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長興
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體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的時期, 科學的體育鍛煉, 對于促進兒童少年的健康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育課則是完成這項內容的主要方式。認真實施素質教育, 真正搞好體育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1更新思想觀念, 轉變教育模式
長期以來, 在中小城鎮, 體育課被視為“小三門”,是可有可無、可上可不上的副科, 有的學校種種原因干脆不開體育課, 或者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階段得不到應有的鍛煉, 早早地就成了“小四眼”“劉羅鍋”。具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達到40%,而且還在提升。這樣的人才是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只有徹底改變思想觀念才能屬合時代要求, 立足于社會, 造福人類。
學校是造就人才的主陣地, 針對體育課而言, 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給學生講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讓他們知道: 思想好、學習好、身體不好, 只能是個次品, 而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并開展各種體育活動, 例如“踢毽子比賽”,“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等。以提高對體育事業的重視程度, 增強學生們的體質。體育課上我也經常打破了單一的“教、學、練”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習“50米加速跑”時, 我利用游戲“迎面接力賽”進行,學生從中學到的知識,也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習“1500米”耐力跑, 我讓學生走出課堂, 到大自然中上課, 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空曠地帶去跑越野。走出校園, 學生興致高昂, 心情舒暢, 既鍛煉身體也陶冶情操, 教學效果良好, 當然, 安全紀律是必講不可的,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2激發學習興趣, 創造良好的學習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 讓盡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課的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上點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絕大多數學生都對體育課感“興趣”,但這種“興趣”只是單純的可以玩, 肢體得到充分活動,而在講解動作要求和練習時, 則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我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 巧妙設計教學方法。例如: 學《立定跳遠》這一內容時, 就改編成《青蛙捉害蟲》的游戲, 首先說明青蛙先要學習跳的本領, 才能捉到害蟲。及時講解動作要領, 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 很快的都能掌握所學內容, 在教師的組織下都能夠投入的練習。學習跳短繩時, 一些學生總是手腳動作不協調, 不是手搖的快了, 就是腳先著地了, 教學時我就先教學生唱一個兒歌,“學跳短繩有訣竅, 先搖后跳要記牢,跳過雙手繼續搖,上下配合才協調。”學生學會后按照兒歌里指出的順序, 很快就掌握跳繩的方法。
3溝通師生情感,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前, 為了維護教師的尊嚴, 總在學生面前扳著臉, 講課也是大聲的呵斥, 儼然像一個教官, 讓學生敬而遠之, 這樣一付尊容出現在課堂上, 無形中給學生一種壓力——這堂課不犯錯誤就行了, 從而不能很好的投入學習。作為教師讓學生感受到的不應怕, 而是讓他們在我們這兒心悅誠服的接受知識, 教師應該“跨出自我, 走近學生”,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規范自己言行,上課時正確使用普通話講課,力求語言柔和、通俗、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和鼓動性。而且身著整潔的運動服裝, 精神飽滿的站在學生面前, 示范必須正確, 教態自然, 注意用自己的言行活躍情緒, 感染學生。其次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成長過程中, 難免出現錯誤, 有時是無意中的, 每當學生犯錯誤時, 我總是詳細問清原因后再進行批評教育, 而且是以理服人, 讓他心服口服。五年級一位男生“人高馬大”,很霸道, 每次撞到或碰倒別人總是滿不在乎, 批評了很多次仍然不改。有一次又有一位學生來告狀, 這次我一改常規, 心平氣和的問明白后, 希望他能給別人說聲“對不起”,他本來是等著我的批評, 結果見我并沒有批評他, 想了一會就照我說的做了。從此, 他一旦犯了錯誤就能主動賠禮道謙。自尊心是學生奮發向上的原動力。
4結合學習內容, 及時進行思想教育
《體育大綱》明確規定: 體育教學以育人為宗旨, 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 促進少年兒童的身心全面發展, 體育教學不僅僅要增進學生健康, 增強體質, 而且要進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田徑教學中, 在高難度的動作練習上, 鼓勵膽小的學生, 幫助身弱的學生, 培養不畏困難, 勇敢和果斷意志品質, 體操教學中, 結合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結合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等大型體育比賽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國體育健兒刻苦困難, 頑強拼博, 為國爭光的事跡, 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育,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使學生提高體育在個人成長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作用, 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促進健康, 增強體質與社會責任和為祖國服務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