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顧樸光 顧雪濤
潘迎華,筆名哈塞,苗族。1930年5月生于貴州黃平,少年時代在黃平縣小學、中學就讀,初中畢業后到貴陽作雜工,業余學習繪畫,曾在群星電影院當美工。1950年4月參加革命,分配到貴州省文聯工作,1952年選派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繪畫系學習,1955年結業;歷任貴州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貴州民族出版社美術組組長;1958年當選中國美協貴陽分會籌委會(貴州省美協前身)常委;1970年調任貴州省展覽館副處長;1988年1月病逝。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潘迎華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優秀少數民族畫家,擅長油畫、年畫和連環畫,曾出版過《團結溝》等連環畫;其年畫《歡欣鼓舞賀模范》獲1952年全國新年畫創作評獎集體一等獎(貴州24幅獲獎作品之一);年畫《新娘子選年畫》獲1982年全國少數民族美展佳作獎。但奠定潘迎華在貴州繪畫史上地位的是他的油畫創作。
潘迎華的成名作是1956年畫的《我們的首都北京》,描繪三個少數民族婦女代表到北京開會,她們在賓館住下后,來不及整理行李,也顧不上喝服務員倒的開水,便急切地從窗口眺望首都的建設風貌,三個婦女代表分屬于不同的民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興奮的笑容。作品構圖簡潔樸素,色調明朗歡快,注重人物刻畫,是一曲民族團結的頌歌。該畫曾在《美術》《民族畫報》《中國婦女》《中國青年》等刊物發表,又印成單幅畫發行,四次再版共印刷150萬份;1956年獲貴州省青年美展一等獎,1957年入選全國青年美術工作者作品展覽會(即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1962年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是貴州第一幅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油畫作品。1958年潘迎華創作的《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是前一幅畫的姊妹篇,描繪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苗、侗、藏、布依、朝鮮、蒙古、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婦女代表的場景,毛主席站在草地上親切地和她們交談,神情和藹而慈祥,婦女代表圍在毛主席身邊聆聽他的教導,眼中流露出熱愛、崇敬之情。構圖和色彩借鑒民間年畫手法,使畫面顯得單純、明快、鮮麗;人物形象塑造雖不如《我們的首都北京》生動,但仍不失為上世紀50年代貴州油畫的優秀之作。該畫曾參加貴州省第一屆美術作品展覽會并入編《貴州省美術作品選集》。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潘迎華又有《大學畢業生》《遵義會議》《同志的友誼》《歡樂的苗家》《苗山春早》等油畫問世,它們大多取材于苗族人民的現實生活,反映了作者在題材上的自覺追求;藝術上保持了潘迎華一貫的個人風貌,惟因時代潮流和審美風尚的變遷,未能產生如前兩幅作品的社會反響。
作為貴州第一個有成就的少數民族油畫家,潘迎華對貴州繪畫作出了貢獻,他的名字和作品將被人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