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思瑾
2019中央一號文件,是21世紀以來第16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階段,提出“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明確把“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列為今明兩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三農”領域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之一。
建設美麗鄉村,生態宜居是關鍵。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生態宜居,是鄉村的顏值;記住鄉愁,是鄉村的氣質。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是鄉村振興之基。
規劃先行,擘畫宜居鄉村藍圖。目前貴州省已出臺《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條例》《貴州省村莊風貌指引導則》《貴州省農房風貌指引導則》等文件,對村莊建筑風格、鄉土人情、村落風貌、特色產業等進行個性化指導。規劃與方案既注重貴州鄉村特有的地理環境和少數民族文化、關照村民的需求和期盼,也要兼顧當前需求和長遠發展、兼具鄉土氣息和現代理念,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
突出重點,改善人居生活環境。貴州正著力打造路、水、房、電、訊、綠、業、寨“八個小康行動計劃”升級版,在農村掀起“清潔風暴”行動,“百村會戰”“百村示范”工程已有成效。同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一些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臟亂差”問題,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群眾期盼仍有差距,應緊密結合農村發展實際,聚焦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三項重點任務:加強農業生產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大廢棄物循環利用,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堆肥或沼氣資源化利用和農戶分類、村集中、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方式;有計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讓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借鑒湖長制、河長制的成功經驗,重點恢復污堰塘、黑水溝生態;實施廁所革命,從農村實際出發推動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開展村莊綠化美化行動,保護和恢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建設綠色生態村莊。
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今年3月,貴州全面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路已通,幸福不遠。在改善交通物流條件方面,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向城市周邊延伸,發展鎮村公交;在建設水利設施網絡方面,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序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實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方面,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在提升信息服務水平方面,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
放眼未來,建立長效穩固機制。發揮好村級組織作用,增強村集體組織動員能力,鼓勵農民投工投勞,開展環境整治;制定并嚴格兌現獎懲辦法,進一步完善鄉鎮對村、村對農戶的考評體系和保潔隊伍的考核評比管理體系;學習借鑒浙江等先行地區經驗,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爭創示范活動,及時總結推廣一批先進典型,通過試點示范不斷探索積累經驗。
貴州要持續重點落實鄉村“綠化、凈化、硬化、亮化、氣化、文化、便民化、安全化、數據化、產業化”,推進全省形成點線面、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新格局。讓美麗鄉村成為幸福生活的家園、記住鄉愁的田園、度假休閑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