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美媛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作文批改可以說是作文講評的基礎,也是作文指導的深化。掌握良好的作文批改技巧對于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教師進行作文批改的意義在于把握學生當前的寫作能力,用真情實感體會學生文筆中的情感,與學生在文字表達層面產生共情,從而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有效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寫作技巧并運用在以后的寫作中。本文以當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作文批改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從作文批改的形式和作文評語兩個方面提出改進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批改的策略。
關鍵詞:中高年級;作文批改;批改形式;批改評語
1當前作文批改存在的問題
以往教師作文批改采用的方法是對學生作文逐句批閱,通篇批改。這種方法存在兩個明顯的弊端:一是消耗教師精力,二是學生提升不大。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的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點在學生的文章,卻忽略了寫文章的學生,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錯的就改,多余的就刪除,缺乏的就補足,甚至會以自己的視角重新寫出一個段落供學生參考。批改時很少思考學生寫錯的原因,語言所要表達的中心內容以及表述不清的原因等。評語多為泛泛的表達,要么批評要么稱贊,甚至有好多個作文出現同一個評語的情況。在作文批改上,學生始終處于“被審視”的層面,試問,這樣的批改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有什么提高呢?另外,教師在批改完學生的作文后,通常無法收到學生的反饋,使得教師的“精批細改”得不到落實。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當前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批改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1批改形式單一
大多數教師會針對學生作文的語句、結構、內容和卷面進行全方位的批改,認為這樣的批改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則不然,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全文潤色修改會使學生缺乏提高的主動性。
1.2批改多、講評少
針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將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批改上,對于作文的講評卻很少。而且多數教師只寫評語,沒有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
1.3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作文水平兩極分化嚴重,能力強的學生寫的很好,能力不足的學生難以用文字表達想法。教師在批改時無法顧及到所有學生,短時間內無法平衡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批改也就失去了意義。
2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批改的策略
2.1注重作文批改形式的多樣性和方法的靈活性
2.1.1精改與粗改相結合
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練習每學期要不少于八次,其中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進行精改的次數要不少于三次。精改時,教師要在認真通讀全文后,再從頭到尾找到學生寫作出現的問題,包括標點符號、錯別字、用詞、語句表達和邏輯錯誤等,最后再對作文的中心思想進行點評,盡可能細致地寫出改進的思路,讓學生對自身的優缺點一目了然。由于學生眾多、教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每次都對全班的作文進行精改。因此,教師要靈活批改,采用小組輪班制,每次只針對一個小組的作文進行精改,其他小組進行粗改。粗改主要標出學生的錯別字和用詞錯誤,最后對學生的選材和立意進行總評,對于不足之處寫一些提示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行改正。
2.1.2教師批改與面改相互補充
一般情況下,作文批改都是教師在課后進行的,這種批改方式存在明顯的弊端:一是收不到學生的及時反饋;二是教師不能直接與學生溝通。因此,教師每學期要給每個學生至少兩次作文面改的機會。作文面改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很好地提出學生寫作中的優缺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作文面改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寫作思路,提升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理解能力。面改時,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優化作文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2.1.3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
作文批改除了采用教師批改的形式之外,還要增設學生自改和同學間互改等方式。同學間互改實際上是取長補短的過程,互改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ジ臅r,看到表達新穎的句子可以記錄下來,用在自己以后的寫作中,發現他人的不足時,也可以提醒自己注意,避免以后寫作出現類似的問題。學生互改作文拓寬了作文批改的維度,教師在組織互改的過程中要強調班級的紀律性,如果應用得當,學生互改可以收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學生自改不是單純的自己修改作文,而是在教師批閱作文后,針對教師的指導意見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自改時,學生要從頭到尾修改錯別字、錯詞和不通順的語句表達,還要對整體的寫作結構進行優化,適當增加強化中心思想的內容,刪除掉冗余的表達,對不理想的地方進行修改,直到符合教師的要求才算完成。
2.2注重作文批語的感情色彩,以人為本
2.2.1尊重學生,突出個性
學生作文是學生心靈的坦露,智慧的凝聚,真實情感的流露。因此,教師的評語要積極向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作品和思考。對于優秀的作文,教師要給予適度的表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相對不足的作文,也要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能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課后要針對學困生進行面改和自改的寫作指導,在寫作上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逐漸培養學生寫作上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寫出優美的文章。教師的評語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分層要求,分類指導。不少教師在學困生的作文上直接寫出“語句不通順”、“內容不完整”、“中心不突出”、“抄寫不認真”等評語,這些結論性的評價對于小學生的寫作往往是不小的打擊。由于評語中經常出現這樣的表達,使得學生不以為然,注意力一帶而過,更不會有反思的過程。教師要明確的一點是,即便是再不好的作文,也是學生動筆撰寫出現的,作文能夠完整呈現說明學生已經努力完成了。因此,對于相對不足的作文,評語要和愛友善、委婉親切,多用商榷的語氣,如“如果這樣改,你覺得好不好?”“這樣寫效果是不是更好?”這樣,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通過評語的體現,鼓勵學生提升寫作技能,各自都有寫作上的收獲。
2.2.2強調溝通,融入情感
作文批改不光是教師的一個教學任務,更是師生之間的一次對話。在收到教師的作文評語后,學生的關注點不僅僅是錯別字、錯詞和不通順語句的修改,還有教師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一次作文批改就是一次師生之間課后的心靈對話,教師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評判者,而應是傳授寫作技巧的長者和朋友。因此,教師的評語要融入自身的情感,即便是指出不足,也要讓學生看到教師的鼓勵和期許,不能出現指責、挖苦或諷刺的字眼。融入情感的評語不僅是作文優化的方案,更是對學生人生的指點。有情感的評語能讓學生心領神會,心悅誠服,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2.2.3激發興趣,鼓勵創新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注重學生非智力能力的開發,這也是學生學寫、愛寫、會寫的關鍵。通過實際教學發現,作文批語往往是學生產生寫作興趣的初始動力。每次作文訓練開始之前,教師要從多方面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鼓勵學生寫自己最擅長的體裁,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寫出好的文章。此外,教師還要利用晨讀或自習時間,為學生范讀優秀作文或進步較大的學生的文章,并利用墻報、黑板報、學校社團等形式刊登優秀作文,鼓勵學生進行寫作。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寫作上的創新,無論是文體還是內容,要鼓勵學生進行嘗試,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維,寫出新穎、優美的文章。作文創新還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多找一些形式新穎的范文給學生鑒賞,讓學生參考范文的表達形式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寫作水平就能趨于平衡,班級整體的作文質量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結語
當前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來提升作文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特征,根據學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作文提升策略,豐富作文批改的形式,注重評語的表達,培養學生寫作上的積極性和對寫作的興趣。此外,教師還要采用全新的批改形式,讓學生在每次作文訓練中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林婷.小學高年級作文批改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2]盧波.基于師生互動的小學高年級習作批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丁鳳蓮.小學高年級習作的“批”與“改”[J].內蒙古教育,2017.
[4]馬琴妹.淺談小學高年級作文批改的問題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
[5]鄒海威.談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批改與評價方式[J].甘肅教育,2015.
[6]吳敏.小學高年級作文批改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