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 王林華
關鍵詞:農村學校?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項目化教學
我國教育部于2017年9月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再次明確中小學校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提出了該課程實施的新目標與新要求。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農村學校如何在資源缺少、場地缺失、師資缺乏等現(xiàn)實困境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使其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成為我國廣大農村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研究通過對2018年榮獲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的一所農村學校展開調研,研究發(fā)現(xiàn)項目化教學是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有效路徑。
1.項目化教學的內涵
項目化教學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最早產生于美國,通常將其界定為:“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參與一個或多個項目,將教學活動與專業(yè)知識傳授貫徹項目實施始終的過程”[1]。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實踐教學活動,項目化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教師角度的項目化教學是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2];學生角度的項目化學習是指“在系統(tǒng)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學習成就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綜合性、活動性的教育實踐形式”[3]。本研究認為項目化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增長直接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活動。《指導綱要》中提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4]。通過對項目化教學內涵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的界定可知,二者都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角色,主張師生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是農村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路徑。
2.項目化教學的特征
第一,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項目化教學不是從知識到知識,而是從問題到能力,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只發(fā)揮一種媒介作用。在進行項目化教學前,學生必須有來自于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真實問題,與教師、同伴一起通過查閱資料、思想碰撞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二,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計劃的執(zhí)行還是學習經驗的總結與分享,都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教師更多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學生發(fā)揮著主導作用。第三,以能力培養(yǎng)為旨歸。項目化教學是從問題到能力的過程,知識不再是目的,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才是其歸宿。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強調的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以及職業(yè)體驗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實踐性特征是一致的。
1.自主選擇項目主題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需要一個明確的主題,即項目化教學中的目標,用以指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進行項目主題的選擇時,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熱情。教師應結合《指導綱要》中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推薦主題,采用以下策略自主選擇項目研究的主題:首先,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選擇主題。比如在種向日葵、采摘松果和松籽等種植類項目活動中,由于季節(jié)性很強,必須依時令安排學習項目,學生通過學習能發(fā)現(xiàn)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其次,依據(jù)現(xiàn)實情景選擇項目主題。例如針對學生喜愛過生日吃蛋糕等現(xiàn)實情況,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開展“DIY生日蛋糕”的項目化教學,并逐步將此變?yōu)閷W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化項目,讓學生自主完成生日蛋糕的制作。最后,依據(jù)學生群體的特征確立項目研究的主題。比如同樣是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觀察蒲公英等長得比較低矮的植物,而五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觀察松樹、樟樹等長得高大的植物。
2.共同制定項目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重點不在于學生記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要學會如何應用知識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指導綱要》中的學段目標,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地制定合理的學習任務與計劃安排。首先,每一位學生都應在尊重自身興趣與特長的基礎上,獨立思考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安排,也可請教老師或與其他同學通過小組合作、共同交流的方式來進一步明確項目學習的計劃與目標。其次,在學生都初步確立了個體化的學習目標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對學習目標進行集體研討與反思,幫助學生及團隊進一步完善項目學習目標,讓具有相同計劃與目標的同學自行組成合作學習小組。最后,每個項目學習小組都要用文字將學習計劃與目標詳細地記錄下來,民主推選出一位優(yōu)秀的項目學習小組長。小組長應對整個項目計劃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分工,并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為項目計劃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3.合作實施項目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重點在于師生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任務展開真實的行動,達成預期的目標。項目計劃的實施主要是圍繞著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相關的人員、物質與時間進行合理的統(tǒng)籌和安排,有效落實項目計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其具體任務與操作流程見圖1。

在項目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針對項目的相關主題與學習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同時為學生項目學習的開展提供各種資源,例如電腦、照相機、記錄本等;師生針對項目計劃將會出現(xiàn)的問題與困難進行預判,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最后通過集體反思、分工合作等方式實施項目教學的計劃安排,從而達成項目學習的既定目標。鑒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是一種開放動態(tài)的活動課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差錯和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該課程的特點,科學處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行動,形成靈活多變的項目計劃實施行動與方案,切實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多元評價項目結果
