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賀方
摘要:社會在進步,教育在變革,時代的發展更要求劃時代的、能夠與時俱進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的轉變與提升。而今的班主任都在感嘆“老辦法不靈,新辦法不明,蠻辦法不行”,那我們怎樣才能使班級德育教育初見成效呢,怎么樣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呢?
關鍵詞:走務德;厚愛;求實管理之路
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個教學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他們的工作, 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 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 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為眾多班主任中的一員, 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務的艱巨。那么, 怎樣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1寬嚴相濟是關鍵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愛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接觸, 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系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談到班主任的工作, 我不禁想起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 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 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 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 風和日暖, 行人覺得暖洋洋的, 開始解開紐扣接著脫掉大衣。”這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北風”,“南風”無異于班主任積極的工作方法, 而“行人”也就是“學生”了。我們在工作中, 是用高八度的調子, 盛氣凌人去壓服學生呢?還是用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呢?當然, 我們都愿意選擇后者, 愿意做“南風”,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運用情感和愛來誘導, 教育學生。對學生有愛, 并不等于一味的遷就和放縱他們。所以這個“愛”必須和“嚴”相結合,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愛。
2日常行為是手段
2.1重視常規訓練,培養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長期以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的培養。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并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傾聽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2建立一日常規,培養自理能力。
為了規范小學生行為,我根據班里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規。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床睡覺,文明禮貌,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并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主要學會自己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在家里也要主動掃地和倒垃圾。總之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現尊老敬老的美德。
3凝聚思想是方法
首先,我讓學生自己充分明確自己班級的目標。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只有全班學生參與制定,才有真正的集體目標,才能把班集體建設作為與自己戚戚相關的事情,他們的積極性才能真正的被調動起來,他們的個人目標和班集體的目標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起來。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其次,發揮班干部的核心力量。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個堅強的核心。學生集體能否形成往往取決于能否形成一支為班集體成員所信服所擁護的班干部和團結在班干部周圍的一批積極分子。有了這個核心才能帶動全班同學去努力實現集體目標。
最后,必須實行班級管理民主化、細致化。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但是,這種細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獨斷專行,還應充分發揮民主。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管理,創設各種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氣氛使學生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管理能力得到增強。這樣,才能真正的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使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當然, 家長在參與班級建設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艱苦而耐心的工作, 可我卻樂在其中。我堅信,“一份耕耘, 就有一份收獲”。當我看到自己帶的班級朝氣蓬勃, 秩序井然地向前發展時, 當我看到每一名學生學有所成時, 所有的辛苦與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澗, 且瞬時又化為強大的動力, 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