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記者海倫·斯諾曾寫道:“他是靈活的,愿意變革和學習,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個轉折點上。”這是對毛澤東堅韌性品德精到的概括。
“堅”,就是堅定不移的定力,堅強不屈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1939年5月30日,毛澤東談什么是模范青年時說:“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來堅持這個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毛澤東為抗日軍政大學提出的三條要求的第一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求堅定信仰、堅定信心。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會議上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求堅定信仰、堅定信心為黨確立的目標而奮斗。毛澤東說:“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在為革命的目標而奮斗時,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面對的困難往往超過順利條件好多倍。他們的堅強表現在從地上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前進。紅軍長征剛到陜北,毛澤東強調:“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紅軍力量那么弱小的條件下能有這樣的氣概、決心,可見他的內心是多么堅強。
堅定不移的定力,堅強不屈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表現在毛澤東的著述中,也表現在毛澤東的詩詞中。革命時期,毛澤東在《西江月·井岡山》中詠道:“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這是何等堅定、何等堅強。建設時期,毛澤東《雜言詩·八連頌》中詠道:“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誦讀此詩,感受詩意,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堅”。
“韌”,就是能屈能伸的品格,善于迂回的智慧,善于等待的耐力。周恩來稱贊毛澤東是“最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運用的領袖”。領導者或者說管理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變成大家的智慧,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等待、需要迂回。毛澤東是善于等待的領導者。他說:“我自己曾經有過處于少數地位的情況。在這種時候,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毛澤東也是善于迂回的領導者。他認為“為了進攻而防御,為了前進而后退,為了向正面而向側面,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是許多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現象,何況軍事運動”。
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已成為黨和紅軍的主要決策者,但他仍不當形式上的一把手,這就是迂回、等待的智慧。因為當時若由毛澤東直接負總責,黨內阻力可能比張聞天的大;共產國際接受的可能性肯定比張聞天的小。張聞天原就是常委,是從“左”傾路線分化出來的,又是與王稼祥、王明、博古同為在莫斯科學習過的最受共產國際信任的“四大金剛”之一。
井岡山和贛南閩西斗爭中,毛澤東的游擊戰法和運動戰法已蘊含了迂回、等待的智慧。毛澤東上井岡山不久,很快總結出從前井岡山一個叫朱聾子的“山大王”采取“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兒”的方法與官兵周旋的經驗。提出: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抗日戰爭中毛澤東的持久戰戰略、游擊戰戰略更是軍事上的迂回、等待的智慧。這一軍事智慧類似孫臏“圍魏救趙”的迂回,也類似華盛頓不與英軍對峙、巧與英軍周旋的智慧。
美國記者海倫·斯諾曾寫道:“他有很好的教養,內部是鋼,有堅強的抵抗力。毛從來不是教條主義者。他是靈活的,愿意變革和學習,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個轉折點上。”這是對毛澤東堅韌性品德精到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