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翟 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必須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探索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這就要求我們嚴格貫徹“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到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職能。
一是繼續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結構。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經濟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作為國有企業,要自覺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扎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組織架構上,依照公司治理程序,黨委班子成員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在制度建設上,明確黨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把黨組織的職責權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納入公司《章程》。在決策程序上,厘清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議事邊界,并把黨委會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的前置程序。
二是繼續以黨的有效領導為國企改革把關定向。全會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國企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集中體現,陽煤集團堅持以先行先試的態度探索改革路徑。為確保黨委的各項決策執行到位,陽煤集團向各重點參股和控股企業派遣股東代表、外部董事、專職監事33 名。積極支持經理層推行“契約化”改革,按照“一企一策”原則,與68 家單位簽訂契約目標責任書,形成分工明確、激勵有效的內部市場化運行體系。集團黨委把關定向“混改”,在新設的晉韓潔環保公司、雙陽國際、中催技術公司等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明確黨組織機構設置、崗位職責和管理模式,確保黨的領導在混改中得到加強。集團黨委還確立并實施了“板塊化經驗、專業化管理、差異化監控、集團化運行”和“管好一個班子、建設一支隊伍、核準一套指標、審批一類事項、防控一切風險”為內容的大集團管控模式,創新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機制。
三是繼續把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推動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陽煤集團把黨建工作按規定權重納入契約化管理,與生產經營同部署、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同班子薪酬獎懲掛鉤。今年以來因黨建工作不力,共對16 個二級單位的43 名班子成員進行了經濟處罰,對9個領導班子和28 名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真正把“軟指標”變成了“硬約束”。集團黨委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了“戴黨徽、亮身份、比作風,作示范、亮承諾、比技能,樹典型、亮形象、比業績”為主題的“三亮三比”實踐活動,機關、服務行業、窗口單位黨員必須隨身佩戴黨徽,井下黨員要“戴紅帽”,有效激發了黨員表率意識、身份意識、擔當作為熱情。開展了“星級創評”工程,將黨組織和黨員按評價得分劃分為五個星級,每月一次自上而下依據安全、生產、成本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星定級,實現了與生產經營的同頻共振、互融共促,今年以來陽煤集團保持了安全生產,煤炭、化工、鋁電產量指標持續高位運行,收入、利潤分別完成1440 億元、15.5 億元,保持了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良好態勢。
四是繼續堅持把黨管干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結合起來。全會指出:“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陽煤集團積極探索黨管人才和市場化選人相結合的路子。堅持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20 字”要求不動搖,突出政治標準,落實“九個更加重視”,嚴格履行15 個環節步驟,創新實施“111”人才工程。
五是繼續探索建立以黨內監督為核心的“大監督”格局。全會指出:“必須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陽煤集團探索建立以黨委全面監督、紀委專職監督,統攬紀檢、監察、審計、監事、法律、工會、財務等部門的一體化“大監督”格局,對招投標、“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履行、工程項目的“三大控制”、款項清收、合同履行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構建起全面覆蓋的監督體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水平不斷提高,為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