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景怡
心田之上,掛著一幅幅畫卷。
孤獨,是心田上的一抹光彩。貝多芬在鋼琴前彈奏起鏗鏘的《命運交響曲》時,他曾孤獨過;魯迅在黑暗中點明燈火奮筆疾書,為拯救中華民族的靈魂時,他曾孤獨過;梭羅在瓦爾登湖獨自搭起木屋時,他也曾孤獨過。在孤獨中,他們忘記了疲憊的身軀,忘記了沉重的生活,忘記了社會的紛擾,在自己的世界里尋找現實中沒有的美好。記得在雜志上讀過這么一句話:“在我的生命中,有些地方是空白和閑靜的。我忙碌的日子,便在那里找到了陽光和空氣。孤獨的人,內心一樣美好。”古往今來,多少人在孤獨中做成了大事,多少人在孤獨中感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孤獨者的眼神里,總是醞釀著一種不同尋常的快樂。
關愛,是心田上的一抹光彩。只有愛,才讓我們懂得給予和獲得;只有愛,才讓我們領略到生活的真諦;只有愛,才讓我們的心靈花園花團錦簇,馨香久遠。愛人者,人皆愛之。蘇軾任杭州知府時,為民修堤,百姓為他建生祠,歌功頌德。山東大旱時,鄭燮開倉放糧;罷官后,百姓夾道挽留,淚灑黃土。林清玄上高二時,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放棄了他,他的導師卻時常關心、鼓勵他,使他步入了正確的人生軌道。愛與被愛,都能使人幸福,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真的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淡泊,是心田上的一抹光彩。陸游說:“心閑天地本來寬。”居里夫人把獲得的獎章給小女兒當玩具,也許正是因為她的淡泊,才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學實驗中,并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有“四不”,不求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掌聲。他表示,自己能從工作與拉小提琴上得到樂趣,那種樂趣超過人間榮華富貴的享受。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無奈,也不是心滿意足的孤芳自賞,更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人自嘆。淡泊者的目光總是長遠的,思維總是清晰的,情感總是美好的。淡泊之人的胸襟必寬如大海,心地必純若清泉。
推開窗戶,當別人看到污穢的爛泥、凋零的落葉時,你卻看到了噴薄的紅日、遼闊的天空,你是幸福的。當你洋溢著幸福的甜蜜之時,你心中已是一片明亮的輝煌,因為你的心田永遠在綻放光彩。
【評點】
當其他同學習慣于講述生活故事的時候,作者卻采用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寫作,可謂與眾不同。主體部分的三個段落采用并列式行文,從“孤獨”“關愛”“淡泊”三個角度出發,闡述了它們在生命里綻放的光彩。并列呈現,結構別具美感。與此同時,富有雄辯的說理色彩,也是本文的特色。作者采用多個經典事例入文,貝多芬、魯迅、梭羅等人物的事例信手拈來而又毫無拼湊之感,使行文有如水到渠成,讓人不得不為之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