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
太鋼黨委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根本原則,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抓住關鍵環節、聚焦重點工作,著力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推進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有機融合、互促共進,為新時代太鋼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太鋼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企業的“根”和“魂”,將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著力構建三種機制,不斷增強黨建工作引領力,確保企業正確發展方向。
一是建立學習教育機制,強化管黨治黨政治意識。將思想建設作為黨的基礎性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班子帶頭學,建立了“學習有計劃、定期有資料、課堂有紀律、效果有驗證”的中心組學習制度,每月至少集中學習研討2次,雷打不動;主題宣講學,優選骨干力量組建講師團,深入生產一線和車間班組,累計宣講600余場(次),班子成員及260余名中層以上干部帶頭講專題黨課;專題培訓學,舉辦中層副職以上專題培訓班,外聘專家解讀,領導登臺授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深入學習交流,形成工作案例和體會文章400多篇;基層延伸學,通過“三會一課”、知識競賽、微黨課、主題黨日等形式,組織全體黨員深入學習研討黨的十九大精神,針對性下發學習內容和參考資料,推動十九大精神進基層、進班組。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錘煉黨性修養,管黨治黨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
二是建立議事決策機制,樹立管黨治黨政治規矩。堅持把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推動太鋼集團及57家子公司章程修訂,改進黨委會、黨委常委會、黨委書記辦公會議制度,明確把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前置程序,將黨組織的決策意圖融入最終的經營決策之中。修訂完善組織建設、干部管理、作風建設等黨建工作五方面81項規章制度,綜合管理、法律事務、資產運營等企業管理七方面128項規章制度,形成公司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企兩大制度體系,推動管黨治黨的政治規矩真正立起來。
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完善責任體系,建立以《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為統領,以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意識形態工作三項責任清單為支撐,以《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實施辦法》為保障的黨建責任體系,明確政治職責,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責任落實,以“比能力、比作風、比業績”為載體,簽訂黨建責任書46份,形成橫向責任分解、協調聯動,縱向逐級負責、層層推進的責任落實模式,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嚴肅考核問責,形成“分層分類、四維評價、評用互促”的考評管理模式,考核結果納入領導人員個人綜合考核評價體系,與評優評先掛鉤,與崗位調整掛鉤,與績效薪酬掛鉤,并通過約談、通報、限期整改和追責問責等方式督促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落地。
太鋼黨委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強化三個抓手,增強基層組織執行力,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互融共進、同頻共振。
一是實施“Y32+N”組織生活設計。太鋼把黨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制定“Y32+N”組織生活制度,引入“設計”理念,按照全年32次“三會一課”規定動作和N項自選動作進行組織生活設計開發,將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激發基層活力有機融合,為支部開展活動繪制出明確的“路徑圖”和“課程表”,提升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建設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文化。
二是推進“三化”黨支部創建。圍繞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制定出三大類13項具體工作標準,打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支部管理和任務落實模式。團結群眾核心化方面,指導各基層黨支部全面建立議事規則,形成“承諾一方、凝聚一片”、“職工說事日”等特色載體,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增強支部凝聚力和號召力;教育黨員學校化方面,開展“干部上講臺、培訓到基層”、管理大講堂、技術大講堂,開發支部培訓信息化系統,使支部成為錘煉黨性、增長技能的熔爐;攻堅克難堡壘化方面,圍繞生產經營目標、指標,全面推進“爭優”行動,實行項目化管理,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盡責至善,推動生產經營建設任務的圓滿完成。
三是開展“兩個轉化”創新實踐活動。聚焦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將黨的組織動員能力轉化為干部職工攻堅克難的行動能力,按照“5W1H”的原則設計活動載體,圍繞支部共建、安全環保、產品質量、降本增效等內容,各基層黨組織形成“超越目標”“攻堅克難”“安全衛士”“知識氧吧”等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兩個轉化”創新載體600多個,充分激發和調動基層一線的智慧和力量,不斷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推動太鋼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搭建成才培養、創新引領、激勵保障三大平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推動太鋼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撐。
一是搭建成才培養平臺,大力打造“四支隊伍”。推進領導干部述學、評學、考學和交流任職、掛職鍛煉,全面推進干部三年任期目標責任制,積極支持改革容錯,強化動態綜合績效考評,構建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機制,打造過硬干部隊伍;開展黨員“三亮”和標兵“選育樹”,積極推進“雙向培養”,打造過硬黨員隊伍;以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命題承包制、新產品研發應用的“一貫制”以及“首席工程師”和“產品工程師”等為載體,打通人才培養成長多維通道,打造過硬人才隊伍;實施員工漸進式引進,開展職業技能測評,實施精準培訓,打造過硬職工隊伍。
二是搭建創新引領平臺,大力培育創新動能。健全和完善以人才成長為導向的校(院)企聯合培養制、以基層一線員工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制、以全員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合理化建議提案制,努力形成以科技人員為主干,以群眾性創新活動為基礎的全員創新體系和建功平臺。目前,已形成以不銹鋼為主的核心技術近800項,其中近百項自有知識產權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達70%以上。
三是搭建激勵保障平臺,大力激發動力活力。在現有每年3000萬元用于科技成果獎勵的基礎上,追加5000萬元,配套新的推動創新激勵辦法,對重大品種質量改進提升實施精準激勵、即時激勵,不斷加大激勵力度,讓各類人才既有“恒產”又有“恒心”,充分調動和激發科技人員、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讓他們既有科技創新的成就感,又有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的獲得感,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奮力拼搏、爭相涌現。
在新時代新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太鋼經營業績創出近十年來最佳水平。太鋼黨委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最大政治優勢,抓好黨建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最大政績。太鋼將始終把抓好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有力的政治引領、強烈的政治責任,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太鋼落地落實,進一步強根固魂,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持續引領太鋼向著世界一流不銹鋼企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