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英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海南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體傾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2019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我省將以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全國領先為目標,扎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構建“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這篇大文章,總體思路是縣強、鄉活、村穩。縣強,主要是通過實施“一縣一院”工程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全方位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確保看病不出縣;鄉活,鄉鎮衛生院要堅持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并重,通過搞活基層分配機制、放開基層服務、發展特色專科等措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確保小病不進城;村穩,要多渠道提高村醫收入待遇,妥善解決村醫養老問題,確保村醫職業有前途、生活有保障。
具體來說,就是以1年內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硬件建設為抓手,以進一步深化基層人事、編制、績效收入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軟實力為突破口,允許鄉鎮衛生院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實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把基層衛生軟硬件都做到最好為目標,力爭2020年基層衛生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海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行動計劃》明確,標準化建設涵蓋基礎建設項目、醫療設備設施配置、人員規范配備、室內裝修和形象設計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衛生院急救站建設和機構運行保障。省級各相關部門配套出臺16個文件,其中,10個文件是支持硬件建設,6個文件是提升軟實力,力爭實現基層活、待遇高、隊伍穩。今年要實現基礎建設投入使用,設備購置全部到位,信息化建設基本完成。
省財政計劃投入30億元,一年內完成基建任務和設備采購。包括:完成132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2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其中中心衛生院63個、一般衛生院(分院)18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79個、門診部59個、衛生室937個和周轉房133個。完成大三件、小三件、急救室設備六件共計1529件醫療設備統一購置。對于新建或改建的160家基層醫療機構業務用房項目全部使用裝配式,確保實現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
深化人事綜合制度改革,實現人才“招得來”。一是創新編制管理方式。市縣衛生主管部門結合服務人口、床位和使用需求統籌管理和調劑使用編制、管理空編,不再核定到具體單位,盤活編制資源,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編制緊缺問題。二是改進公開招聘方式。基層事業單位可放寬年齡、學歷、專業等要求,降低開考比例,解決招人難問題。特別是建立“縣屬鄉用、鄉屬村用”制度,縣級醫療機構招聘人員先到鄉鎮衛生院服務,鄉鎮衛生院招聘人員先到村衛生室服務,實行縣鄉、鄉村衛生人員定期輪換制度。三是優化崗位結構。經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核準,中、高級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可分別上浮5%,衛生院聘用主系列的高級職稱人員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連續工作滿30年且具備高一等級崗位任職資格的人員,單位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聘用至高一等級崗位。
推進績效激勵機制改革,實現待遇留人。一是在國定貧困縣先行先試。大幅提高基層衛生人員工作補貼,減少城鄉衛生人員收入差距,其中衛生高級職稱每月最高補貼1萬元,中級職稱每月最高補貼5000元,初級職稱每月最高補貼3000元。二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擴大單位內部分配自主權,不再統一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和具體標準,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根據考核,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傾斜。
實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實現事業留人。一是放寬申報條件。允許大專、中專學歷申報正高職稱,對基層急需緊缺專業和特殊貢獻人員提前一年申報。二是實行單獨劃線。人機對話考試合格線在省線基礎上適當降低,單獨劃線。在少數民族聚居市縣、基層工作30年(含)且年齡50周歲(含)以上的,免人機對話考試,直接參加評審。全科醫師規培合格、取得中級資格后,在貧困縣工作滿10年,經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副高。三是降低評審條件。取消外語、計算、科研條件,淡化論文要求,晉升副高職稱免論文,晉升正高職稱僅需要1篇統計源或2篇醫學正刊。
加快“一市(縣)一院”工程建設。根據《海南省一市縣建設一所省級水平醫院工程方案》,到2020年實現“每個市縣均有國內三級甲等醫院緊密型幫扶”“每個市縣建成省級水平臨床重點專科或學科”“每個市縣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3個目標。目前,全省共49家國內優質醫院和醫學院校與我省各級醫院建立了幫扶關系。下一步,重點發展縣級醫院腫瘤、心腦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診療能力。以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豐富擴展跨省幫扶合作關系,推動“京醫老專家”智力幫扶海南項目。
全力推進醫聯體建設。目前,全省24家三級醫院開展醫聯體建設,除三沙市外的18個市縣在縣域內組建醫聯體。下一步,要規劃發展,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的原則發展醫療共同體;要分區包段,以縣為單位,劃分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個醫療集團或醫共體負責,牽頭醫院負總責、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要防治結合,縣級公立醫院主動承擔預防工作責任,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服務,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做好基本醫療服務;要行業監管,將傳統的對單一醫療機構的監管轉變為對醫聯體和醫共體的監管。
