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要喝干凈貴州茶,做健康中國人。”3月20日,第十一屆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茶產業博覽會)宣傳推介暨“我有貴州半畝茶”網絡名人公益活動在北京舉辦,寧靜、聶遠、鄒市明、龔琳娜、楊茗茗等貴州知名鄉友,杜少中、梅新育等網絡名人,紛紛受聘擔任“貴州茶星大使”,共講貴州“茶故事”,助力“黔茶出山”。
推介會上,貴州茶界人士解釋了貴州茶為何是干凈茶:400多萬畝茶園土壤pH值、重金屬元素不超標、在全國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農藥、“寧要草不要草甘膦”、禁限農藥在全國54種的基礎上提高到120種……而干凈茶也要講求好的沖泡方法,茶之“貴州沖泡”,其技法要點在于: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不洗茶、茶水分離。貴州干凈茶誘人的茶香茶韻,由獨樹一幟的沖泡方式得到升華。
茶葉的“貴州沖泡”,特點就是簡單。從這種簡單的特點里,可以體會到貴州茶獨到的內涵:回歸自然,感受綠水般鮮嫩透亮的顏值、青山般香潤沁人的氣息。生態、干凈、品質好,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泡出一杯香氣馥郁、鮮爽醇厚、回甘悠長的貴州茶。
“簡單”的貴州茶,其實“很不簡單”。自然遺存和史料已證明,在中國茶史上,貴州地位不可小覷。貴州古茶樹多達100多萬株,晴隆出土了迄今100萬年前的茶籽化石,全球尚無比肩發現,貴州乃是“茶葉故鄉”。唐代陸羽《茶經》盛贊貴茶;中國現代茶產業發端于湄潭……
茶對如今的貴州意義更加非凡。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貴州茶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代表委員對茶產業信心十足。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貴州茶園面積超過750萬畝,位居全國之首,各類茶葉總產量36.2萬噸,總產值394億元人民幣,增幅均名列全國前茅;茶產業從業人員400萬人,帶動45.2萬貧困戶人口就業,助力13.7萬人成功脫貧。
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消費轉型升級也是大趨勢。茶作為生態友好型產業,以其明顯的、符合時代潮流的健康消費優勢,深得各層次消費者喜愛。高海拔、低緯度、少日照、多云霧、無污染的干凈貴州茶,在此趨勢中抓住了機遇,近年來聲名鵲起,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這“三綠一紅”,已經形成貴州茶產業發展的鮮明品牌,正在鋪就一條綠色發展的希望之路。
茶產業是貴州傾力打造的五張特色優勢產業名片之一。擦亮這張名片,需要品牌引領。以“三綠一紅”品牌為代表的貴州茶產業,積淀著茶馬古道千百年來的文化養分,承載著貴州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長遠追求。貴州奮力構建產業鏈健全的產銷體系,茶葉出口國家和地區從傳統的中東地區向北歐、東南亞、北美轉移。產銷兩旺,扎穩了產茶區及茶農脫貧致富的產業根基,提升了貴州經濟的綠色含量。
貴州正推進茶產業向“千億級”邁進。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著力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幅、提高附加值,構建輻射帶動型、吸納就業型、入股分紅型、合作發展型等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茶旅一體化發展,在做優做強茶產業道路上大步前行。
茶產業是貴州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有力抓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茶葉天然地成為貴州踐行綠色發展、培育生態產業的重要資源基礎。在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中,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與茶產業深度融合,“黔茶出山”蹄疾步穩,茶香業強的綠色發展新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