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良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覃淋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調整、就業創業,要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亟待對全體農民開展切合實際的培訓,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近年來,在扶貧工作中,貴州突出抓培訓、促就業這個重點,力求精準、全員培訓、注重扶志,采取一系列措施,催生技能扶貧花綻貴州,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遷后能否穩得住,后續的培訓和就業服務十分重要。群眾陸續搬遷的過程,也是培訓和就業體系不斷創新完善的過程。
依托精準錄入和動態管理的信息系統,聚焦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實現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崗位推薦精準化,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
前不久,一場就業崗位推薦會在黔東南州天柱縣聯山新區易地搬遷安置點舉辦,70余名搬遷群眾參加推介會。
此前,聯山新區針對部分搬遷勞動力無法外出就業的特點,與本地用工企業對接收集崗位信息,并提前將招聘條件推送給搬遷群眾。
推介會當天,30名未就業的易地搬遷勞動力成功應聘到當地一家企業工作。隨后,他們參加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很快實現了上崗就業。
這種“訂單培訓”精準度高,在貴州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搬遷勞動力技能培訓中正被越來越多地采用。有的地方還借助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精準確定對象后,直接輸出到對口幫扶城市參加培訓實現就業。
抓培訓的目的就是促就業。針對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脫貧的實際需要,貴州從今年開始,要求中標培訓機構推薦參訓學員就業達到30%以上,并以此作為檢驗培訓實效的重要標準。
5月底開始,黔西南州義龍新區就業培訓推介會在全區9個鎮陸續展開,人社部門、培訓機構、勞務公司組成的推介小組走村進寨,宣講就業政策、培訓項目、上崗待遇等,動員村民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參加“訂單培訓”。
帶著崗位做培訓,把技能培訓和促進就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培訓和就業資源融合、力量整合、成效聚合,形成技能扶貧新氣象。
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39.13萬人次,培訓后實現就業創業26.0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技能培訓12.94萬人次,培訓后實現就業創業8.57萬人。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調整、就業創業,要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亟待對全體農民開展切合實際的培訓,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
2018年,貴州省委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培訓農民是產業革命“八要素”之一。隨即,《貴州省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出臺,計劃明確用3年時間,對1800多萬農民進行全員培訓,面向農民的培訓工作由“聚焦特寫”轉向“全景拍攝”。這項由人社廳牽頭的行動計劃,統籌各部門涉及農民的各類培訓,實施全員培訓、規定培訓、精準培訓、建檔培訓、持續培訓,技能培訓成為基礎培訓內容。
今年9月,龍里縣谷腳鎮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簽約儀式,200余名青壯年農民與靖華職業培訓學校及圓通快遞、百世快遞、華潤雪花啤酒等縣內十余家企業簽訂三方協議。
協議明確,參加靖華職業培訓學校開展的叉車、挖機技能培訓的學員,培訓合格后即可到簽約企業就業,月薪可達6000元以上。
茶葉、食用菌、蔬菜等12個特色農業產業,是貴州農村產業革命重要的產業選擇。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因業施培,大力培養感黨恩、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今年1至9月,全省累計開展農民技能培訓77.95萬人次(含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搬遷勞動力52.07萬人次),開展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947.96萬人次,其中依托農民全員培訓視頻點播系統開展基本政策和知識培訓102.89萬次。
扶貧須重扶志。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貴州,不僅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道德講堂、參觀學習等形式開展扶志行動,還把感恩勵志教育貫穿技能培訓全過程。
一年多來,遵義南方科技技工學校的魏波老師已經給1700多名貧困群眾上過感恩勵志課。
“一個培訓班要上3天感恩勵志課,有感黨恩念黨情的、有法規政策的,還有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內容,講清楚為什么、學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效果挺好的!”
在仁懷市一個技能培訓班上,有一位來自魯班街道的學員,自身有殘疾,大的孩子也有殘疾,家庭困難,本人怨氣很大,認為獲得的幫助不多。魏波注意到這些情況,主動和他深入交流,3天的感恩勵志課后,這位學員怨氣沒了,開始有了正能量。“后來去魯班街道正好碰到他,開了個流動小吃攤,人氣挺旺,生意不錯!”
2018年2月,遵義市人社局舉辦感恩勵志教育師資培訓班,全市52人接受集中培訓,魏波老師是其中一員,培訓后成為技能培訓中感恩勵志教育專業教師。
“事實上,感恩勵志教育貫穿培訓全過程。”同是感恩勵志教育專業教師的萬永紅老師說,“我還要講做人做事,講一些禮儀規范,教他們說普通話。”
在遵義匯通職校擔任教家政培訓的萬永紅老師認為,家政服務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她要求學員要陽光熱情,在服務中傳遞感恩勵志正能量。
重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技能扶貧在貴州實踐中被賦予更深的內涵。根據新出臺的《貴州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3年時間內貴州將爭取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50萬人次以上,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逐年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021年底,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現農民培訓全覆蓋,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技能人才待遇、技能人才政策環境明顯改善,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為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行動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培訓是提高技能水平、促進就業最有效的途徑。如今,在貴州這片大地上,廚藝、電工、葡萄種植、茶樹種植、刺繡等技能培訓相繼開展,正結出智慧之果,閃爍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