲取反饋,進行自我反思歸納,從而修改自己的寫作,使之更清晰、更鮮活。這樣,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在古詩詞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做好古詩詞教學工作,不斷促使其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的優化,引領學生通過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中華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高瑛輝.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9,16(07):85.
[2]朱志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提升路徑[J].名師在線,2019(1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