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祥
2018年以來,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教育局關工委(以下簡稱縣教育局關工委)發揮五老作用,立足教育實際,扎實開展多種活動,使“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深入。
組織五老宣講團
掀起主題教育活動熱潮
2018年6月下旬,在全縣“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后。縣教育局關工委立即組織以教育局關工委副主任、伊通一中退休老校長鮑喜庭等6名同志為骨干的五老宣講團,分赴全縣各中小學校,進行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宣講。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現實表現,對照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對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找差距。據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宣講團深入10所中小學校,舉行較大規模的宣講會10場,受教育青少年6000多人。不少中小學校反映,五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紅色故事進行宣講,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推動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的廣泛深入。
利用本地紅色資源
拓寬主題教育活動渠道
伊通的紅色資源比較豐富。縣教育局關工委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本地紅色基因素材,并大力宣傳。伊通一中在民國時期、日偽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步師生成立“救國讀書會”“抗日救國會”,創辦進步月刊《微光》,宣傳革命思想,上街游行、張貼標語反對日偽暴行和賣國條約。每年開學,學校以校史教育為切入點,邀請五老進行宣講,通過憶校史、知校情,讓廣大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著名抗聯英雄李紅光是楊靖宇的親密戰友,1926年開始在伊通河源、二道兩鎮交界處的流沙咀子一帶從事革命活動。馬鞍鎮大王屯的姬興周烈士,被家鄉人譽為“抗日火神”。當地的各中心小學以此為素材,在學生中廣泛宣傳英雄故事。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使主題教育豐富多彩
把主題教育活動與扎實開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相結合。縣教育局關工委指導各中小學校,積極營造氛圍,創建紅色校園。低年級學生聽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讀紅色詩文,高年級學生創作紅色手抄報,開展演講比賽和知識問答活動。組織師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井岡山》《雷鋒》《太行山上》等紅色電影,用紅色文化熏陶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各中小學校積極建立學校講書堂和家庭讀書會,引導青少年學習紅色經典書籍、革命烈士的事跡和紅色故事,寫好讀書心得體會。
把主題教育活動與扎實開展常態學雷鋒活動相結合。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三加強”活動,即加強活動開展,讓雷鋒精神化作行動;加強拓展創新,讓雷鋒精神豐富鮮活;加強常態長效,讓雷鋒精神常駐長存。
把主題教育活動與扎實開展黨史國史教育相結合。滿族高中開展“感恩共產黨”“感恩祖國”教育,提升了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和愛黨愛國的意識。三中、六中開展“吉林好人”進校園活動,聆聽“吉林好人”的先進事跡,激勵學生身體力行向榜樣學習。縣實驗中學等學校掛牌成立“新時代傳習所”,讓十九大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伊通一中堅持上好時事新聞課和時事政治課,講解國內國際形勢。聽過課的青少年說:“當前雖然沒有戰火硝煙,不需爬雪山過草地,但前進路上仍然充滿著困難和挑戰。我們更應該傳承好紅色基因,成為有擔當、有作為的一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