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國
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紀檢監察工作的路子,是當前擺在國有企業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斷深化,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要妥善處理好保護支持與監督管理的關系、治標與治本的關系、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在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方面,要改變以往單純執紀辦案的工作方法,服務于企業經濟建設,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進行,把廉政建設的要求結合、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去,滲透到施工生產的各個環節,與企業管理融為一體,保證企業的各項改革措施順利進行,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做到這些,須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主動介入生產經營領域,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領域、重點部位和重點資金的監察工作,增強中心意識、服務意識和參與意識。要根據已經發生變化的內外部環境,盡快調整、矯正那些不合時宜的工作制度、行為規范、方法手段、運作方式,要增強超前意識,對黨員干部思想、作風、生活等方面的變化,先期預測,建立防范機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靈活多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二是以生產經營為中心,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組織的職能作用,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進行。積極主動地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效能監察。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中,把降低運營成本工作作為效能監察的重點內容,從規范采購程序、降低采購成本到推進投入產出的成本核算等方面,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過程,使一些適應現代企業的制度和機制得到建立和完善。
三是積極參與企業發展進程,切實把廉政建設的要求結合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去,滲透到施工生產的各個環節,與企業管理融為一體。加強事前、事中監督,發現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事項要及時指出、及時糾正,保證企業的各項改革措施順利進行,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做到這些,必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分析和了解企業的反腐倡廉情況,針對企業在反腐倡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制定措施,抓好防范,堵塞各種漏洞。
四是探索國有企業巡察工作的方式方法
方式一:結合企業安全生產,把握巡察工作重點。國有企業巡察工作與黨政機關的巡察有著截然的不同之處,主要是對國有企業下屬各單位領導班子及其黨政領導干部進行監督,重點是投資、決策、用人、審批、財務、生產、經營、安全等關鍵環節。在執行民主集中制方面,要重點了解被巡察單位民主集中制建設是否規范,是否認真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意見》(“三重一大”,即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作出決定的制度),是否堅持“三重一大”問題集體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是否在經營決策中違反規定搞個人說了算,有沒有因違反有關決策原則和決策程序或失職瀆職,出現重大決策失誤而造成嚴重損失等情況。在廉潔從業方面,重點了解企業領導人員在工程建設、投資擔保、營銷采購、項目招投標中是否存在營私舞弊和違法違紀行為等。在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依法經營方面,重點檢查被巡察單位領導人員是否嚴格遵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制度規定,是否存在盈虧不實、設“小金庫”“賬外賬”等違規違紀問題,有沒有違反規定個人從事經商辦企業活動或利用職權為親友經商辦企業活動提供便利的行為,有沒有奢侈浪費、用公款進行高消費活動等問題,是否存在商業賄賂行為,是否存在與中介機構、相關人員相互勾結、攫取私利等問題。在處理改革發展穩定方面,重點了解企業在產權交易、資本運營、政策性關閉破產中是否存在隱匿、侵占、轉移國有資產的問題,是否存在利用工資分配、住房安置、看病就醫、招工招聘之機侵害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等問題。在安全生產方面,重點了解是否存在干部作風漂浮,管理混亂,導致事故頻發,或隱瞞事故,推卸責任等問題。在企業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方面,重點了解被巡察單位領導班子及其黨政正職能否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和程序選拔任用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是否存在任人唯親、用人失察等問題;是否建立健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培養、選用、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
方式二:結合企業特點,做到“五個注重”。一是注重從企業經營的效益看企業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政一把手的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要把企業經濟效益指標作為巡察檢查和了解企業領導班子及黨政正職的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的一條“硬杠杠”。從了解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入手,分析企業經營狀況,了解企業的經營方向是否符合企業自身的客觀規律和發展要求,是否真正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從而對企業領導班子特別是黨政正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駕馭市場的能力作出判斷。二是注重從重大問題決策程序看企業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政正職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和科學民主決策的水平。要把檢查和了解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及黨政正職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作為巡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了解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程序,看其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和科學民主決策的情況。三是注重從企業發生的經營事件和資產流失的主要途徑看企業領導班子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尤其是黨政領導干部廉潔從業的情況。巡察中,要注意從企業經營情況入手,分析原因,找出國有資產流失的途徑和形式,注意從一些關鍵崗位人員和知情人中深入了解情況。重點了解企業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政正職有無瞞報、漏報和非法轉移國有資產,有無違規動用大額度資金,有無搞賬外資產和小金庫,有無插手工程建設招投標,有無商業賄賂或侵吞國有資產等行為。四是注重從企業改制和對資產與人員處置情況看企業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政正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及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能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部分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和構建和諧企業的大局。它涉及的情況復雜,工作難度很大,既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又要科學合理地處理企業的債權債務,還要對職工作出妥善的安置。這項工作做得如何,能夠反映出企業領導人在企業改制中抓穩定、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五是注重巡察成果的應用。巡察工作成果能否得到有效的運用,是衡量巡察工作成果的重要標準。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巡察成果運用的職責分工、操作程序和工作機制,使巡察中了解和掌握的情況能夠及時得到匯報和研究,決定的事項能夠及時得到移交和反饋,交辦的事項能夠及時得到督查落實。加強監督檢查,推動有關單位正確對待巡察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抓好交辦事項的整改落實,督促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防止類似問題再度發生,切實增強巡察制度的權威性和生命力。
方式三:巡察制度需要和其他監督制度相結合。巡察制度,作為反腐倡廉的一種舉措、黨內監督十項制度之一,與其他監督制度不應該是獨立的,而應該是一個制度體系。要與紀檢機構、組織部門相協調,與監事會、審計、工會、媒體監督聯手,解決巡察機構不能獨立完成的諸多監督問題。要利用紀檢、監察、信訪、財務、審計等部門的信息渠道,同案件檢查、效能監察、干部考察、審計監督、信訪監督等工作結合起來,以解決信息不對稱、不全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