為了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應采用學生自主式評價方式。第一,學生參與制訂評價工具。針對不同的項目主題與學習任務,教師應鼓勵學生制定出各種不同的評價量表,通過教師指導與學生交流的方式確立評價量表的可行性。第二,學生展開自主式評價。學生的自主性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共評等三種方式。學生對項目結果展開自主評價有利于激發(fā)其學習和參與的熱情,更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果以上三種方式都未能使學生對某一項目達成一致的評價結果,則由教師與學生一起對項目結果進行評價。第三,改進項目學習行為。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評價貫穿于整個項目學習過程,不斷促進學生改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
5.總結歸檔項目經驗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應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持續(xù)過程,也就是說前一個項目的結束也預示著下一個項目活動的開始,因此認真總結項目實施經驗并進行歸檔對于項目化教學的開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進行項目經驗的歸檔時,一方面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傳播媒介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分享與展示。另一方面應針對項目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度交流和討論,為今后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積累。項目小組在項目成果交流會上應著重探討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用文字進行詳細的記錄,同時將問題的解決方案附在后面以供參考,并說明今后開展類似活動應重點注意的事項。筆者在農村小學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教師會將各個小組項目化學習的圖片與文字按照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進行歸類和統(tǒng)一整理,并邀請優(yōu)秀的項目小組成員分享經驗,為今后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累經驗。
1.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真實生活與直接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積極參與對實際問題的探索與解決,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師要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與基本理念,深入認識項目化教學的基本內涵與要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積極扮演學生學習的主導者與促進者的角色。例如當學生進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時,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提出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集體反思的方式提出項目化學習所要達成的目標。樹立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2.積極開發(fā)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教學資源
課程資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基礎與關鍵,沒有課程教學資源的支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難以實施。農村學校應立足于農村實際,積極開發(fā)出一系列來源于農村,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教學資源。雖然農村學校缺乏城鎮(zhèn)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需的實踐場所與專業(yè)設備,但是農村學校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自然資源為農村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空間。例如筆者所調查的農村小學,全校8位教師帶領全校5個年級的124名同學立足農村實際,堅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采用鄉(xiāng)土化的方式打造出具有“農村味”和“鄉(xiāng)土氣息”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資源。具體包括觀察校園植物類、體驗種植勞動類、調查社區(qū)環(huán)境類、制作生活小發(fā)明類、體驗農民職業(yè)等。這些來源于學生真實生活環(huán)境的鄉(xiāng)土特色的教學課程,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主體,主動參與到項目化教學活動中。
3.構建“專家-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教學隊伍
教學隊伍質量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效果,只有構建出專業(yè)素質高、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才能有效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開展。首先,農村學校應與高校建立聯(lián)系,依托高校的教育資源,邀請相關的教育專家指導綜合實踐項目化教學的開展。例如筆者調查的學校與江西師范大學建立聯(lián)系,聘請理論專家到學校開設講座,指導教學活動。其次,充分重視對本校教師的培養(yǎng)。本校教師對于學校的情況、學生的情況以及課程開展的情況最為熟悉,應該鼓勵他們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增強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能力,同時為其參與各種校內外的項目化教學培訓提供資源與條件,努力培養(yǎng)出一批經驗豐富的本土化師資隊伍。最后,農村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培養(yǎng)。將學生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重要力量,構建出以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這不僅能有效緩解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隊伍不足的壓力,而且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實現(xiàn)其快速地成長。總之,通過建立由理論專家、一線教師和各年級學生構成的師資隊伍,可以促進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項目化教學隊伍知識結構、年齡特征、興趣特長的合理化,為該課程項目化教學提供重要的師資保障。
參考文獻
[1] 譚娟,龍桂杰.基于市場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J].學術論壇,2015(04).
[2] 黃德珍,陳暉陽.項目化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概論”課中的應用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4).
[3] 郭華.項目學習的教育學意義[J].教育科學研究,2018(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Z].http://www.moe.gov.cn/srcsite/.html,2017-09-27.
[作者:鄧亮(1988-),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博士;王林華(1973-),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吉安縣前田希望小學校長,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