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孫蕙
4月的貴州,綠茶飄香。
春茶采摘時節一到,貴州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就組織市場監管部門配置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開進湄潭縣的歐標茶園。每周1次、20分鐘出結果、500多項檢測指標,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
嚴防死守茶葉質量安全,以零容忍的態度守住貴州茶的干凈底線。這是今年來貴州茶葉產業發展工作專班致力于呵護每一株茶樹、每一片茶葉的首要目標任務。
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層層抓具體抓深入。今年,貴州作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通過省領導領銜推進產業領導小組和專班工作制,著力抓好茶葉、食用菌、蔬菜等12種重點產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農村產業革命一頭挑著脫貧攻堅,一頭挑著鄉村振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2018年,貴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在全省引發了一場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和工作作風的大轉變。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以干字當頭,推進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科學統籌,系統作戰,農村產業革命交出喜人的成績單。
今明兩年,貴州要確保實現155萬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責任之重大、任務之迫切不言而喻。沒有農村產業革命的徹底勝利,就沒有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成功。高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農村產業革命進行到底。
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產業革命工作。出臺《省委省政府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工作制度》,決定成立12個領導小組,每個小組由一位省領導任組長,推進茶葉、食用菌、蔬菜、生態畜牧業、石斛、水果、竹、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油茶、辣椒12個重點特色產業,并結合產業發展需要,研究產業發展相關方案或規劃,明確到2020年的產業發展任務書、時間表、線路圖、責任人。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一場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在貴州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各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專題會、調度會、現場推進會60次,深入基層調研30次,帶頭抓具體、抓深入,高位推動農村產業革命。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必須凝聚全省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攻堅合力。貴州在實踐中形成了省委書記、市(州)黨委書記、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五級書記”一起抓農村產業革命的工作格局。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貴州堅持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的優良傳統,明確一個品種組建一個專班,推動農村產業革命落細落小落實,確保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宣示了貴州將農村產業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力爭在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布局、拓展銷售渠道、加強科技攻關、強化利益聯結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實現領銜推進產業“一年有突破、兩年上臺階”。
因勢而謀、乘勢而上。由省各成員單位、高等院校、相關產業專家及教授、技術人員組成的12個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分赴各地。
加強培訓學習,提升“革命”能力。舉辦全省農村產業革命專題培訓班,深入開展以“學起來、講起來、干起來”為主題的“充電行動”。在“學起來”中強化理論武裝、提升業務能力,在“講起來”中抓好技術指導、服務產業發展,在“干起來”中研究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落實。
加強服務督導,補短板促到位。建立“一個重點產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技術團隊”工作機制,在全國聘請院士作為產業發展顧問,在省內組織專家組成專業團隊,貴州大學和貴州省農科院分別成立了12個專家團隊并制定技術方案支持農村產業革命。組織萬名農技人員,對12種特色產業品種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農村產業革命。
采取“廳長包片、處長包縣”的方式,與市(州)聯合組成調研調查組,深入各縣(市、區),圍繞農村產業革命重點產業或“一縣一業”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及“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組織方式等情況開展調研督導,切實掌握各地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情況。
2018年夏,貴州天柱縣鳳城鎮南康村,一場鄉村產銷對接會上,竹藏酒、西瓜、折耳根等特色農產品,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來采購。這些農產品,主要是村里的康云種養專業合作社生產的。這一年,僅西瓜種植一項,合作社每戶社員純收入過萬元。
這是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中的南康故事。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讓更多的“南康故事”在黔貴大地上演。貴州繼續在深刻的發展實踐中,盡情發揮和生動詮釋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奮進精神。
聚焦12個重點產業,各產業發展專班突出比較優勢,分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推進方案,安排今年推進的具體工作,明確未來兩年的發展規劃,有序推進產業“三步走”。
一步抓好重點產業發展。強化整合資源統籌,堅持以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龍頭,大力發展“專精特優”農產品,推動實現“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率先突破”。
快步抓好產品銷售對接。堅持“主導省內市場、搶占省外市場”原則,暢通銷售渠道,穩定產銷關系,積極促進農產品外銷。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產銷各環節的廣泛應用,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繼續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七進”活動,舉辦好辣博會等重要展會活動。
穩步強化工作督促指導。堅持以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龍頭,以努力實現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率先突破為目標,加強各地工作的督促、調度和指導,確保農村產業革命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明確將農村產業革命進行到底的總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就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要“往哪兒去”,就能切實把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搞清搞透,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從而滿懷信心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全省12個特色產業發展目標(措施)
到2020年,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全省培育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200個,爭取創建果菜茶清潔田園300個。
下達2019年菌材林基地建設任務50萬畝,涉及全省9個市州58個縣(市、區、特區)。
到2021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綜合產值820億元,建成規模化、標準化蔬菜基地300萬畝。
明晰產業發展思路、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到2021年,石斛產業發展達20萬畝,產值50億,建成5個以上優質種苗基地,20家以上規模化企業,鞏固60萬貧困人口脫貧成果。
到2021年,全省果園面積760萬畝,產量420萬噸,產值超過250億元,累計帶動扶持貧困人口30萬人。
2019年新造任務16萬畝,改培任務28萬畝;到2021年,竹林基地面積達到500萬畝,產值達130億元。
2019年,全省新增中藥材(不含石斛、刺梨)60萬畝,總面積達600萬畝,產量150萬噸。2020年,全省新增中藥材55萬畝,總面積達655萬畝,產量180萬噸。
明確六盤水、畢節、黔南、安順等重點市州,2019年刺梨基地新建40萬畝,改培10萬畝。
整合資金2709.57萬元支持生態漁業發展,全省計劃實施260萬畝稻田養魚,2019年初步計劃安排800萬元用于支持39個縣發展稻田養魚。
2019年油茶產業發展基地建設任務90萬畝,其中,新造油茶林60萬畝,低改現有油茶林30萬畝。
2019年至2021年,每年種植500萬畝,分別建成規模化、標準化基地100萬畝、120萬畝、15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