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智
摘要: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進行成績評價不僅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判,同時也是針對不同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內容的綜合評定。為此,要重視小學語文成績評價對策及方法的篩選。本文在進行小學語文成績評價策略的制定方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針對當前學生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現狀、學習規律等內容進行綜合的判定,從而總結出一套融合客觀、主觀評價思想,同時結合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規律的優勢語文成績評級對策。這對于我們更好的推送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成效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小學小學;語文成績;評價策略方法
1語文成績評價概述
所謂語文成績評價,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后,為了驗證課堂教學和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效果,從而采取相應對策和方式,針對學生課堂所學習內容進行檢驗,并對檢驗結果做出評價的形式。
在進行語文成績評價的過程中,傳統的評價策略是以考試為主,依據考試成績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效予以評價。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對于成績評價策略及評價對策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2語文成績評價的目的及價值
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來說,這門課程設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拓展學生的閱讀、溝通及表達能力。但傳統的以試卷成績為導向的語文成績評價模式,顯然無法滿足這個要求。在成績為先的驅使下,不少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上,也是圍繞考試本身進行課程的拓展。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高分低能學生的出現。
2.1語文成績評價的根本目的
實際上,對于小學生語文成績評價來說,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檢驗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知識掌握情況。這里所提到的知識,不僅包含了基礎的課本知識,同時還有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的拓展,諸如閱讀理解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可見,在進行語文這門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基礎語言文字的學習,最關鍵的是通過學習,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改善和提升。
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這門課程設定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為了提升小學生的文字功底、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素養。為此,在進行語文成績評價策略制定的過程及評價方法選擇的過程中,必須以這個目的為導向,合理的進行相應策略及方法的確立。
2.2語文成績評價的價值
傳統的語文教學評價以成績為導向,其評價結果也無非是對一個學生課本知識掌握情況的鑒定。為此,成績好的學生僅僅代表了其對課本知識掌握的比較扎實。但是這種評價方法并不能驗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此,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成績的評價上,必須提出一種全新的科學評價模式。
通過科學的進行評價策略及方法的選擇,能夠促使教師在進行語文成績的評價上,合理評價。通過這種客觀的評價,不僅能夠有效的發現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3合理的進行語文成績評價策略及方法選擇
針對當前語文成績評價存在的問題,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既要逐步深入的進行評價機制的變革,同時也要合理的進行策略的制定,通過逐步氤氳的方式,促使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成績的評價上,能夠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充分符合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
3.1多種評價主體并存,營造學生自身的主人翁地位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倡導綜合能力培養的學科。為此,針對語文成績的評價,可以適度的讓學生反客為主,站在客觀中立的視角針對自身及身邊同學的語文成績進行評價。
比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自己來進行課文的閱讀學習,同時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課堂設計。按照學生所設計的問題,讓其它同學進行問題的回答。針對身邊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問題回答準確率等內容進行評價。完成評價后,教師也可以讓回答問題的同學針對問題提出者進行評價,包含問題設定的合理性、問題提出的視角、答案的設定是否合理等。通過多評價主體,培養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同時調動學生的自我學習和思考能力,促使學生通過多評價主體并存的策略,實現個人閱讀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的綜合提升。
3.2課堂評價與課外評價并存
對于語文成績評價而言,課堂評價與課外評價同樣重要。課堂評價過程中,涵蓋了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問題理解和回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要素進行評價。同時在課外評價方面,包含了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相關資料的閱讀及理解能力等。唯有融合課堂與課外多評價并存,才能讓教師在進行語文成績評價上,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進行精準判定。也許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學生在課外評價上成績略低。也許課堂上表現沉默的學生反而在課外作業完成上表現突出。必須堅持課堂評價與課外評價融合。這對于提升語文成績評價效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孔曉龍. 淺談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方法改革[J].環球人文地理,2015
[2]謝以堅. 完善小學語文評價考核方式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