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輝
摘要:民以食為天,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尤其食物,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之一,不但有著良好的經濟價值,更是有著優秀的使用價值。為此,對于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本文意在從基礎做起,分析研究玉米的高產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希望能夠對我國玉米高產增收做出貢獻。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產;栽培管理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它含有很多人類必備的營養元素,比如膳食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等,對于人類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玉米還能夠在醫藥領域,秸稈在燃料化工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所以我們希望研究如何讓玉米高產的種植栽培技術,對人類生存和能源方面起到良性推動作用。
1選地整地
大多數農作物都是來自土壤的栽培,從土壤當中吸取養分,毋庸置疑的,土壤是直接關系到玉米產量高低的重要一環。只有夯實了基礎,才能繼續發展,所以首要任務是進行土地的選擇以及整地。對于要選擇的土地,要求土質疏松,最好土層肥厚并且養分充足,玉米種植在具備這些條件的土壤中,才能有高產的保障。然后土地的地址最好是在較為平坦的地方,平坦比較容易耕種作業,對于大型的農業機器的使用比較有利。
2施用基肥
在玉米播種環節之前,施用基肥是必不可少的。基肥的選取主要是有機肥料,最常見的就是牲畜和人的糞便,或者是雜草堆肥。對于基肥的用量也要有所把握,一般的情況下,基肥都要占總肥料量的一半之上,最好是六成到七成。若是基肥量不充裕,可以小面積的溝施或者穴施;若是基肥量夠充裕,則可以進行大面積撒施。為了高產,我們要采取集中施肥,這樣可以促進玉米對養分的吸收,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我們都知道植物肥料中的氮磷鉀肥,這也是在種植玉米時要用到的肥料,施肥的用量大致在每個公頃三十到四十千克。由于玉米屬于夏播作物,爭取時間早進行播種對于高產極其重要,為了進一步穩固玉米的吸收效果,可以與有機肥料一起施用。
3玉米播種
3.1選擇種子
無需贅言,在播種階段,選擇種子是最重要的一環,一定要注意種子的質量,要選擇產量高,而且抗病性強的優良玉米種子,確保玉米苗的成活率。
3.2何時播種
古時孔子對于教育說過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其實這兩個詞語就是來源于農業耕種。各個地區的環境和氣候都不同,所以玉米的種植時間是不可千篇一律的。不能從日期上來界定,但是可以從溫度的角度來界定,一般種植的時候氣溫在十到十二攝氏度左右就是最佳了。所以,大部分地區都可以選在陽歷四月份下旬進行播種。
3.3控制播種質量
對于播種質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視。為了提高玉米將來的產量,要嚴格控制種子的行距、種子顆粒的大小、土溝的深度、覆蓋土壤的厚度等等。現在較為常見的土壤播種深度是四到五公分,但是永遠不要忘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是土壤濕潤,可以適當縮短播種深度,相反,若是土壤干燥,可以加大播種深度。
4管理肥水
初期的基肥施用情況的不同直接決定著在這一階段的不同。對于基肥充足的玉米,因其在幼苗期對養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不進行追肥,只需要注意對長勢較弱的幼苗進行合理的灌溉以及追肥,使其能夠在下一個生長階段與其他正常幼苗擁有相同的狀態即可。除非遇到特殊的干旱天氣,不然補水也是可以省略的。
幼苗成長至大喇叭口時期即可開始追肥,一次性的施肥完畢后,把肥料用土覆蓋,再集中進行一次補水灌溉。
5田間管理
5.1適時補苗
唯有利用好肥料、水分、光照等等諸多外在條件才能使玉米幼苗健康的成長。在幼苗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定期勤勞的觀測幼苗的情況,第一時間發現漏苗并在第一時間補苗,再此要特別注意補苗不可以在陽光下,要選擇一個無強烈光照的陰天,而且最好是將原有的根部土壤一起移植,這樣更利于被移植苗的生長。
5.2間苗定苗
有過種植經驗的人都知道,植物各個個體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影響彼此的光照和養分吸收。所以在這個階段要注意對玉米苗進行間苗,在葉片為三的時候開始實施問苗,葉片為四或者五的階段定苗,開始優勝劣汰,把弱苗和受到蟲害的幼苗都除去,只留下長勢優良的幼苗。
5.3中耕防草
在所有的種植中,最讓人頭痛的便是防治雜草,為了消除雜草并且疏松土壤,中耕除草勢在必行。幼苗期間,中耕的次數大概為二到三次,首次主要是為了疏松土壤,中耕深度為三到六公分;拔節期之前進行第二次中耕,此時加深中耕深度至十公分。準備除草劑來進行除雜草工作,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化學藥劑污染幼苗的葉子。
5.4防治病蟲
除了雜草之外最大的問題應該就屬害蟲了。在幼苗期間,有很多害蟲需要防治,比如瓢蟲、地老虎、蠐螬還有玉米螟等等。對于這些典型害蟲的防治,可以使用種衣劑進行包裹,以此來防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