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遠 李慕怡
摘 要:近年來,得益于休閑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不斷豐富,休閑體育項目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本文通過文獻研究,總結整理了中西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體育文化理念、體育運動形式的異同。而在中西方休閑體育發展的異同比較中明顯可以看出,相較于西方,我國對休閑體育的國民認知度、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而由于中西方的本土文化和歷史作用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的體育精神與休閑體育的運動形式保留了較為鮮明的中國特色。
關鍵詞:中西休閑體育;理念;異同
一、引言
休閑體育的運動形式多樣,國外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較早,而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較為滯后。國外的瑜伽、高爾夫、戶外運動等舶來的休閑運動形式占據了我國休閑運動的主流形式,而我國本土的休閑運動項目,如:投壺、摔跤、導引、傳統武術、放風箏和蕩秋千等,人們接觸不多,且國內關于中國化發展的休閑體育產業方面的理論研究也較少。2016年12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體育產業高峰論壇中,北京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提出關于休閑體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問題,提出只有對比中西休閑體育的異同,才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展中國休閑體育文化項目。
二、中西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異同
(一)中西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的相同之處
由于當前中國休閑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已經被嚴重西化,導致現有的中國休閑體育產業也幾乎是按照西方的休閑體育產業模式進行發展,我國與西方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形式大致相同,即我國與西方休閑體育主體產業發展形式類似。這種類似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休閑體育的不同分布上體現:我國中小學及各大高校都十分注重青少年的籃球運動發展,同樣,在西方的各大學校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籃球運動發展。我國教育部門對籃球這一競技類體育休閑項目在這一特殊年齡層的關注并不是社會發展下的偶然產物,而是中國對休閑體育以及休閑思維的嚴重西化造成的。
(二)中西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的不同
首先,雖然我國與西方休閑體育產業形式類似,但是中西方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側重點仍有不同。意大利注重足球這一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而當前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并沒有出現傾斜重視足球的現象。其次,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雖然西化嚴重,但是受發展時間限制,我國休閑體育產業化結構較為單一。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結構多側重于體育旅游、體育健身、體育休閑娛樂等方面,其他方面的發展仍舊處于較為滯后狀態。現階段,不論是中國政府,還是西方國家政府,都十分重視休閑體育創造的經濟價值,而對于西方國家來說,休閑體育創造的經濟價值已經逐漸趨于飽和穩定狀態,而我國的休閑體育創造的經濟價值仍處于飛速增長狀態。最后,國外的休閑體育化產業發展較早,休閑文化產業化發展時間較長,因而西方國家在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制度規范與法律體系較為健全,休閑觀念深入人心,人們把休閑當做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部分對于我國來說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三、中西休閑體育文化理念的異同
(一)中國的休閑文化理念與體育文化理念
