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縫太寬,時間太痩!轉眼間2019年一半的光陰逝去了,似乎使用任何形容詞都無法表達出我們對“時間過得太快”的感慨。留不住,也追不上,是什么讓我們感覺時間“更快了”?
我想,是科技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的時代,從概念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迫使我們的大腦接收更多信息、處理更多信息,從而讓我們覺得時間流逝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5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的《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杜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隔半月余,國家網信辦再次發布了關于《個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數據信息立法已迫在眉睫。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應用,越發依賴對海量個人信息的挖掘收集、處理使用乃至跨境傳輸。大數據如同這個時代的石油資源,為我們日常生活帶耒了便利的同時,也給數據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帶耒了新的挑戰。
在法律層面對個人信息加強保護的同時,也應給創新的發展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間。產業界對市場的敏感度如同螞蟻的觸角,不容小覷。為贏得消費者的認可,相信市場在發展中會及時自我完善,平衡創新與保護。
未來已來,科技發展給法律帶來了怎樣的挑戰?保護的界限應如何規劃?應給產業發展留有多大空間?無論是主張“順勢而變”,亦或是“以不變應萬變”,我們身處在“破壞性創新”變革的浪潮中,既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