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廷
摘 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提出的重要課題。基于此,筆者通過實地考察研究,為深入查找制約組織力提升和農村基層治理的困境,找準找實對策建議和解決路徑。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基層組織力;基層治理現代化
一、引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斗堡壘。為聚焦“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這一課題,筆者所在團隊深入7個鎮、24個村進行調研,深入查找制約組織力提升和農村基層治理的問題困境,從而找到相應解決路徑。
二、萊西市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引領農村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
(一)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提升組織凝聚力
鞏固黨組織在農村基層領導的核心地位,在以地域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采取條塊結合、城鄉統籌、區域融合的方式,創新“村莊+企業”、社區、園區等3種黨建新模式,不斷健全黨在農村基層組織體系,持續強化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引領。在全市設置262個“村莊+企業(農業市場、合作社)”型黨組織,高標準推進115個農村社區黨委建設,并把創新田園綜合體黨建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大力推動田園綜合體黨組織及領導體系設置、作用發揮、區域共建等制度機制創新,有效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二)創新干部選拔培育,提升組織領導力
圍繞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立足干部工作實績和日常表現情況,看實績、看擔當、看潛質,調整優化全市干部隊伍,特別是涉農單位、鎮街黨委領導班子。著力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重點從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經商務工人員等優秀人才中,摸排村“兩委”目標人選。將村“兩委”干部培訓納入全市干部教育主體班次,對4 200余名村“兩委”干部進行集中輪訓,有效提升農村干部適應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能力水平。
(三)創新黨員隊伍管理和人才服務,提升組織示范力
始終將農村黨員隊伍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不斷健全發展黨員全程記實制度,嚴把黨員入口,依托萊西黨史館、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舊址等“一館六區”資源,打造7個黨性教育基地,累計教育黨員4.6萬人次。圍繞實施鄉村人才振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人才集聚平臺,引進中科院青能所、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等10家國字號科研院所,設立北航動力實驗室等9個高端科研平臺,新增“千人計劃”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32名重點高層次人才。
(四)創新基層保障機制,提升組織驅動力
堅持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不斷健全與鄉村振興目標相適應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市鎮兩級財政每年投入5 099.2萬元,確保每年村均財政補助經費達到10.11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報酬超過上年度農民可支配收入的2倍。2017年以來,以開展“強基固本村村行”活動為抓手,選派近3 000名干部,組成861個工作組,深入村莊走訪3.4萬人次,解決問題3 700件,考察培養農村干部1 800名。2018年,組織開展“鄉村振興村村行”活動,暨選派鄉村振興工作隊,實施“雙百引領”工程,選派1 722名市直干部進鎮入村開展工作,精選107名干部脫產進駐107個村,配套2 200余萬元財政資金,助力鄉村振興。
三、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引領農村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
(一)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
調研發現,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中仍存在“四個不足”問題。一是適應發展能力不足。當前,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年齡老化,部分農村黨支部書記思想固化、思路狹隘、工作方法滯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制約頭雁作用發揮。二是監督管理力度不足。總的來看,村級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農村干部違紀違法現象仍然突出。三是激勵保障不足。調研發現,村黨支部書記待遇報酬達到了上年度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但其他村“兩委”干部待遇報酬普遍較低。姜山鎮大河頭村“兩委”及工作人員共有12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年工資37 600元,村“兩委”成員人均16 000元,其他工作人員領取誤工補貼人均12 800元;村莊有內外資企業14家,其他村民在企業打工的月工資最低3 000元,一年最少收入36 000元,而且企業都給入養老保險。有的村干部說,“當個干部,操這心操那心,還不如在企業打工省心,累死累活,還不如扛起鐵锨一天一百二。四是后備干部儲備不足。農村黨員老齡化、人才流失較為嚴重,村級后備干部面臨無人可選、無人可用問題。
(二)黨組織凝聚群眾作用發揮不到位
黨組織在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不到位”。一是服務凝聚群眾不到位。黨組織對農村經濟社會生產組織形式變化主動適應不夠,在團結凝聚群眾方式方法上缺乏創新。二是基礎保障不到位。萊西市財政補貼村級運轉經費村均達到了10.11萬元,只能滿足村干部待遇報酬、日常辦公經費支出,村黨組織在服務群眾、興辦公益事業時,仍存在資金不足問題。三是村級配套組織建設不到位。目前,村級團組織和婦聯組織作用發揮不到位,社會化服務組織較少,導致村級服務過多依賴村“兩委”。店埠鎮黨委組織委員孫娜介紹:“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上過高中,在學校基本上都發展成團員了,村里已經不怎么發展團員了。”
