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不同場次的舞美構思,介紹黃梅戲《梁?!返囊庀蠡杳荔w現。著重介紹圍繞黃梅戲《梁?!丰槍π詣撔吕砟铌U述,同時兼顧舞美布景的深層次內涵表達,以及由此延展出的精神層面感悟。
關鍵詞:黃梅戲;舞美;意象化;戲劇
提及《梁祝》,家喻戶曉,越劇唱過,川劇唱過,京劇也唱過……黃梅戲也要唱,也可以唱,也應該唱,因為太適合了。“片片情絲,你儂我儂,颯颯悲歌,款款深情?!奔热桓骷叶汲^,舞美必然搞過,那黃梅戲《梁祝》舞美怎么搞?青春版又如何創新?怎樣體現青春的氣息?在舞美上我盡力去做,也做到了一些,在此把設計的理念略做分享。
一、引言
“一個故事傳千載,梁山伯和祝英臺。一雙彩蝶傳情愛,今日又向花叢飛過來。”讀到如詩篇般美麗的劇本,我便毫不猶豫地承接了此劇的舞美設計工作。久負盛名的青陽腔誕生地,美麗的池州。湛藍的秋浦河水流淌過有著50年歷史的貴池區黃梅戲劇團,我想,這本就是一段美麗的故事吧。
二、舞美布景的意象化體現
開場“柳蔭相會”,似乎沒有柳條就無法制造柳蔭,沒有柳蔭,如何相會?但我偏偏不喜歡這個“雞肋”,果斷舍棄大家常見的仿真柳條?!拔枧_美術不是去描繪森林,而是描繪人在森林里的感受。阿道夫.阿皮亞(瑞典舞臺美術家)”沒有懸掛在舞臺前區,我卻在舞臺灰綠色底幕上鏤出條條柳葉,燈光一閃,斑駁立見,柳蔭就印到了觀眾的心里,是為一新。第二新便是舞臺上那條起伏的熒光山巒 ,點亮的不僅是舞臺,點亮的是誰的青春?又照亮了誰的情仇?我認為這是情思的律動和起伏,是又一新意象。此外,那一片小亭,一彎柳,一條石凳都只是個符合罷了。不是我沒有能力把他們做成立體,只是不愿,不喜,大可不必。我要的是意象,不是那個并不存在的,而我們卻竭力追逐的所謂戲劇情境。
這個思路延續到二場“學館立規”學堂用桌椅板凳來裝點環境是老生常談,也是自然。我還想到了用圣人畫像表示學堂的環境,別人自然也能想到。那我就選擇避開,似乎是在退讓,但我有勇氣,不退縮。我就掏空了夫子像,一個圣人被剪了下來,千萬個圣人就在觀眾的心里生了出來。不是說“一千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亞)”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觀眾吧,畢竟每個人的情感、學識、閱歷各不相同,他們心中的圣人形象自然不同,何必把我的“圣人”強加給他們呢,我不要那么殘忍,即便戲劇難免偶有殘忍。
第四場英臺別友,業內還是喜歡說“十八相送”,既然是送別,又是山一程,水一程。既然是寫意,虛擬的演出配虛擬的布景。那就給觀眾一個可行、可居、可游、可賞的山水之境吧。于是就有了云紋狀的中國畫影片,自此形意結合了。
三、舞美布景深層次內涵
到了第五場“堂前婚變”,好一句“不見山伯到莊前,剪斷情絲碎良緣”把我心肺撕裂。有了觸動,也就真正感悟到了意象化舞美的意義所在。道具“迎客松”被推倒了,“盆碎了,心碎了,花殘了,情殘了……”這出悲劇的見證者是蹲在屋脊上的“角獸”,那是一只“海馬”既沒有皇家高高在上的龍鳳,又無達官顯貴的獅虎,甚至連自由翱翔的“天馬”都比不上。不是他想,命運給他安排的就只剩了羨慕和攀附。這不就是祝員外嗎?和馬太守比,他是個正官以外,不算官的官。可悲、可嘆又可憐啊。父命如此,英臺何堪?
山伯的死也就是必然了?!翱勰箞A情”這場舞美在舞臺中區懸掛了兩條通天地的白綾,綾子下方蓋著個方格,配合后區倒扣的半圓,不只是為了塑造山伯的墳冢,更是營造“山伯死”凝重的悲涼氣息,兩條白練,潔凈、素雅,在凄婉哀怨的大段唱腔中,異常契合、妥帖,靈前祭與哭裂墳悄然合一了。墳頭沒有炸裂,也不會冒白煙,更不會出場道具師忘帶“墳頭”的尷尬……后來,證明他們陰陽兩隔的兩條白綾被英臺用力扯下,空間重新被定義,全劇終!
習近平提出:“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珖f十三屆二次會議”文藝作品最好能雅俗共賞。“會看得看門道,不會看得可以看看熱鬧。”青春版黃梅戲《梁祝》的設計宗旨便是如此。形式上注重舞美布景意象化處理,精神方面注重凸顯深層次含義。
參考文獻:
[1]《梁祝》視頻網址[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186058/.
[2]張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史[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
[3]李光南.獨具魅力的中國鄉村音樂: 黃梅戲評說[M].黃山書社,2012.
作者簡介:柴高偉(1984.4.21),男,漢族,籍貫山東,碩士研究生,職稱為舞美設計師,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安慶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舞臺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