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武
摘 要: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曾指出:“理論教育是根本,知識教育是基礎,黨性教育是關鍵。”闡明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即黨性教育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訓實效性最為關鍵的衡量指標,而黨員干部又是黨性教育的排頭兵。因此,本文從分析黨員干部教育的問題與原因入手,就如何做好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一些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教育培訓;黨員認知;溝通不暢
一、引言
如何提高教育培訓質量,是每個單位都繞不開的話題與責任,教育培訓是提高干部職工思想政治素養、業務素質、單位實績的重要手段,單位情況不一,方式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別,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性的內容可以挖掘。以富陽區財政票據管理中心為例,單位黨員干部占比73.89%,黨員基數大、占比高,黨員結構老年化,中青年干部比例不足現象非常顯著,單位35周歲以下只占比11.63%,45周歲以上占61.39%,這也是周邊單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因此,如何精準施策,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好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意義非凡,任重而道遠。
二、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一)認識不到位
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思想認識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老黨員,認為抓具體業務才是單位的主要任務,業務工作忙、任務重,抽不出時間來學習,沒有把教育培訓擺到合適位置。有的黨員干部滿足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安于現狀,缺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的黨員認為學習是年輕人的事情,年紀大點可以不學,影響了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有效開展。
(二)溝通不順暢
教育培訓需要單位與黨員進行溝通交流,缺少交流往往會造成教育培訓的片面性,從而影響黨員的獲得感。如單位在沒有征求黨員意見的情況下,認為現在信息獲取渠道廣泛,減少了報刊的訂閱量,有些黨員會抱怨:黨員的經費可訂閱或購買用于開展黨員教育的報刊、資料等進行學習,但黨組織連份報紙都沒定,更不用說教育培訓了。黨員的思想、困惑和訴求不能得到充分表達與認可,繼而導致其對黨組織產生疏遠感,間接影響黨員干部學習的意識與積極性。
(三)機制不健全
缺少一套完整的、固定的、合適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培訓前期缺少調研,對培訓的需求、師資、硬件等缺少研究篩選,出現參與培訓人員不分層次、硬件設備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將年長與年輕的、高學歷與低學歷的、專業的與非專業的,進行統一培訓,各個層次不同,理解能力與接收能力也不一樣,培訓效果也參差不齊。培訓期間,對教育培訓質量要求不高,培訓結束,沒有跟蹤反饋機制,缺乏長效聯動性,使培訓流于形式,不能累積經驗,缺乏進步空間。
(四)內容不合理
培訓存在三個“單一”性,即以業務為主,內容單一,以面授教學為主,形式單一,以外聘教師為主,學習階段性單一。培訓應包含思想政治、業務理論等多個方面,但一些培訓往往是為了解決眼前某一項具體工作或按上級機關的要求開展,存在應急性。培訓教學形式缺少靈活性,沒有充分運用新媒體時代豐富的資源優勢,一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接受,沒有提倡從實踐當中學,未運用體驗式教學。單位缺少內部培訓師資,新政策出臺需要培訓,自己組織力量薄弱,大部分是外聘老師“填鴨式”教學,存在階段性的問題,等老師離開了,問題仍舊存在而不能解決,缺乏長效聯動性,實效性低。
(五)質量不評估
質量評估是教育培訓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助于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培訓形式與內容,積累經驗。但在實際操作中,單位缺少質量評估這個重要的環節,認為課程結束了就算教育培訓完成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和辦法對黨員的得與失進行考核評價。有的開展了談心談話、座談會等多種方式來評估,也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層次,流于形式;有的沒有分層次分類型類型質量評估標準,教育培訓效果評估沒有目標參照;有的征集到真心提出的意見建議,但缺少反饋總結機制,實際意義不大。
三、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對策
(一)提高思想認識
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為黨員干部上黨課,分享自己的所學所得,如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宣傳十九大精神,營造上下齊心學習的氛圍。通過宣傳增強黨員干部對培訓重要性的理解,認識到培訓機會十分寶貴,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不放松,學習不是壓力,而是化解壓力的小論壇,溝通交流的朋友圈,自我展示的大舞臺,主動重視培訓,每時每刻更新知識。
(二)完善培訓方案