(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不健全
調研發現,在組織力提升引領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三個弱”。一是村莊發展能力弱。村莊發展面臨一沒土地、二沒資金難題,致富路子難找,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萊西市861個行政村中,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莊45個,占5.2%,村集體收入3~5萬元的村莊287個,占33.3%。二是群眾參與意識弱。黨員干部普遍反映,現在群眾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村級事務關心不夠,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認識不足、動力不強、渠道不暢,部分村民法治意識弱,制約其有效參與村莊治理。三是黨組織矛盾化解能力弱。在農村發展進程中征地拆遷、土地承包、干部作風、村“兩委”換屆等引發的矛盾日益顯現,黨組織在化解矛盾時缺乏有效抓手,政策宣傳不到位,纏訪鬧訪問題較為突出,對村級和諧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四、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對策
(一)抓實“三支隊伍”,強化基層治理人才支撐
一是強化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村黨組織書記選拔、教育、管理、監督、激勵“全鏈條”管理機制,著力推動黨組織書記發揮“頭雁”作用。加大從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經商務工人員中選拔村黨支部書記力度,建立村莊“賢才能人”臺賬,壓實鎮黨委、村黨組織幫帶培養責任。探索實施村主職干部職業化,健全村黨支部書記待遇報酬差異化保障機制,加大從村黨組織書記中推選“兩代表一委員”力度,持續推進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考取鄉鎮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強化黨員隊伍建設。探索實施發展黨員答辯制,提高發展黨員質量,著力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問題。結合民主評議黨員,建立健全黨員承諾踐諾機制,推動項目化黨建,指導村莊黨支部年初確定黨建和發展項目,積極發動黨員認領,深入推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深化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機制,推動黨員與村莊貧困群眾等重點人員結對,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強化第一書記、工作隊隊伍建設。著力推動市鎮村三級工作力量統籌,綜合考慮派出單位職責、機關干部專業背景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大向軟弱渙散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隊力度,為每名第一書記和每個工作隊提供配套資金,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撐,支持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開展工作。向每個村莊選派至少1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助各村打基礎、補短板、抓規范,實現鎮村黨組織工作全覆蓋。
(二)創新“三項機制”,強化基層治理保障支撐
一是創新財政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保障村級組織運轉投入力度,并建立定期增長機制,確保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二是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創新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發展路徑,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整合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推動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創新田園綜合體等黨建新模式,著力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創新“黨組織+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土地運營模式,加快推進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國家級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推動農業規模化、特色化,增加農業生產效益。三是創新村級配套組織培育機制。繼承發揚“萊西會議”精神,不斷加強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加大產業協會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力度,在主要經濟作物種植村,每村至少成立1個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改進種植技術、產品營銷、生產物資配置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黨支部成員與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層交叉任職。
(三)完善“三項制度”,強化基層治理制度支撐
一是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治理整頓常態化。確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逐村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治理整頓責任人、整頓措施、完成時限,確保實現整頓轉化、鞏固提升。二是基層治理參與主體多元化。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組織發動群眾功能,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暢通參與渠道,完善村民參與決策議事機制,不斷增強村民參與意識,提高參與治理能力水平。三是村級管理規范化。進一步規范“四議兩公開”議事內容、議事形式、議事程序,將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實施情況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和基層黨建考核重要內容,推動制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