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在人類創造的所有藝術形式中,工藝美術的歷史最為悠久,伴隨著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云南省地處青藏高原向東南方向延伸的第一層階梯,海拔高度有較大落差,雪山矗立,溝壑縱橫,江河奔騰,景色壯麗。這里又是文化交流、民族匯聚的大舞臺。千百年來,漢族、藏族、白族、彝族、獨龍族、納西族等多個民族融合發展,形成了以洱海為中心的獨特文化。白族木雕的隔扇窗、六合門中的吉祥畫、納西族的木牌、鶴慶的銀銅器、中甸的黑陶、劍川的石刻等這些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成為當地活躍的文化符號,隨著經濟技術與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展現出新的時代特色。
1云南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考察內容及研究思路
隨著旅游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加工、用途、流通范圍等方面與以往相比都有了較大的轉變,呈現出跨民族、跨地域、跨行業、實用功能改變、消費與審美對象轉換、商品價值與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復雜特征。
1.1考察內容向縱深方向拓展
在比較系統的考察基礎之上,選擇一個文化背景特點明顯,傳統工藝美術聚集的地區,進行深入考察走訪和素材積累,通過表面現象透析審美規律和文化特征,避免把考察研究演變為簡單的材料羅列和歸類。
1.2研究相對單一的工藝現象
在考察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時,通常會著重考察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相對單一的文化現象,比如云南大理地區的銀飾,劍川地區的木刻等。先從簡單靜止的視覺形象入手,考察大量素材的內容與分類,再去追尋其工藝加工形式,生產方式,以及工藝制品在節慶儀式、婚喪習俗中的使用功能。研究某一地區相對單一的工藝現象可以避免研究對象空洞與寬泛,但隨著考察研究進入到更深廣的階段,可以拓寬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分析,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考察調研成果。
1.3選擇具地方代表性的工藝種類
云南地區的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品種豐富多樣,在考察時要仔細鑒別、審視研究角度,選取在這個文化圈中最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工藝種類。
1.4查閱當地工藝美術的書籍成果
書籍作為記錄各類信息和文化發展歷程的承載工具,是考察研究一個區域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特征的必不可少的內容。認真查閱當地撰寫與出版的相關書籍成果,獲取最可靠、最集中、最詳盡的信息,必將對整個考察大有幫助。能夠體現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書籍通常可以劃分為三種:一是大眾性文化普及讀物,推廣民間工藝的通俗性書籍,內容主要集中體現在介紹傳統的節日慶典、風土人情等方面;二是旅游導讀形式類的書籍,將地貌特征、建筑景觀、工藝美術、游覽勝地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綜合性旅游手冊;三是具有專業性質,分門別類地研究民間工藝美術或史論概述類的學術專著。前兩種書籍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方便閑暇時間快速瀏覽,后一種書籍學術性強,具有更高的理論研究價值。
2舉例大理古城與麗江古城的部分傳統工藝美術制品
云南的大理古城和麗江古城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旅游勝地,也是傳統工藝美術制品集散的市場。石雕木刻、金銀飾品、布藝扎染、古玩字畫等應有盡有,在這里選取一兩個品種進行比較分析:
2.1云南大理古城的民族服飾與金銀制品
大理古城民族風情濃郁,文人名流匯集,歷史文獻豐富,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以及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這里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匯聚的地方,民族服裝常用棉麻布料扎染或蠟染,并配以手工刺繡。近年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紋樣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形成民族服飾中新的流行趨勢。
金銀制品中以手鐲、掛件最多,結合整體造型配以雕刻紋樣。如有蓮花造型的手鐲,繞腕的環形部分為蓮花枝干,接口部分一端為蓮花,一端為蓮蓬,紋樣雕刻精細,栩栩如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實用器物,如酒壺、碗筷等餐具。飾品其中以苗族、藏族的銀器居多。
2.2云南麗江古城的民族服飾與金銀制品
麗江古城真實完整地保存和再現了當地質樸的風貌,歷經了多個朝代的洗禮,因匯聚了多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古城中經營民族服飾的店鋪比較集中,主要有納西族、白族的民族服飾。還有專門經營原汁原味民族服裝的店鋪,服飾來源主要通過民間收集,價位很高。服飾中裝飾圖案體現了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特點,領口、袖口、下擺等位置刺繡有傳統的二方連續圖案,內容主要有植物和花卉。還有摩梭族的披肩,以羊毛或棉麻為材料進行手工編織,紋路較粗,顏色質樸,花紋簡單。
3吸取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精髓,融合時代特征傳承民族文化
云南地區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同其它任何地區一樣,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積淀,轉化成為這一地區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任何一件傳統器物或手工制品、或裝飾紋樣都體現了歷代勞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融入了人類的主觀意識和浪漫想象,是精神力量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對地域性民間傳統工藝美術的考察內容及思路進行梳理,吸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時代精神及現代理念相互融合,體現中華民族新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自信,在經濟市場和文化領域都展現出民族特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