制定周密計劃,做好準備工作,根據黨員干部文化水平和理論底蘊,發掘共同學習興趣與要點,確定培訓期限、培訓要點、培訓對象,制定全員培訓與分類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方法。事后通過問卷調查、考核評估、學習筆記、調研論文等多種形式做好教育培訓的調查評估,了解培訓的實效性,為下一次培訓積累經驗。
(三)建立配套機制
建立約束、激勵、評估反饋三位一體的配套機制。出臺一系列考勤方面的制度,如模擬考試,將學習情況納入考核,將考核成績作為干部培養、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的優先條件,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檔案,根據歷年學習情況,區分內容與層次,取長補短。通過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將培訓內容共享,讓學員最大限度的吸收消化,在事后還能相互溝通聯系,建立培訓長效機制。
(四)重視榜樣力量
注重先進典型正面引導作用,一方面學習國家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另一方面積極發掘身邊的先進典型,他們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集中展現了黨員干部樂于奉獻、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展示了黨員干部的風采,更直觀地了解身邊的人,從而弘揚正能量。同時,年齡偏大的黨員,可發揮經驗優勢和傳幫帶作用,通過師徒結對等方式,言傳身教,共同進步,也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五)提倡活動引導
注重學習成果轉化,結合黨建活動、文化活動等,黨員干部將所學所想應用于實踐,通過黨員先鋒崗、幫困結對、文明勸導等形式,轉化學習成果,逐步加以推廣,創建學習型黨員與黨組織。單位要在合理可控范圍內,盡量發揮資金保障作用,助力各級黨組織、黨員的學習實踐活動,充分考慮黨員實際需求,統籌規劃整體資金使用,保障教育培訓、調研走訪等活動順利開展,營造氛圍。
四、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實踐探索與成效
為探索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單位在教育培訓實踐中以“5個載體”為依托,集思廣益創新發展思路,以“黨建+”方式提升科學化水平,實現新進步、新跨越,開啟新篇章。
(一)探索支部載體作用
各黨支部根據上級要求,承擔著提高黨員干部思想認識與完善教育培訓方案的第一職責。支部制定學習方案,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三會一課”等,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使支部成為黨員政治學習的陣地、思想教育的平臺、黨性鍛煉的熔爐。同時支部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引導黨員參加學習討論、聽黨課、警示教育、志愿服務等組織工作,堅持黨員固定主題黨日不放松,結合實際確定學習主題和具體方法。支部間相互交流,通過聯合培訓、思想共建等,建設學習型組織,青年黨員互動,提升梯隊建設,增強隊伍活力。
(二)探索業務載體作用
組織崗位大練兵活動,選拔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參與上級單位的崗位大比武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單位對教育培訓的重視與支持,統一認識,多次召開業務學習考試動員會,并將人員按崗位分組,由黨員擔任組長,利用晚間、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帶領組員進行集中學習和自學。組織模擬考十六次,倒逼黨員干部自主學習,勇創佳績,在提升黨員干部業務能力的同時,體現了業務載體對黨員教育培訓的實效性。
(三)探索先進載體作用
單位重視榜樣的引領力量,號召黨員干部向廖俊波、黃大年等先進同志學習,同時積極發掘身邊的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導作用。開展“向身邊的人學習”宣講報告會,報告會講述身邊黨員同志的先進典型事跡,旨在號召廣大黨員以身邊的人為榜樣,學習他們對黨忠誠的赤子之心、愛崗敬業的職業品格、服務群眾的為民情懷、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
(四)探索活動載體作用
單位積極響應各類黨建活動、志愿活動、幫扶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教育黨員干部。黨員干部帶頭參與活動,上門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為結對村上黨課,送政策。在重大工作項目中,黨員干部擔當在前,主動作為,順利完成工作。如“最多跑一次”改革、美麗城市建設等活動中,黨員干部都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更是有3名干部親自體檢“最多跑一次”具體項目,提出個人心得體會與意見建議,在活動中不斷教育提升黨員修養,受到上級單位的表彰與推廣宣傳。
(五)探索激勵載體作用
完善選人用人導向,突出教育培訓標準,要向主動學習、提倡學習、業務突出的黨員傾斜。利用監督、激勵、調整崗位多種手段,保持隊伍學習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健全容錯機制,理直氣壯地為黨員學習教育撐腰鼓勁,為其提供舞臺,鼓勵作為。對待學習成果轉化創新中有失誤的干部,要客觀評價,以擔當帶動學習,讓主動學習作為者沒有后顧之憂,積累經驗,發揮才干。
通過對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的研究與實踐,黨員參與積極性明顯提高,精神狀態顯著提升,業務學習與業務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將持之以恒的做好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探索與實踐,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