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考改”不斷的完善,我國已經對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理念逐漸轉向“思變”理念轉變,并且相關的案例體系必須要遵守選擇性原則,使得高中地理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更加的完善,從而幫助高中的學生更好的適應高中的教學和考試。
關鍵詞:學考;選考;案例體系;知識體系;思維體系
1以選擇性為理念,構建合理的案例體系
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卷題目分析可知,絕大部分的題目都和地理書上的基礎知識相關,并且題目的命題思路和區域地理知識聯系密切,學生對區域地理知識掌握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成績的好壞。考慮到高考復習的時間比較的緊迫,大部分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復習區域地理知識,為了幫助高中的學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區域地理知識,相關的高中地理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秉承選擇性原則條件下,設計一些科學的區域地理知識體系,此外,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地理知識,把這些知識的作用和用途講述給學生聽,從而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
對于區域地理知識的選擇而言,相關的教師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需要保障區域地理知識體系的具有系統性,使得該體系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例如:教師在講述“中國工業”相關知識的時候,他們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東北老工業區的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工業有一定的了解,使得他們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工業知識體系。第二,教師講述的區域地理知識案例應該具有代表性,例如:教師在講述冰川地貌知識的時候,他們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歐洲和古代的冰川地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冰川地貌有更深的了解,從而讓他們更加高效的學習冰川地貌知識。第三,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愛好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科學的設計區域地理知識教學案例。例如:教師在講述“中國農業”章節的時候,他們可以向學生們講述杭嘉湖地區的水稻種植業的事情,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情愿的學習區域地理知識。
2以過程為主線,構建綜合知識體系
對于地理課堂教學而言,絕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他們在講述地理知識的時候,一般都是按照概念和結論的角度來講述相關地理知識。通過使用這些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把一些較難的地理知識轉變為容易的地理知識,使得他們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學生們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但是,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他們只能間斷的學習地理知識,在學習完一個地理知識點之后,他們就要開始下一個地理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刻板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地理知識數量越堆越多,使得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開展記憶工作,這樣不但不能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量,還會讓學生的綜合知識體系的形成變得更加的復雜,導致他們在處理相關的地理問題的時候出現問題。
地理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綜合學科知識能力方面出發,根據學生的綜合科學知識能力的強弱,有目的性的設計一些教學案例,從而實現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3以思維為中心,構建解答問題的思維模式
對于相關的高中學校而言,他們應該根據高考的綱要,組織對應的地理考試,只有通過考試的形式,才可以讓學生形成屬于他們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只有當這種思維模式完善之后,學生們才能夠更好的理解地理試卷上的題目,并且快速的找到對應的解題方法。對于教師而言,他們應該改變自身的教學思維,不能過度的強調他們所講述的地理知識,反之,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們所想方面,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被更加完全的展現出來,只有讓學生們的思維模式暴露出來,才可以更加準確的找到學生還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完善學生的思維模式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相關的學校需要根據地理學科的具體的內容和思維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地理學科的教學方案,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于地理學科的思維特點而言,它主要表現在地理事物的要素層面上,在分析地理問題的時候,學生不能用單一的知識去處理地理問題,他們應該把所學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對該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只有通過這樣的解題方式才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思維品質。
4結語
為了更好的推行“新考改”的政策,相關的學校應該把“思變”理念灌輸到學生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學校應該及時摒棄這些教學思想觀念,并且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性的設計課堂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們可以更加高效的學習地理知識,此外,學校需要定期了解“新考改”的具體改革動向,從而科學的更改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使得學生們在高考中可以取得更好的地理成績。
參考文獻
[1]拉澤爾.多元智能教學藝術:八種教學方式[M].呂 良環,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布魯克斯. 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案例[M].范瑋,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張從江(1982.05-)男,漢族,山東寧陽縣人,二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