出臺政策,解決村醫養老問題。落實《海南省鄉村醫生支持計劃(2016—2020年)》,鼓勵村醫以較高繳費檔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引導經濟能力較好的村醫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建立退休離崗老年村醫生活保障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適合村醫特點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市縣政府予以適當的補償,有效化解村醫的執業風險,不斷改善村醫執業環境。
明確政府責任,推進村醫素質提升工程。落實《海南省鄉村醫生支持計劃(2016—2020年)》,定向委培、招聘各100名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村醫,培養100名在職村醫中專學歷升大專,培養100名在職村醫初中學歷升中專,提升鄉村人員隊伍素質。各市縣面向海南醫學院定向招聘應、往屆臨床醫學大學生,錄取后簽訂就業協議,約定服務期限至少6年,服務期2年內必須考取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省財政按標準對學費進行代償。實施崗位全員輪訓計劃。
落實政策措施,保障村醫合理收入。落實村醫基本藥物補助、一般診療費和基本公共衛生補助的多渠道綜合補償政策。將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5.5元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支付范圍進行報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下沉到村衛生室,比例不低40%,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用于村醫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考核后及時發放給村醫。新增或提高村醫每月固定補標準,月標準均不低于500元。
加強基地建設,做好全科醫生培養。目前,我省共有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含中醫類別)8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基地7個、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8個。2010年起,招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1000人,已畢業正在參加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270人。建設5個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投入1000萬元支持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加強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落實《海南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把健康扶貧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圍繞2個90%目標(貧困群眾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90%,貧困群眾90%的疾病在縣域內解決),全面落實“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構建“四免一降五保障”機制,11種大病貧困患者集中救治實現應治盡治,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應簽盡簽,省域內定點公立醫院實行農村貧困人口就醫“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
筑牢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根基。優化醫療保障機制,持續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達到90%,25種慢性病門診費用報銷比例在80%以上,農村特困人員的醫療費用100%報銷。做實大病專項救治,2019年底23種大病集中救治實現全覆蓋。農村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做到應簽盡簽,簽約一人、履約一人。
加強健康促進和公共衛生控增量。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健康農村、健康農民工程。加強疾病防控和營養改善,實施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出生缺陷產前免費篩查、地中海貧血免費篩查等項目,做好國產奶粉扶貧項目,改善農村貧困家庭嬰幼兒健康狀況,形成防病長效機制,有效控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增量。
1997—2018年,全省累計完成130.93萬戶改廁任務,衛生廁所普及率由9.1%提高到92.22%,提前三年完成全國愛衛辦提出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的目標。今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改廁工作”要求,大力推進農村改廁工作。
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市縣政府改廁的主體責任,強化各部門職責。每年年初,由省愛衛會與各市縣政府簽訂年度責任書,明確任務、要求和責任。年底,由省級和市縣依據責任書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并落實相應的獎懲措施。2019年至少完成6萬座農村改廁任務。
進一步強化統籌。各地編制好年度工作計劃,對于沒有完成改廁但已建成的美麗鄉村進行認真排查,力爭在1—2年內全部完成。把農村改廁工作納入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行動、脫貧攻堅等項目同步推進,在農村住房建設和改造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
進一步落實資金。各市縣(區)要將政府農村改廁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努力提高戶廁補助和工作經費標準。從2018年起市縣財政對一般農戶和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含已脫貧的鞏固提升戶)補助標準(除農村危房改造的貧困戶外)原則上分別不得低于1600元/戶、3200元/戶。
進一步嚴控質量。嚴格按照全國愛衛辦《農村改廁管理辦法(試行)》《農村戶廁衛生規范》和《海南省加強農村改革技術保障工作方案》,做好農村改廁的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技術保障工作,加強農村改廁質量管理、后續管護、糞便無害化效果監測和衛生學評價工作。
進一步加強宣傳。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途徑,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農村改廁的政策、模式,以及對改善人居環境、防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號召群眾參與到農村改廁施工等工作中來,提高群眾參與度和工作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