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然 徐彩云 劉紅寧 聶國林 薛鐵瑛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事關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和中醫藥振興發展,對于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意義重大。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探討了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意義,從主體意識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使命教育三個方面,闡述了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關鍵詞:高等中醫藥院校? ?思政工作? ?重要意義? ?主要任務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政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闡述,為高等中醫藥院校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和開展思政工作劃了重點、指明了方向。筆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關鍵在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主要任務是著力強化中醫藥人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擔當,著力提升文化自信和行動自覺,著力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中醫藥高等教育,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新時代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意義
自1956年我國開辦高等中醫藥院校以來,中醫藥高等教育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生力軍,為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作出了積極貢獻[2]。高等中醫藥院校作為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學研究和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的主陣地,肩負著辦好人民滿意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服務人民健康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重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不僅具有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還有服務人民健康的社會意義,更有推動文化復興的歷史意義。
(一)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具有培養中醫藥人才的現實意義。高等中醫藥院校60余年的發展成就,根本來源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來源于一代代中醫藥人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堅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傳承和弘揚老一輩中醫藥人的仁心仁術,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離不開宗旨意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離不開愛國情懷培育和民族情感認同,這是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的現實意義所在。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具有服務人民健康的社會意義。習近平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先指標,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根植于中國的土壤,離開了中醫藥的“全民健康”是不現實的,傳承、發展和創新中醫藥是滿足群眾多層次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中醫藥振興發展不僅是歷史課題,更是當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好思政工作,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優秀的中醫藥人才,保護和傳承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發前沿的中醫藥診療技術,為全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正是為“全面小康”作出高等中醫藥人應有的貢獻。
(三)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具有推動文化復興的歷史意義。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庇護炎黃子孫幾千年來繁衍不息,成為炎黃子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社會文化認同和傳統。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中醫藥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推動高等中醫藥院校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主陣地,有助于激勵中醫藥學子志向高遠、道德高尚,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
二、新時代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明確中醫藥人的主體意識,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為中醫藥振興發展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習近平在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中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這是習近平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歷史定位和現實期望,也為全體中醫藥人提出了明確要求。毋庸置疑,中醫藥人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體,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是當代中醫藥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高等中醫藥院校是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搖籃,負有承擔培養中醫藥人主體意識的主要責任。同時,中醫藥人的主體意識也需要堅定的共同理想信念作支撐。在新的歷史時期,中醫藥人的理想信念可以概括為: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結合起來,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忠實執行者、推動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自覺實踐者、踐行“大醫精誠”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促進者[3]。
堅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當下,高等中醫藥院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將為實現共產主義、為中醫藥振興發展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去,充分發揮理想信念的導向功能,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清晰認識到“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一宏觀大局,清晰認識到“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這一基本要求,清晰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發展理念,清晰認識到“創新又要靠人才,培養人才、留得住人才、激勵人才,為人才創新提供好環境”這一重要判斷,將創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與推動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有機結合,與推動中醫藥事業進步有機結合,不斷強化廣大師生作為中醫藥人這一主體意識,強化歷史責任和擔當精神,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推動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向前發展,助推中醫藥振興發展。
(二)培育高度的中醫藥文化自信,激勵高校師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去。習近平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出席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時說,“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一論述充分說明了中醫藥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培育高度的中醫藥文化自信,營造“信中醫、學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濃厚氛圍,已然成為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必由之路。
這種高度文化自信源于三個方面。一是中醫藥學是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可以說,發展中醫藥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發展中醫藥。二是中醫藥振興發展已成為民族需要和社會共識。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等,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和民眾需求在發展中醫藥上的高度契合。三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中醫藥搭建起聯結世界的橋梁。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屠呦呦獲諾貝爾獎體現了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巨大貢獻,中醫藥在“一帶一路”中遍地開花。
在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歷史責任面前,高等中醫藥院校必須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增強中醫藥理論自信、實踐自信與學術自信,主動承擔起繁榮中醫藥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為建設健康中國源源不斷輸送智力和人才。一方面,積極培育中醫藥特色創新文化。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中醫臨床醫療技術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推動中醫藥不斷煥發新彩。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堅持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以思政理論課、生態人文校園、文化景觀標識、校園精品文化體系、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媒體融合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哲學智慧,大力倡導“三因制宜”“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大力培育“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人文精神,大力傳播“治未病”的健康養生理念,打造了具有濃郁“中醫藥味”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平臺。
(三)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行動方向。具體來說,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牢記“四個服務”,堅持立德樹人,明確定位和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醫藥振興發展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道德教育是堅持立德樹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道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就高等中醫藥院校而言,弘揚以“大醫精誠”為核心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闡述和生動實踐。二是堅持知行合一,將遠大抱負與腳踏實地有機結合。創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終還是要落到“知行合一”上來。當下,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雙一流”建設如火如荼,高等中醫藥院校要主動抓住機遇、乘勢而為,同時要有歷史耐心、牢記職責使命,遵循高等教育規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知行合一,把遠大抱負扎扎實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新時代充滿新的機遇,呼喚新的作為。當代高等中醫藥院校廣大師生應主動挺立在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最前線,堅定理想信念,高舉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全文)[N].《中國中醫藥報》,2016-12-07(004版).
[2]劉延東.傳承創新 開拓進取 續寫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N].健康報,2017-02-16(003版).
[3]栗征.不忘初心,推動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國家中醫藥局黨組學習中心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N].中國中醫藥報,2016-07-11(001版).
(注:本文為江西省教育工委黨建項目(18DJYB051);江西中醫藥大學校級科研課題(2016RA015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作者簡介:張安然,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工作、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