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王逸
當地時間14日,印度外長蘇杰生出席《印度快報》紀念活動,并就印度外交政策發表演講。他表示,國際秩序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美國民族主義、中國崛起、英國“脫歐”、全球經濟再平衡等經常被拿來作為世界巨變的例證,實際上,變化正在世界各處發生。
蘇杰生說,世界格局在變,印度的伙伴關系也在變。對印度來說,美國或者中國的重要性遠超以往。在全球態勢變化之際,追求國家利益并不容易,但不得不這么做。印度崛起的真正阻礙并非來自世界,而是其內部的教條僵化。
在回顧印度獨立以來的外交政策歷程時,蘇杰生總結出6個階段。他說,第一階段到1962年為止,位于這一階段末尾的印中戰爭“嚴重損害了印度的地位”。蘇杰生多次提到這場沖突,他認為,被中國打敗是該國當時的“黑暗時刻”。第二階段從1962年到1971年。第三階段是1971年到1991年,其中的一大背景是中美建交,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改變。第四階段的特點是蘇聯解體,世界進入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而隨著美國發現自己難以維持單極體系后,印度外交進入第五階段,新德里發現與不同強國在不同問題上合作的好處。印度可以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和貿易上合作,同時鞏固與俄羅斯的關系,并將金磚國家變成一個世界主要的論壇。2014年,印度外交進入第六階段,隨著美國越來越具不確定性、歐洲更加內向等變化的到來,印度選擇了更具活力的外交政策。
蘇杰生表示,印度70多年外交實踐的經驗教訓可歸納為在外交政策上需要更多現實主義考量、經濟驅動外交、與多個全球事務參與者接觸、具有冒險精神、正確判斷全球基本態勢等五個方面。
蘇杰生15日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時表示,印中發展友好關系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他說,兩國關系將既包含協作,也包含競爭因素,“之所以競爭,是每個國家在共同的空間里都尋求對自己最好的。但是,如果只有競爭,就沒有國際秩序。因此,每個國家也都選擇合作”。▲
環球時報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