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彥嬌
摘要: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因此,大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顯得極其重要,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則是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
關鍵詞:大班;幼小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幼兒入小學后的發展,影響義務教育的質量,而其中大班的銜接是關鍵。時至今日,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要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不少家長紛紛放棄幼兒園大班的學習而選擇社會上的學前班,幼小銜接仍然是一個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為此,我作為一名大班教師,做了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1環境氛圍體現幼小銜接
1.1對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培訓
新學期開始,首先對大班老師進行培訓,組織大班的老師參觀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和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座談,了解他們的教學情況,征詢他們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并聘請有經驗的老師和醫生舉辦業務講座,介紹幼兒心理衛生知識和幼教理論,進一步拓展本園教師的視野,擴大知識面。組織老師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保證教育的正確方向。
1.2對家長開展講座、咨詢活動
根據家長的需要開展有關幼小銜接的系列講座或咨詢活動,讓家長明白幼小銜接的正確方法和重要意義,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如:請小學優秀教師給家長做“怎樣給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小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的講座;將大班“幼小銜接”的有關計劃發給家長,積極征詢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使家長進一步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大班還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向家長展示大班幼小銜接的成果,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在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不足。
1.3創設適宜的教室環境
幼兒進入大班之后,教室環境布置須與小中班不同。教師要發揮墻壁的力量,加入有關小學的裝飾布置,“讓墻壁說話”,通過裝飾墻面的教育作用,刺激幼兒的感官,讓幼兒明白自己要為入小學做準備了。如:美術作品展示“我的小書包”在提高幼兒審美的同時,提醒幼兒上小學后要用書包裝文具盒書本了;“我的一日計劃”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按計劃做事的方法。
大班的活動用桌和椅子也相應按照小學的標準做出改變:兩人一個桌子,有了同桌,桌兜里可以放置幼兒的生活學習用品。
2一日活動圍繞幼小銜接
2.1時間上互相靠攏:大班在集體活動時間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上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
2.2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們除了挖掘教材上的兒歌、故事,還創編了《課堂別學壞習慣》《這樣做真不好》《課堂趣事》《學好樣》等兒歌,以及故事《咪咪釣魚》《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通過兒歌故事中的形象使幼兒明白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坐姿站姿走姿,教育幼兒要養成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的學習習慣。
2.3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置了“數學區”“科學區”“語言區”“表演區”這樣的益智區角,還設置了“小醫院”“理發廳”“小餐館”“小郵局”“蛋糕屋”“花店”這樣的社會性區角,并且每天保證幼兒2個小時的區域活動時間。在數學區,幼兒通過實際動手操作玩具、圖卡,理解了每個數字的實際含義,能正確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在科學區,幼兒通過《放大鏡》《蠶寶寶成長記》《會變的光》《磁鐵》《無土栽培》《沉浮》等趣味十足的探索性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言區,開展了“交換故事”“自制小圖書”“你說我聽”的語言活動,培養幼兒對文字和圖畫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在表演區,我們提供了各類服裝和道具,搭建了小舞臺,開展了“時裝秀”“我是演說家”“我是大明星”等各種表演活動,培養了幼兒大膽表達表現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和交往溝通能力。在各種社會性區角中,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社會性角色,體驗不同職業的艱辛和快樂,并且以弱帶強,培養了幼兒的敏捷性思維力、靈活變通力、語言組織表達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任務意識、責任擔當和按規則做事的能力,所有這些都為上小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2.4在戶外活動中,我們提倡“集體游戲與自主游戲并重”、“大型器械與小型器材并用”、“購買與自制玩具相結合”的原則,讓幼兒既能體驗規則,又能懂得規則下的自由。在集體游戲中,幼兒懂得不該擾亂集體的規則和社會秩序,在競賽游戲中增強合作能力和團結意識,在各種體育運動和游戲中鍛煉幼兒走、跑、跳、爬、鉆、投、攀等能力,為上小學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提供保障。
2.5在生活活動中,我們開展了“自我服務”活動, 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幼兒按照學號輪流關注天氣情況和新聞聯播,為大家播報天氣預報和國家的新聞;通過“疊被子”比賽,“我真能干”的活動,幼兒回家后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洗自己的手絹、襪子等逐步增強幼兒愛清潔、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3實踐活動靠近幼小銜接
3.1開展“我要上小學了”的主題活動
在大班下學期,圍繞“我要上小學了”的主題,我們大班和附近的小學聯合開展了參觀小學的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小學生的一日活動,小學環境,聽小學生上課,看小學生升國旗等活動,讓幼兒回來后討論總結出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如:“幼兒園”上學不用書和文具,不用背書包,“小學”需要書包和文具;“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少,可以不寫作業,“小學”每天課程多,每節課老師都不一樣,必須完成作業;“幼兒園”家長接送可以到教室,“小學”家長接送只能到校門口;小學有升國旗儀式,可以帶紅領巾,中午可以回家吃飯等等。通過幼兒親自總結,加深幼兒對小學的印象,建立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期待感,從心理上為入小學做好準備。
3.2開展“書香閱讀進萬家”的讀書活動
大班發出家園共讀倡議書,建立“親子共讀記錄卡”,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閱讀,激發幼兒愛讀書的興趣,同時為幼兒早期識字提供契機;每月開展一次“故事大王”比賽,每學期組織一次“圖書漂流”活動,讓幼兒的圖書發揮最大的價值,使每個幼兒能閱讀到各類圖書,同時使幼兒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如開學上課時,能聽老師的要求正確理解拿、取書,能看通知,喜歡識字活動,能順利地閱讀報紙,能正確理解題意。識字興趣、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比不識字的小朋友強,學習的起點高。
3.3開展“跳蚤市場我最棒”的實踐活動
幼兒自主選擇不用的玩具、圖書,自己定價,制作海報和價位標識牌,在跳蚤市場中進行售賣。幼兒通過討價還價、構思營銷策略掌握了銷售的簡單技巧,體驗了貨幣交易的過程,學會了更多的交往技能, 發展了其社會性。
通過以上的這些活動,為幼兒進入小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會使其能很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探索更多的方法,讓孩子能更好的過渡這個成長的轉折點、困難點。
參考文獻
[1]張遠麗. 幼小銜接常見問題解讀[j].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2008.04.
[2]段連芹. 淺談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04.
[3]欒萍萍. 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09.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