中國的休閑文化理念受到中國傳統儒釋道3個學派思想的影響,因此,休閑文化理念的內含兼具儒釋道思想,隨之誕生的休閑哲學也具有濃厚的儒釋道思想精髓。中國的體育文化理念具有以下幾種性質。①適度而不過度原則。受中國儒釋道3家不爭思想的影響,中國的體育文化理念不強調競技,因而,中國本土的競技類休閑運動類型寥寥無幾;中國的傳統體育文化理念中強調身體鍛煉要適度而不應該過度原則,同時,受到佛家和道家宗教思想的影響,導致我國對體育要達到的鍛煉要求要停留在休閑養生方面,佛家的禪定、道家的打坐都是通過調適內心方式達到內心的極致寧靜,讓外物干擾不能影響內在情緒,做到“心不隨境轉”。②體育文化理念以“不爭勝”為核心原則。由于我國的體育鍛煉要求達到的標準不同,因此,我國的體育文化理念并不強調競技取勝,不強調個人之間的競技比拼,即使傳統武術中的比武也是“以武會友”“點到為止”。我國的體育文化理念強調的是個人對身體的鍛煉,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中國休閑文化理念下誕生的休閑哲學同樣深受本土思想影響,同時,我國的休閑哲學也受到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中國人休閑哲學的源頭是道家,道家提出“吾游心于物之初”講述的是遵循自然法則,實現無為而自在的狀態。孔孟思想下的休閑哲學如同大同之治一般,具有社會集體性質,即人人都可以享受休閑的機會,讓休閑成為一種公平的權利。佛家對休閑態度則是破除執念,則身體意念在每一個行為中都處于自然從容的休閑狀態,這是生命對休閑追求的最高形態。從儒釋道的休閑觀中不難看出,我國的休閑精神要通過休閑提高生命質量,追求卓越的生命體驗。休閑更類似于一種對高級生命形態的追求,讓人的舉止動念都在自在安然狀態中,休閑也是一種高級的自由精神的追求。
(二)西方的休閑文化理念與體育文化理念
西方的體育文化理念發展受到西方騎士文化的影響,導致西方的體育精神崇尚公平、公正。西方體育文化理念主要有以下3個原則。①自由平等原則。自由平等原則可以說是西方歷史發展過程中體育項目發展中的重大突破。在西方的歷史發展中,人權等級分明,最早能夠參與到休閑體育項目中的成員是社會上層階級的人,而社會中層階級或者社會底層的人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參與休閑體育項目中的。西方的宗教改革首先打破了社會等級制度,在社會等級觀念平等的前提下,提供了人人能夠參與體育賽事的可能性。因為該種可能性,衍生出了自由平等的體育文化理念,而這一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所有的參與國都要停止戰爭,這是全球化默認下的體育文化理念達成的契約,在國際發展中亦是罕見。②公平競爭原則。這一原則充分體現了西方體育文化理念受到騎士精神的影響,同時,公平競爭原則能夠確保體育文化理念的傳承與延續,能夠確保體育賽事的發展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較少。③追求極致的體育文化理念。該種體育文化理念受到西方本土文化和思想影響,比如,德國國家的居民就以追求細節極致而著稱。西方國家工業化發展較早,而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西方國家經歷過一段時期的制造業亂象時期,各種假貨、仿冒品層出不窮,而隨著西方國家社會的發展,政府大力整頓該種現象,強調制造工藝與制造水平,政府大力提倡國民追求卓越的品質。這一段歷史時期,對西方國家來說記憶猶新,同時也讓西方國家引以為鑒。同樣也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導致西方國家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對極致的不懈追求。
西方的休閑文化理念受到西方邏輯學的影響,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完善,西方休閑哲學已經成為一種科學。在西方近代學高度發展的背景下,讓西方休閑文化理念更加務實,而西方休閑文化理念下誕生的休閑哲學更加注重理論性。美國社會學家達瑪則第將休閑文化理念歸納為一種社會文化理念,并認為休閑文化理念是社會需求下誕生的一種內心需求,通過填補內心需求能夠讓人感受到幸福。
四、中西休閑體育運動形式的異同
中國的休閑運動都是較為平和、悠閑的運動項目,而西方的休閑運動項目都較為刺激、劇烈。中西方休閑運動形式有著明顯不同。甚至在中西方的休閑體育運動形式中找不到兩者發展的相似之處,而“登高”和“登山”看似相似,實則相去甚遠。中國的“登高”是人們為了陶冶情操,滿足內心享受,體現的是回歸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西方的“登山”則是為了展現自我,向自然挑戰,不畏艱苦,征服高山,登上山頂把大山踩在腳下的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發展到后來則是一些極限、冒險的危險休閑活動,即使專業人員也難免遭遇不測。
造成該種差異的原因不僅是中西體育精神的不同,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促成了中西方運動形式之間的巨大落差,具體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休閑運動的功用不同。從上述中西休閑體育的運動項目中可以看出,中國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更加強調休閑運動項目對心靈的塑造,對身心自然安處于當下愜意生活的追求,而西方的體育運動項目更加強調通過某種活動形式刺激身心觀感,擴大身心觀感。從中西運動形式對心靈的體驗來看,中西創造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命形態,也體現著中西對兩種生命形態的追求態度,也就造成了中西方體育運動項目所追求的功用不同,功用追求下誕生了不同的運動形式。②中西不同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的作用重點不同,西方的休閑體育項目的作用重點對象是身體,是通過身體的極限追求,讓身體的素質水平到達一定高度;而我國休閑運動項目的作用對象是心理,通過休閑體育項目,讓參與者實現心靈平和。兩種作用對象并不能評判誰是誰非,各自都有優點與缺點,不過兩者也都具有嚴重的傾斜性,兩者對休閑體育運動形式的發展都產生一定失衡。
參考文獻:
[1]吳潔.高峰對話:體育休閑與城市品質[J].小康,2014(14).
[2]張鑫淼.對當代中國武術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
[3]陶克祥,楊國慶,平易,等.中西體育文化精神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